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20篇)

时间:2023-12-23 08:37:34 作者:admin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篇

缘于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重视和关爱留守儿童”俨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社会各界就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做了大量改善性工作。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流动人口和留守现象还将长期存在,留守儿童的“数量”或将不减反增。

过去国内有很多组织、机构、团体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进行过帮扶和援助,然而关注的重点更多放在生理健康和物质资料方面,对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方面关注明显不足。加之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通常比较隐性,不容易被发觉,这就使得社会对这一群体健康人格的关注显得格外重要。

日前的一份《2012·中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就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人格缺陷,突出表现在与陌生人沟通能力欠缺、孤独感严重等方面。7月初,“2012·中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研讨会”在北京亮马河大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农民工文化送温暖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办,中英人寿协办,旨在呼吁社会重视留守儿童早期发展,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段成荣强调,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通常比较隐性,不容易发觉,但影响深远。“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以下一些人格特点:一是乐群性低,比较冷淡;二是情绪不稳定,易心烦意乱,自控能力不强;三是自卑拘谨,冷漠寡言;四是抑郁压抑,忧虑不安;五是冲动任性,自制力差;六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安”。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没有父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在社交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极易流入一些社会闲杂人群中,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二是由于缺乏与家庭的配合而导致学校难以管理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三是由于缺乏基本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其他儿童的歧视和排斥,使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情绪。

此外,其他专家的报告中还提及——留守儿童总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曾留守和非留守儿童都差。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很高,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

据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科副主任韦帮贵介绍,很多初中以下的留守儿童,因为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缺乏父母管教,最终形成人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学校里也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受到惩罚后,往往会产生更大的逆反情绪。“他们觉得整个社会跟他们都是对立的,所以没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除了价值观塑造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感情缺失。韦帮贵称,父母不在孩子身边,特别是那种父母回去看孩子,然后没多久又离开的情形,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造成人格的不稳定性。

据主办方中国人口宣教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的相关调研发现,普遍高于非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和自杀率,是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人格缺陷问题的注脚。这一群体规模庞大、心理堪忧,身体不错、人格堪忧,这一状况为中国数千万家庭的幸福,乃至后续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留下隐患。重数量也要重“质量”,重生理更要重“心理”,毋庸置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养成等问题亟需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正缘于此,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表示,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尚无成型的经验可供借鉴,此次研讨会就是希望能借此够搭建一个政府、企业、学研相结合的互助机制平台,切实改善我国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问题。

由中英人寿发起的“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率先在企业层面做出了尝试,为这种互助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基础。据英杰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自2010年开展至今,已经在全国10个省区建成20余所“爱心小屋”,并号召超过600名社会志愿者以及中英客户和员工参与到这一公益计划中,通过精心准备的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为近6万名孩子们带去了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关爱。

据悉,2012年中英人寿将在全国11个省区,继续开展这一公益项目。在关注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方面,中英人寿还将邀请该领域的专家,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一起,用切实的行动帮扶这些留守儿童,改善他们的健康人格状况。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表示,留守儿童是伴随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发展过程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缺失问题,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留守儿童长时间地远离父母亲情,在一种特殊的、困难的条件中孤独地生存,和其他青少年儿童相比,他们有更多的人格缺陷。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2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一族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切实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与其他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针对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快乐幸福地成长。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四、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设立职能处室,加强统一管理

设立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优秀生结对帮扶后进留守儿童制度

采取学生与学生结对、“兵教兵”的办法,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与受导留守儿童同桌,提醒、督促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帮助改进学习方法。随时随地对留守儿童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帮助、不良行为的监督与矫正,并将辅导进程与效果反馈于教师,让受导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亲情化的学习辅导机会。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将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建立完善班级考核和教师考评制度

为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和教师进行考核,年终评出留守工作先进班及先进教师,并将考核结果与校文明班评比、教师的评先、评优挂钩。凡工作不够认真深入的不得参加学校的评先、评优活动。

(二)真情关爱,开展“八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级存放本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档案袋,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体艺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并利用时间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当“小老师”,帮扶一名潜能生学习,使他有成就感,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和其他潜能生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时帮他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4.落实一名爱心妈妈(或爱心爸爸)

给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爱心妈妈,爱心妈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或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节假日请留守儿童有潜能生到家做客,使留守儿童通过爱心妈妈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5.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人文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6.组织一次游览活动

学校不仅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更在活动上给予优先。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每学期单独开展一次春游、野炊、赴工厂参观等校外游览活动,使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关爱,感受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大变化。

7.搭建一个阳光舞台

各班要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学校的“两体一艺”活动。学校搭建阳光舞台,定期举行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大课间等各种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写一封亲情书信

爱心妈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五、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各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并按照爱心妈妈职责条款,认真履行,让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3篇

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该项工程,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全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争取社会支持,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详实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建档率均达100%;

2、创造“多方合力”的保障机制,促使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以优越的条件,引导留守儿童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活动。

4、形成“三线相交”(家庭——学校线、课内——课外线、教学——活动线)的策略,加大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帮扶力度,促进留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杜绝未成年人犯罪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5、打造“三位一体”(书信、电话、网络)的沟通网络,帮助留守儿童通过多种途径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亲情,以经常的联系消除时空隔阂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主要措施

1、全面摸清情况,掌握留守儿童实情

在我校近千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四百多人,如此众多的留守儿童,如不全面摸清情况,是难以进行管理,难以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和关爱工作的,因此,学校要从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摸测开始,全面掌握留守儿童实情,方可对症下药,开展工作。

首先,要结合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进行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包括学生的学籍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父母情况、委托监护人情况、联系方式及号码等基本信息,必须全面掌握。

其次,要组织全体教师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切实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现状,特别是对三特生(特困生、特长生和残障生)要进行详细的记载,并将情况汇总到学校。

2、建立健全档案,规范留守儿童管理

为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认真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结合学生学籍管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实的专项档案。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档案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留守儿童档案资料的建立,让教师掌握每位留守儿童详细情况,使关爱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促进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全面提升我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成效。

3、多方合力保障,创造优越工作条件

首先,要根据国家政策,寻求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竭力争取各种留守儿童和义务教育工作的建设项目。

其次,要积极联系社会有识之士和社会团体,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中的互帮互助的作用, 让学生从小沐浴在爱的阳光中,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通过上述三项措施,形成留守儿童工作支持的多方合力,预计到20__年为止,完成以下任务:

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必须的活动器材、图书和工具,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上缺少照顾,心灵上缺少关爱,对他们的关爱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努力把这项任务纳入常规管理,抓实抓细。

一要连通“家庭——学校”线,教师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要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家教咨询会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对留守儿童采取的工作措施,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加大家教的力度

二是要连通“课内——课外”线,其一,学校采取师生结对子帮扶的形式,要求学校所有的教师不但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面关注留守孩子的学校状况,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和心理状况等各方面,都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呵护,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获得长足的进步。还要把这种关爱延伸到课外,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课外时间,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通过电话、家访和网络等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三是要连通“教学——活动”线,除了在教学上尽一切办法,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我们还必须看清,留守儿童虽然缺失了家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成为特殊的群体,但学校应该成为他们温暖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应该使他们成为“特殊”的“普通”学生,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习上给予全面细致的指导,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给他们更多展现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还要针对“留守儿童”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与其它学生共同体验、一起进步。

四是要强化安全教育。首先要加大乘车孩子的管理力度,对放学乘车回家的孩子,我们要将乘车学生人数、乘车方向、司机姓名、司机联系方式、车牌号码等都详细登记。学校适时召开学校、司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专题座谈会,要求司机严禁超载、安全驾驶、及时接送学生,请“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配合学校进行安全教育。最后,每学期,学校还将邀请交警部门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不断增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些常规工作扎实细致地开展,特别是三条教育线的贯通交融,将会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享受到父母一样的爱护,稳定他们的情绪。

4、三种方式一体,促进亲情全面沟通

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的及时沟通是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往往正时缺乏了亲情的沟通和交流,才导致意识的变化、情感的错位和心理的扭曲,加强亲情的沟通,无疑是一剂良方。因此,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创建三位一体的沟通网络,促进沟通。首先,鼓励学生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远在他乡的父母汇报生活和学习情况;其次,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专线,提倡留守儿童经常与亲人通话,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预计到20__年,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2台专用电话机;最后,还要结合学校的信息教育,预计到20__年,在“留守儿童之家”配备10_网的电脑,为留守儿童创造网络视频聊天的条件,既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经常看见千里之外父母,零距离感受父母的.爱,又促进了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还将建立留守儿童QQ群和留守儿童家长QQ群,促进留守儿童之间、留守儿童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从而集众家之力,推动我校留守儿童工作。

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视频三位一体化的沟通模式,留守儿童基本都能紧密结合日常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千里飞鸿、或电波传情、或可视对话,让亲情超越了时空的阻隔,母爱永驻孩子身边。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4篇

关键词:爱心;唤醒;心理健康;自信心;健康成长

一、建立“关爱之家”,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二、付出“亲情之爱”,唤醒留守儿童的心灵感应

班主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生活概况,制定帮扶计划、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主任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还得教会他们爱清洁讲卫生,因为他们的爷爷奶奶经常忘记给他们洗澡换衣服,作为班主任要每天提醒每一位学生。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注重在生活学习、亲情体验等方面的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是:

1、定好目标,落实帮扶。

针对我所带的班级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情况,我经过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对留守儿童逐个进行分类、分组,制定科任帮扶计划,将每个学生的表现、学习情况、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所取的效果逐一列成表格,按计划实施。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在留守儿童有病时,及时带其诊治,悉心照料。比如:我班的王凤祥同学有次严重感冒,肺部感染了,我及时将该学生送至乡卫生院去医治,在他医院疗养期间,每天坚持为他嘘寒问暖,补习功课。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真正关心、关爱。该学生伤愈出院后,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

2、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由于留守儿童的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截然不同。在实施帮扶指导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修养欠缺的留守儿童,应分别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例如我班留守儿童王大伟,其父母离异,父亲在内蒙打工,由其60多岁爷爷代为看管,他衣着时髦,好出风头,成绩时好时坏,其爷爷根本管不住。我在全面了解该生的情况后,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引导方案,利用班会课让其他留守儿童讲叙自己是如何做到约束自己,使其父母亲在外安心,顺心工作,并让他与其父母通过电话了解父母打工的艰辛生活。今年五月份,我又让王大伟参加了“彭阳县组织的全县留守儿童厦门夏令营活动”。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浇灌,长时间的反复教育,最近,我发现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虽然分居两地,是王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生活的艰辛,外面世界的美好,我一定会重新认识自己……”现在,该生已改掉了不少不良习惯。

三、融化“情感之瘤”,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由于外出的打工父母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同时监护人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导致孩子养成花钱大手大脚、乱花零钱、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从而使学生形成自私、孤僻、暴躁、蛮横的不良行为习惯。针对这些特点,我利用班会课就“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展开讨论,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定期举办图书角、手抄报、兴趣小组这些活动,不仅能填补学生心灵的空白,而且也可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另外,利用思想品德课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不断鼓励他们发表内心的看法,遇到问题及时和同学老师沟通,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觉得教师在内心上关爱他们。

四、捕捉“闪光之点”,树立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

其次,教师要拥有一双善于捕捉“闪光点”的眼睛,要善于发现留守学生身上的才能。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挖掘留守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用欣赏的眼光、愉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赞美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看上去几句普通的话语,却能激起学生心灵上的感应,使他们产生一股向上的动力,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5篇

我市辖6县1区,102个乡镇、1532个行政村;现有农业人口19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0万人以上;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2所,在校学生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万人,占农村在校学生总数的17%。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创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强化领导,健全机制,齐抓共管,全力推动,在全市形成了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43所,实现了乡镇(开发区)全覆盖的目标。去年新建的留守儿童之家共有学生46858人,其中留守儿童13730人。每所留守儿童之家都按规范要求设计布置,全部设施配备到位,有60多所学校还接通了互联网,留守儿童工作全面健康开展。

(一)加强领导,靠实目标责任。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市、县(区)全部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领导机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健康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实行目标管理。从____年起,市上就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市委分管领导每年都要与各县(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区)、乡镇、学校按要求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靠实工作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强化督查落实。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督导检查,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建设。一是突出硬件设施配备。各级妇联组织、教育部门和学校从硬件设施配备入手,按照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室内自筹配备的要求,多渠道协调资金、设备,确保了各项硬件设施的及时到位。二是突出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之家及留守儿童工作管理、学习、生活、卫生、活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制定下发了《____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运行管理办法》、《加强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等文件,统一完善各类表、册资料,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三是精心布置家园。各学校结合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在留守儿童之家的设计布置中,突出人文关怀和亲情氛围的营造,使留守儿童之家生动活泼,更加温馨。华亭县结合加强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加大建家力度,对全县的留守儿童之家全部进行了刷新亮化,调整新配了设施,并进行了美化布置。

(三)创新载体,深化关爱活动。各级妇联、教育部门、学校按照全市留守儿童工作构建“五大网络”、建立“三大机制”,开展“双五”活动的要求,创新载体,丰富内涵,不断深化关爱内容。一是把关爱活动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家庭教育相结合。各学校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广泛开展思想、法制、健康等各项教育的同时,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以教师为主体,以班级为单元,广泛开展“爱心妈妈”、“家长”结对关爱活动,加强教师与留守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积极组织开展“1+1”、“大手牵小手、爱心路上一起走”的手拉手及文艺、体育、绘画等特长培养、亲子联谊、亲情交流等活动。每名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并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班主任、任课教师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临时监护人通报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流反馈教育孩子的方法,使留守儿童的品德良好率、考试成绩合格率、毕业入学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泾川县水泉寺小学108名留守儿童的三率均达到了100%。今年,结合开展家庭教育,全市110所留守儿童之家都订阅了《中华家教》、《

学与玩》杂志。二是把社会关爱与开展帮扶活动相结合。市县(区)妇联、学校加大协调力度,联合教育、工会、团委、关工委等部门,广泛动员机关单位、民营企业家等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帮扶活动。庄浪县动员20名乡镇女职工与20名留守儿童结成“妈妈”帮扶对子,互赠礼品,连续两年在不同学校举办留守儿童之家启动仪式。泾川县窑店镇妇联协调民营企业为窑店镇中心小学100多名留守儿童赠送了学习用品。市、县(区)共筹集资金6万多元,救助慰问留守儿童770名。三是把近期关爱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安全成长的疏导教育。围绕解决留守儿童近期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情况,各学校统筹规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优先倾斜教育办法,通过开办图书室、开通亲情电话、开设心理辅导咨询及“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维权热线”等,组织家教讲师团成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开展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材施教。崇信县突出对留守儿童的精神关爱和引导,建立了包括学校老师、乡镇干部、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大学生、五老人员等不同身份志愿者队伍,组织留守儿童搜集、抄写格言,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兴趣爱好,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培训引导,对监护人和家长进行考试。泾川县水泉寺小学注重抓建“五大网络”,使留守儿童监护、管护、帮教、关护、保护五大网络机构系统化、具体化,到乡、到村、到学校、到人。各县(区)通过不同载体和形式,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指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学习教子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育人水平。(四)抓点示范,总结推广经验。各级在创建过程中,注重总结经验,培养典型,示范推动。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在妇女工作动态、网页信息上刊登推广,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表彰奖励,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目前,全市有4所示范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得到省上挂牌命名,灵台县被树立为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县。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报纸上开设专栏,组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有力促进了全市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

近年来,我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省上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针对留守儿童深层次的关爱还有所欠缺;个别地方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工作措施还不够有力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网络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到边、监护到位、关爱到人”的管理网络,形成政府主管、妇联牵头、学校主抓、相关单位协助、社会帮扶、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有效集聚人、财、物等各方面要素,真正把留守儿童之家建办成民心工程。

二是不断深化关爱活动内涵。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载体,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关爱相结合,把留守儿童之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把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广泛发动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帮教关爱活动。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湖北省《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京山县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副组长:喻*正(退休教师、关工委副主任)

组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精神,发挥妇联组织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会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主要目标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实施对象为父母均外出务工的0—16岁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及散居的农村留守儿童。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新建1个一星级村级“留守儿童之家”,培训5名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或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聘请20名爱心家长。

三、活动内容

(一)新建1个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新建的“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基本做到“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地,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等;“留守儿童活动之家”统一设立“三室”:图书室、亲情室、活动室;管理实行“八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成长档案、每学期一封亲情书信、做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规章制度,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二)推进“四个一”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开展一次征募自愿者行动,一次交流观摩活动,一次百人培训活动,一次综合表彰活动。

1、摸准信息,建立“台帐”。一要建立留守儿童(包括学龄前儿童)档案,做到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各学校要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同时将调查统计表汇总报乡妇联备案。二要开办亲情热线电话,加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三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培训、咨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有计划地培训5名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或临时监护人(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利用节假日、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组织学校的教师、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计20名人员担当“爱心家长”。充分发挥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为孩子们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

4、组织对特困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动员社会捐助)。

四、活动经费

实施县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采取项目运作方式,采取“项目支持一点,政府投入一点,成员单位帮扶一点,乡村、学校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完成项目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建立领导机构。乡政府成立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乡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乡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各行政村、学校也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或工作小组,负责具体事务。

(二)明确职责分工。乡团委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督查评估工作,切实推动工程有效实施。乡财政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乡_门负责为留守儿童提供与城市儿童相同的`计划免疫等医疗卫生服务;乡关工委负责组织“五老”队伍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乡民政办结合有关工作,适时开展留守孩子关爱工作,重点帮助贫困留守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残疾儿童予以关爱;乡司法所要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乡妇联、团委要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与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公 安、工商、文化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平安、和谐、卫生、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

(三)定期不定期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服务工作。协调组织落实各项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出台有关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或措施。

(四)完善工作机制。要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分工协作制度,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有效的考评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不断总结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积极加以宣传和推广,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项目实施,为培养和造就更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8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进城务工,其未成年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因父母都不在身边而需要其他亲人照顾,成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请记住我站域名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和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的状态,面临着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考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市教育局关工委从今年2月至9月,对我市萧山、、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七区县(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有关的问卷调查,并深入到桐庐、建德和淳安三县(市)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目的:(1)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倾听留守儿童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提高关爱工作的针对性;(2)了解开展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和典型事例,通过宣传和总结,推动关工委组织和老同志进一步搞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3)了解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方法:市与区、县(市)相联动,点与面相结合,书面调查与实地考察相印证,分阶段进行。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调研,市教育局关工委和有关区县(市)教育局关工委共同参与,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2至6月。杭州市教育局关工委在各有关区县(市)教育局关工委根据《调查提纲》,做好前期调查、统计和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召开了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情况交流会,并对农村面较大的7区县(市)教育局关工委上报的调查统计表进行汇总分析。第二个阶段:市教育局关工委调研组于9月21日至24日深入到桐庐、建德和淳安县(市)的乡村和学校,与所到县(市)教育局关工委负责人一起实地考察调研农村留守儿童及开展关爱工作的情况。共考察了3个乡(镇)、2个村、3所学校;先后召开了三次乡镇干部和学校负责人工作座谈会、三次老教师座谈会和三次留守儿童座谈会;深入家庭和乡镇走访老教师6人;对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203人;实地察看了留守儿童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10个;听取了桐庐县合村乡(小学)、建德市航头镇(中心小学)、淳安县屏门乡屏门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典型经验和事例的介绍。

二、农村留守儿童及开展关爱工作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萧山、、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七区县(市)“面”上的调查和对桐庐县合村小学、建德市航头镇中心小学和淳安县屏门小学三所学校“点”上203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得到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和老同志(以退休教师为主)开展关心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的基本数据:(1)留守儿童人数及比例:七区县(市)初中生和小学生总数为494416人,其中留守儿童总数为23370人,占47%(其中初中留守儿童49%,小学留守儿童46%);以临安、富阳、桐庐、建德和淳安五县(市)统计,初中生和小学生总数249371人,其中留守儿童总数19301人,占77%(其中初中留守儿童73%,小学留守儿童8%)。统计数据显示,经济相对不发达而农业人口多的地区留守儿童人数多、比例大,以七区县(市)排列:淳安为402%,建德为91%,桐庐为44%,临安为38%,富阳为23%,为19%,萧山为15%。(2)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点”上调查):父母中有70%进城务工(其余经商或其他工作),在县外省内的56%,在省外的20%;外出工作的父母半年回家一次的占45%,一年及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34%;外出工作的父母约50%能与孩子保持较多的联系(主要是电话联系)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占36%,一般的占54%,较困难的占10%;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的96%;(3)留守儿童自主、自理情况(“点”上调查):自我判断较好的24%,一般的69%,较差的7%。放学回家(以及双休日)干的事;看书做作业占74%;做家务、干农活占22%,去乡村活动室占8%,搞电子游戏占7%,和朋友玩占15%。在留守儿童座谈会上,有几位小朋友说,父母为了我们出外打工,非常辛苦,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感谢爸爸妈妈,祝他们身体健康,多挣点钱;(4)留守儿童困难情况和呼声,从七区县(市)汇总的数据来看:学习困难占405%;经济困难占324%;无人管理占134%,行为偏差占122%;身体残疾占15%。在对203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他们感到最困难也就是最需要帮助的是“辅导学习”占66%,其次是思想行为指导和关心身体健康的各占15%,而经济上需要帮助的只占4%。在留守儿童座谈会上,呼声最大的是盼望父母能在自己的身边和希望有人在课外辅导他们的学习。少数留守儿童有特殊困难:在留守儿童座谈会上,桐庐合村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女孩难过地说,父母离婚,父亲出去打工,她的爷爷身患癌症,她希望父母复婚、爷爷的病能治好;建德航头中心小学一位五年级的女孩泪流满面:她的母亲不久前病故,父亲外出打工,而照管她的爷爷身体又不好,她感到困难重重,很伤心。有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可能还有一些,要给予特别的关心照顾;(5)开展关爱工作的情况,从七区县(市)汇总的数据来看:老同志做(义务)家长的占24%;对203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有84%反映在校老师对他们很关心,33%的反映乡村干部对他们很关心。

三、开展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典型事例

1、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今年7月2日,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专程来到建德市实地调研家长和留守儿童结对关爱工作,看望慰问农村留守儿童,送去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6月18日,杭州市关工委在桐庐县召开全市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暨现场会,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桐庐县合村乡努力做好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乡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列入议事日程;健全组织网络,发挥好“五老”作用(主要是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师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开展关爱活动。建德市航头镇是个农业大镇,全镇外出务工的农民有4000余人,有近500名留守儿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把它作为工作品牌抓实抓好。针对留守儿童亲情关系疏远,家庭教育缺位的实际情况,镇政府和学校共同研究成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德育工作网络站。建立了镇留守儿童活动具体部(设有阅览室、关爱工作室)、航头初中留守儿童根雕活动室和航头中心小学图书室三个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发动老干部、老教师和留守儿童开展家长和结对关爱活动,做好建档工作,还对家长开展学习培训和工作交流,把关爱工作做实做细。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和钱江晚报等媒体报道了航头镇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和事迹。淳安县是留守儿童人数最多的地区。去年,淳安县老干部局和教育局负责同志联手对全县留守儿童的现状和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淳安县妇联在开展“七彩阳光”行动的基础上,结合“文明共建”、“联乡结对帮户”、“家长”结对等形式,在全县推出“暑期爱心护蕾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爱心,进行慰问。据七区县(市)不完全统计,在乡(镇)、村党政领导的重视和社会支持下,目前共建有青少年学习辅导站486所,青少年活动室824个,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和环境。

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精心组织实践,积极开展研究。创新举措,以点带面,是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经验。合村小学是桐庐县教育局抓的一个点。合村小学对在校62名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与父母联系情况、学习情况、对待留守的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经过仔细分析,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实践:(1)建立模拟家庭,弥补亲情缺失;(2)开展临时带养人教育,改变家庭教育方式;(3)加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填补亲情空间;(4)过生日,消除节日孤独感;(5)组织社会群体参与,感受大家庭温暖。合村小学有多篇有关留守儿童研究的论文、课题获奖,并在有关杂志上发表。建德市航头镇中心小学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要求每班推荐典型的留守儿童与本校的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至3名学生,签订《爱心爸妈结对协议》,结对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并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开展多种关爱活动,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校还在宿舍区设置“校讯通”,为留守儿童密切与父母的联系提供了电讯平台。此外,淳安县威坪镇唐村中心学校撰写的《三维联动,构建温暖家园》,也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从实践到理论进行总结和研讨。

3、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系统关工委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老同志用心用情,无私奉献。教育系统各级关工委按照“急党政之所急,想留守儿童之所想,尽老同志之所能”的要求,发挥好关工委组织及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把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抓实抓好。建德市教育局关工委和市退休教师协会有机结合,建立了18个退教关工委,92个关工小组,动员和组织离退休教师积极参加关心农村青少年工作。,由退休老教师带教,结对的留守儿童有1120人,退休老教师正式受聘为家长的有212人,活动达到417人次。家长活动已成为建德市关爱工作的一个亮点。老同志参与的人数较多,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是建德市教育系统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桐庐县合村乡的退休教师参加乡关工委建立的留守儿童俱乐部工作。调研组实地察看了这个俱乐部,那里有儿童阅览室和活动室。阅览室墙上贴着“留守儿童书画作品”。调研组还和年届七旬的退休教师游志君交谈。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年来在节假日里以俱乐部为阵地,上午为留守儿童辅导学习,下午排练文艺节目,很受孩子们和家长的欢迎。在年已76岁的退休教师陆家荣的家里,调研组实地看到居所的一间用房辟为留守儿童阅鉴室,供少年儿童假期活动用了十多年。园子里栽种了多种花卉,他把培育好的花籽无偿赠给学校,开展“美化校园、优化环境”的“花仙子”活动。在淳安县,调研组来到距县城70多公里的山岖屏门乡,这个乡不但建立了乡关工委,而且每个自然村都有关工小组,组长由退休老教师担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屏门乡屏门村,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村关工小组宣传栏和留守儿童俱乐部。宣传栏里乡贴着由村关工小组用毛笔手书的庆祝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的大字宣传资料《六十年的变迁》在村留守儿童俱乐部的墙上,张挂着《村关工小组人员名单》、《村关工小组的基本职能和具体任务》、《留守儿童俱乐部活动计划》、《留守儿童须知》以及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活动的照片。一个偏僻的山区乡村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能做到组织网络健全,活动场所落实,工作开展正常,任务落到实处,老同志主导作用得到发挥,真是难能可贵,令人钦佩和感动。在屏门乡,调研组还听取了金陵村75岁的退休教师童志烈无私奉献,关爱本村青少年的感人事迹介绍。他开始利用家居用房为少年儿童办“家庭学习班”12年。后来,因假期来参加学习活动的青少年多了,经过努力争取,把“家庭学习班”搬到曾经是村小的一个空余教室里,改名为“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假期里到这里来参加活动的留守儿童及其他孩子有30多人。他针对 青少年的实际,运用本村先进青年事迹撰写的宣传资料及剪报资料,对他们进行教育,转变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与回乡度假的大学生一起对他们进行辅导,还进行了家访。13年来,童老师为村里出黑板报共478期,计26万字。为办好“家庭学习班”和“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每年至少要用150天以上时间。他不仅从没有向学生收取一元钱、向村委会报销(或补贴)一元钱,反而自己拿出1500多元钱用于添置教学器材和开展活动。他说:“关爱是发挥余热的动力”。

党和政府的关怀,教育系统的努力,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同志的关爱,使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取得积极的成效。做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确实是一项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惠民工程。

四、问题和建议

“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会长期存在。留守儿童中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身心健康产生缺陷,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甚至行为失足失范等问题,如果教育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也会伴随产生。目前,关心留守儿童工作主要是发展不平衡。“点”上的工作搞得比较好,而“面”上许多乡、村尚未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提供的校外活动场所欠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不够有力,关工组织网络不够健全,老同志的作用发挥得也还不够。在开展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两个主要困难:一是经费紧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需要一定经费。虽然乡(镇)财政和村里拿出一部分经费,但缺口太大。象淳安县屏门乡村就感到更困难。二是爱心资源有限。建德市航头镇退教关工人小组反映全镇留守儿童家长主要来自退休教师和村级妇女主任两个群体。全镇500余名留守儿童只有40位家长,实在太少。

针对存在问题,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县(市)、乡(镇)政府要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有关各方要明确责任,分工负责。要将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纳入到对县(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及时检查、督促,使工作落到实处。县(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尽可能统筹解决开展关爱工作中的经费问题。

2、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要将关心留守儿童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为班主任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搞清楚本校、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立和健全档案。学校要组织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及学生干部对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教活动,重点是学习上的辅导和道德行为上的引导。对有特殊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及所在乡(镇)、村的联系,给予特别关心和照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努力创造寄宿条件,尽量安排留守儿童住校。

3、留守儿童居住所在的乡(镇)、村要充分发挥好校外的关爱教育作用。乡(镇)政府要把关心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管理的任务落实到村,做到有人负责、有具体安排、有督促检查,尽可能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所存在的实际困难。乡(镇)、村都要建立留守儿童校外学习和活动基地。

4、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基层关工委建设,把关心留守儿童作为关工委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要积极动员更多的老同志主动配合学校、乡镇、村努力做好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特别是家住农村的退休教师要根据自身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活动:重点是做家长或义务联络员,拓宽情感空间,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上的缺失,在感情上给予慰籍;做学习辅导员,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做思想品德指导员,鼓励他们从小立志成才,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对行为有偏差的留守儿童要帮助他们纠正,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等等。关工委组织对做出显著成绩的老同志要进行宣传、表彰。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9篇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一】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长期任务,为进一贯彻落实《_中央_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有关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校广泛联系家长的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效的原则,推进关爱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村风、民风建设融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学校教育各类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心理辅导等载体,依托村委会、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多类亲子互动活动。

二、总体目标

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通过实施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对象

全校学生中父母长年或连续3个月外出务工的在家儿童和孤儿、遗弃儿童及单亲家庭儿童。

四、活动内容

(一)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做到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等;设立三室:图书室、亲情室、活动室。管理实行八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成长档案、每学期一封亲情书信、做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规章制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二)推行四个一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

开展一次征募志愿者行动,在母亲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以先进乡镇为示范点开展一次交流观摩活动;对班主任、临时监护人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活动;6月份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评比表彰活动。

1、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学校组织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班主任或临时监护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利用节假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帮扶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力量,组织教师担当爱心家长,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志愿帮扶活动。邀请五老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加强与教师、监护人的联系,保持与留守儿童对话、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4、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特困留儿童进行救助。

5、实施步骤

关爱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0年3月20日~31日)。重点做好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全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5月31日)。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三)活动总结阶段(6月)。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建立关爱活动经常化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机构。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每月召开一次会议。

(二)构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健全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临时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助网络,加强学校与临时监护人和法定监护人的密切配合,建立和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

(三)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学校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加大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力度,提高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育人水平,保障留守儿童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四)建立结对关爱志愿者与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

定期召开志愿者、留守儿童、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座谈会,要求志愿者通过书信、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与结对的留守儿童进行联络谈心,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要及时填写爱心联系卡,记录孩子取得的进步和存在问题及相关活动等。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主题:心手相牵 快乐成长

二、活动理念:让我们以人为本思想达到一个共识多去关爱留守儿童,通过活动能让更多的儿童们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2、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留守儿童,进近留守儿童,让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和寂寞。

四、活动地点:高州市云潭镇平垌小学

五、活动时间:5月31日(星期一)上午09:0010:45

六、活动内容:

1、欢迎仪式 负责人:平垌小学

2、座谈会 参加人员:高州市邮政局、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代表及地方有关领导、平垌小学领导

3、游园活动 负责人:平垌小学

注:(1)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团委会、高州市邮政局团支部青年代表参加游园活动,派10名青年代表与平垌小学教师拔河比赛;(2)青年代表邀请平垌小学师生代表开展部分游戏活动,如:头顶气球、抢凳子、慢车比赛

4、庆祝六一大会 主持人:平垌小学

(1)介绍参加慰问活动的单位及代表

(2)节目表演:唱歌(梁兴文)、舞蹈(陈思明)

(3)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优秀青年教师林雪瑜讲话(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4)颁发留念品

(5)平垌小学活动总结

(6)合影留念

七、活动准备:

1、横幅:心手相牵 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主办:广东高州中学初中校区团委会、高州市邮政局团支部

承办:高州市云潭镇平垌小学

另制作四条激励性的标语挂在校园,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联系人:赖锦强)

2、根据活动节目制作一个音乐光碟

3、车辆提供

4、参加人员数量 高州中学初中校区:8人 高州市邮政局:5人

组成一个临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3人)

八、活动要求:

1、参加人员积极活跃,有团队合作精神,服从管理,统一行动。

2、活动以轻松愉快氛围为主,以开心为导向。

3、以留守儿童为中心,顺其自然的开展,不注重程序和广告新闻效果。

4、要报节目的义工提前报上节目、统一制作,活动前一天统一彩排。

5、义工服务队人员要求:

u有爱心u积极u热情u灵活u主动,听从安排。

九、活动筹备组人员名单:

顾问:刘锋、梁永天

总策划:吴远平、冯文周

执行策划:黄小鹏、赖锦强、黄韬、陈林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0篇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责任感

农村留守和城市流动人群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并将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之一。去年,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把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和家庭作为基层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和家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日前,市委书记、市_会主任张少军同志也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具体办法措施。我区是商贸聚集区,人员流动性大,目前全区有留守流动妇女儿童近10万人。近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仍面诸多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基层工作的重点,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实际困难,使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抓手,以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进一步优化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促进留守流动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长效机制,提高留守流动妇女增收致富能力,保障留守流动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留守流动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发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到2015年,每个镇都要建立一所寄宿制学校,每个行政村居(社区)都要建立有固定活动场所、功能齐全的“妇女之家”,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学校都要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

三、强化服务,切实解决留守流动妇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1、扶持留守流动妇女增收致富。加大培训力度,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等政策性培训中,向留守妇女倾斜,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加大扶持力度,在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留守流动妇女充分利用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妇女低息贷款等惠民政策,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商贸、服务致富项目,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2、维护留守流动妇女合法权益。扎实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深化平安村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综治维稳中心作用,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留守流动妇女矛盾纠纷,严厉打击侵害留守流动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她们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保障,确保留守妇女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部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断提高留守流动妇女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在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服务项目中优先照顾留守流动妇女,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留守妇女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使留守流动妇女普受惠、长受惠、得实惠。

3、建立留守流动妇女帮扶机制。基层组织要对辖区内的留守流动妇女托清底子,及时了解她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积极为她们排忧解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留守妇女参与,重点给予扶持帮助,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动留守流动妇女建立互助组织,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动员企业家、致富带头人、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等与留守流动妇女结对帮扶,为她们送温暖、献爱心。

4、丰富留守流动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依托镇街文化站、农家书屋、“妇女之家”等阵地,组织留守流动妇女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人口学校、家长学校等阵地作用,对留守流动妇女加强科技、法律、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等知识培训,提高她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乡村文明行动、“美在农家”等活动,引导留守流动妇女移风易俗、计划生育,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强化责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格局

1、强化学校教育责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和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每个镇至少建设一所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流动儿童需求。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发挥学校在留守流动儿童管理服务中的教育主导作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责任、情况报告、沟通交流等制度,加强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监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建设,丰富留守流动儿童文化生活,培养良好品质。

2、强化家庭监护责任。依法明确家长作为子女第一监护人的责任。留守流动儿童父母必须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能带子女到身边一起生活的,必须指定委托监护人,与委托监护人订立相关委托监护合约。探索建立留守流动儿童监护督促机制、代位监护机制,构建完善的留守流动儿童监护网络。农村中小学、村居(社区)要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组织开展以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培训,广泛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提高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科学教子水平。

3、强化社会关爱责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充分考虑留守流动儿童的特殊性,以亲情关爱和贴心服务为主,积极探索招募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志愿者队伍等多种关爱模式,推进妈妈、家长等结对帮扶关爱行动,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心理疏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留守流动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大力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关爱女孩”等公益活动,加大对农村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的救助。净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社会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网吧、游艺娱乐场所、图书报刊等文化市场监管,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为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加强领导,为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做好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妇女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年度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级要建立健全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实行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分片包点和检查考核制度,把关爱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市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不定期归纳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

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

清楚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

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为主要内容。

④、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⑤、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及网络视频,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与留守儿童时常谈心,并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与其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2篇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堪忧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我们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2003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

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2006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

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市里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3篇

为了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全县上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政策保障,夯实留守儿童关爱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_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_中央、_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监护责任的重要性均做出了具体规定,这为地方农村留守儿童政策制定提供了明晰的方向。我县新制定的《儿童发展十年规划》充分体现儿童优先原则,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将《__县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到全县“十二五规划”中,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作出了强调,要建立保护儿童权益的工作网络,增加儿童课外活动设施和场所,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家长学校。新规划的实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儿童工作,妇联有三个常委分管、联系。相关领导今年多次听取妇联等部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的汇报,并就关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2、部门联动,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县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县妇联,妇联组织作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牵头部门,充分发挥“联”字优势,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支持,协调发动部门参与,广泛吸收社会资源。县关工委、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等相关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觉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密切协作,全县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监护关爱网络。

3、主动作为,丰富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一是搭建关爱平台。2012年以来,县妇联采取下发调查表、调查问卷、组织妇联干部入户走访等形式,先后两次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及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及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层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为开展关爱活动搭建有效平台。二是开展关爱活动。每年“六一”期间,开展留守儿童健康体检活动,县主要领导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困难留守儿童及其家庭。针对留守儿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及法律常识普及宣传活动,组织安全知识宣讲团深入各学校进行安全知识宣讲,发放安全知识手册,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部门将留守儿童纳入学校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还安排专车接送留守儿童。_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健康指导,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和交通环境。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教育局、新华书店联合开展“爱心无限、共享阅读”读书公益活动,通过单位和个人购买爱心书卡赠送爱心书籍并附上寄语的方式募集爱心图书万本,捐赠给17所村级小学。大学生村官暑期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下载孩子暑期教育、“农村父母课堂”系列讲座课件,组织

学生和家长集中收看;利用网络视频,为留守儿童架设亲情热线,让留守儿童与远隔万水千山的父母“面对面”地倾诉衷肠。县妇联积极争取到由市妇联、市女企业家协会赞助的“玫瑰书屋”爱心扶持项目,为__乡__学校的留守儿童添置了三万余元的新图书、电脑、书桌等设施。三是招募关爱使者。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动员社会力量齐心关爱留守儿童。团县委动员青年志愿者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照顾、学业帮助、心理疏导、身体康复、权益维护等服务。县妇联在乡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招募“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母亲节”之际,在福田铺乡白云学校举行了留守儿童与“爱心妈妈”见面活动,30名留守儿童代表与县直机关10名“爱心妈妈”结对认亲,“爱心妈妈”们带领留守儿童进行亲子趣味活动,有的“爱心妈妈”在节假日还将留守儿童带到城里过节,让孩子们享受到浓浓“亲情”。各乡镇也组建了由党员干部、老师、社会爱心人士等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心理辅导和爱心捐助。四是社会组织介入。今年7月,__镇__村____书香苑正式创办,这是一个由私人捐资主导、热心人主动赞助、__乡亲共同参与的可供附近周边少年儿童、中老年人集中学习、阅读、辅导和健康娱乐生活的公益公共平台,现容纳48名留守儿童,配备了3万余元图书,聘请辅导老师施教、励志及开展文体活动,不仅成为容纳留守儿童的场所,还为留守少儿提供“学知识,长身体,优品德,强素质”的成长平台,弥补家教缺失不足,受到当地村民及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4、强化宣传,营造留守儿童关爱氛围。

借助县内电视、报纸、网站等各大媒体大力开展宣传保护儿童的有关法律、法规活动;制作电视短片记录留守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纪实报道我县部分困难留守儿童窘迫生活现状。依托媒体优势,全方位展示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情况,把关爱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广泛号召、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入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行列,肩负起呵护祖国未来的责任,通过强化宣传,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与联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1、政策上“过软”。

留守儿童问题虽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各级政府还没有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完整政策,现有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儿童发展规划》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基本方向和保障,但范围过于广泛,分工不细致,实施不到位,各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法规未形成系统性与具体化,在实际操作上仍处在自发阶段,无法根本解决留守儿童的困难与问题。关注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亟待彻底改变目前人人喊管人人都管,实际上却是管理十分缺位的状况。

2、机制上“缺失”。

要解决好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问题,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在开展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往往临时性关爱活动多,长效机制建立不够,这也是由于目前尚缺乏从上至下的留守儿童工作考核保障机制,没有对应的专项资金,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仅凭地方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组织的介入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疑“杯水车薪”。我县__镇__村“__书香苑”的创办,开创了一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新路子,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托幼、文化补习、暑期托管、文化娱乐等适应农村特点的服务机构,虽然是一种创新模式,但“__书香苑”仅仅在短短几个月的创办中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资金链的问题,投资人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很重要,但坚强的财力后盾更是保障,如果没有政策体制的支持,这种民间关爱服务机构走得十分艰难,也难以持续发展。

3、资源上“失衡”。

主要体现在财政投入及活动场所设施上,农村办学条件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点相对分散、基础设施功能欠缺,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拓展课外活动的条件,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没有形成有机衔接,社会公共教育能力低下。薄弱的社会教育,匮乏的教育资源,陈旧的教育观念,这些因素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更进一步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健康、安全、心理上造成了伤。

经过几年来的试点和推广,我县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呈现出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留守儿童活动阵地也从仅有简单的课余活动场所发展为机制健全、管理规范、设施齐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和活动室,成为孩子们的开心乐园、家长的放心港湾、政府的关注重点。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是当前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亟需探索、解决的重要新课题。

1、制定专门政策或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或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具体职责。建议从上至下建立起多层级责任体系,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从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经费保障、舆论宣传等各方面,制定易于操作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将留守儿童的保护制度化、法制化,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和生活等问题制订指导性的政策文件,要求各个学校结合当地和本校的实际拟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促使学校充分关注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取得实效。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相关法律法规中应突出父母亲情的重要性, 相关部门要出台保护儿童享受父母亲情和关爱的明确条文, 并制定强制措施, 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让“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妇联、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家庭教育责任和家教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2、加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社会组织的加入,一方面使政府不再成为实施政策的单一行为主体,减轻了政府的压力,同时也让社会组织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带动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到帮助留守儿童的大军中。要加大“爱心妈妈”、“知心姐姐”、“爱心爷爷”等关爱志愿者的招募力度,壮大关爱队伍,强化“爱心家长”队伍培训管理,规范和深化“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政府也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对接、扶持政策,加大对“爱心家长”的宣传表彰力度,提高公益组织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4篇

近几年来,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是他们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今年,我校又增加了一批留守儿童,他们有的寄在祖父母或亲戚、朋友家,有的甚至独自住在没有长辈的家里。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与交流,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我校制定了关爱留守孩子活动计划,具体如下:

一、建立“留守儿童”动态档案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管理,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要求各班通过调查、家访、与家长或监护人联系沟通等形式,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建立起“留守儿童”详细的档案,同时,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改变动情况,便于管理。

二、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了使留守儿童感觉家庭的温暖,学校本学期将开展“留守儿童”座谈会、“我是能干的好孩子”自理自护系列和“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主题黑板报、书画和写作比赛,营造了关爱留守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求各校建立班主任“代家长制度”;组织非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共同整理一次家务、共做一顿饭、共过一个生日;组织爱心家庭与留守儿童欢度周末;开展“青年文明号”与留守儿童手拉手。通过这些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活动,深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营造“家庭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不但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也要让他们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感恩。为此,学校要组织留守儿童聆听关于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让他们在感受学校温暖的同时,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生活。还可以组织他们开展“我为父母分忧愁”主题班会,通过为家庭、社会学校做点好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他们一颗仁厚的'爱心。

四、开设“二线一室”

为了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心灵沟通,学校争取在本学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教师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联络亲情的桥梁。

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队)会、“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五、开展结对帮扶

1、给予学习上的帮助

结对帮扶人员(可以是任课教师、当地部门与组织的工作人员或是“代理妈妈”、“爱心妈妈”)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任课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小帮手,协助帮扶留守儿童的学习。

2、注重生活照顾

学校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照顾对象,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平时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留守儿童患病时,结对帮扶人员及时送诊,悉心照料。

3、注重活动安排

结对帮扶人员或任课教师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主题班会、团队、社会实践、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增强学习、生活的自信心。让留守儿童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注重健康教育

学校要特别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在季节转换之际要提醒他们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在假期来临时要吩咐他们注意各种安全,把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议程。还有,学校在安排心理教育课时,每个班级每周至少开设一节,或者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并把该项工作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任课教师要围绕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与矫正、思想与情感、独立生活和体谅父母等内容开展教育,使留守儿童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6篇

_日前《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的《意见》,抓住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和健全救助保护机制这两个重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安排和系统性的顶层制度设计。

《意见》还提出,要建立完善家庭、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并指出要支持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2015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就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为了明天――关爱儿童”大型慈善项目,联合全国各地的_与国际知名慈善组织,一起关爱留守儿童。按照中华慈善总会的规划,将通过总会和全国各级各地_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联动与合作,力争5年内,在所有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设立“关爱儿童之家”。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日前就这一项目的有关情况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此次_《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无疑是对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一种有力推动。请问你怎么看待_此次出台的《意见》?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何意义?

王树峰:《意见》的非常及时且有重要指导、推动意义。近些年,留守儿童问题越发突显,社会各界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逐渐提高,但是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涉及法规政策以及学校、社区、家庭、个人等方方面面,十分复杂。

《意见》的,制定了总体目标,明确了家庭、政府、社会等各方职责,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系统、规范地指导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从而进一步在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等等。

有了这份文件,我们对于做好“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更有信心了。一是关爱留守儿童需要跨组织、跨领域的合作,文件的,必将推动社会各界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二是在文件的指导下,我们对项目内容、形式、目标等进行了升级完善,对于慈善总会将该项目发展为具有全国性、持续性、有效性的慈善援助项目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中华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实施目标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王树峰:“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实施目标,是以在全国各地建立“关爱儿童之家”为载体,解决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亲情失落、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及特殊困难等问题,让他们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项目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全国_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许多省、市_相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多种形式,或普遍部署、或在重点区域率先开展,目前该项目总体进展形势良好。

目前,一方面我们针对全国_系统了《关爱儿童之家使用、管理指导意见》,规范了项目在各项实施工作中的具体标准;另一方面,我们正在与捐赠单位落实捐赠协议,即将在山东、山西、安徽、福建、贵州等省市启动该项目,直接援建“关爱儿童之家”。今年总会也将配合各地_在各省市范围内开展联合劝募和宣传,上下联动、左右联手,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高潮,推动该项目的全面开展。

记者: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意义重大,但把这项工作做好、做长久非常不易。

王树峰:是的,但我想我们一定要全面、系统、规范地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个故事让我特别感动。在山东沂南县有一个“关爱儿童之家”设立在当地派出所,派出所为该地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该档案掌握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全面资料,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档案中不仅记录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而且收集了打工家庭的主要困难及在外务工家长的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个派出所的5名民警分别负责各自警务区内的留守儿童管理、帮扶工作,做到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父母和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三清楚”。

在这个“家”,孩子们可以免费上网,与父母通话,在民警的辅导下做作业、打球、画画、做游戏等等。通过努力,该派出所管辖区内,取得了未成年人犯罪零记录的好成绩。

这个案例打动我的是,派出所民警虽然不是专业慈善工作从业者,但是他们把关爱留守儿童、把管理“家”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全身心地投入,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震撼的。

记者:此次_的《意见》中专门明确,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包括建立强制报告机制、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等。请问在中华慈善总会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中,是否有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内容?

王树峰:“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以“关爱儿童之家”为载体开展活动的,铸造一个具有“家”的感觉与氛围的场所。

从项目内容的角度看,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情感、安全、教育等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心灵屋、安全教育、亲情角、课业辅导等环节。通过与当地政府、学校及专业志愿者合作,为孩子们提供心理支持;通过电脑视频、电话等方式加强孩子们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配合心理咨询的服务,解决各种心理与行为上的不良反应;通过视频、绘本等方式给儿童讲解安全知识,防止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聘用一名专职人员,相当于家长,负责照顾孩子、管理“家”,同时每个“家”配备2~3名长期稳定的志愿者,协助“家长”做好日常工作。这样,由于“家长”和志愿者都是固定的,对每个留守儿童的情况比较熟悉,如果孩子们出现异常,能够及时察觉到,以便做出应对处理。

与此同时,“家”的日常运营管理隶属于当地某一级慈善组织负责。我们的_已经分布到乡镇,甚至村里都有慈善办,对于孩子的家庭成员组成等信息相对了解,便于处理一些突发状况。

综合来看,一方面通过“家长”及_的主动观察、照顾来确保儿童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对儿童的教育,加强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能够主动避免或者反映出遭受不法侵害或意外伤害等情况。

“关爱儿童之家”将为留守儿童搭建起长期、开放的关爱平台,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发现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通过有效动员及整合社会资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在不易招募到心理学、心理咨询与社工相关人士的地方,将来我们会考虑配置大型巴士,作为流动“关爱儿童之家”,开展巡回式服务。

记者:《意见》在总体目标中提到,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这也就意味着这一目标将在“十三五”期间就要完成。请问中华慈善总会“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的实施和推进是怎样的一个规划?

王树峰:“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一个全国性的慈善援助项目,将实行统一的政策指导、统一的管理规范、统一的方案设计、统一的监督检查等。

总会与各省市_携手合作,联合劝募,总会宏观指导,各地方_具体实施,比如项目地点推荐、项目点的建设及日常运营与维护、志愿者招募与管理等,确保爱心之家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妥善保护,使孩子们受益最大化。

今年总会将大力推动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和开展。对于各地_的项目开展,我们将按照统一的方案要求,指导并配合其项目的开展。总会将在全国_系统《“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方案》和《关爱儿童之家使用、管理指导意见》,规范项目在各项实施工作中的具体标准;同时选择6~10家有积极性、有实施力度、具备良好募款条件的省市_率先启动,进行联合劝募和宣传,上下联手,左右联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高潮,以多种方式筹募资金,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力求取得显著成效。力争5年内,在所有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都设立“关爱儿童之家”。

记者:一个好的慈善项目,会有好的考核和验收机制。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也对留守儿童开展很多关爱项目,但收效并不显著。请问“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在验收与考核方面有何措施?

王树峰: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帮扶,但是具有全国性、持续性、有效性的援助项目为数不多。

“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从立项之初就聘请专家,经多方调研、召开数次论证会后才完成方案设计。严格遵循世界知名慈善组织“全球联合之路”的标准以及中华慈善总会的项目管理制度。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加强对项目资金和项目实施的监管,及时向捐赠方反馈项目进程,适时邀请第三方审计,积极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提高项目的透明度,确保项目按预期完成。

根据《关爱儿童之家使用、管理指导意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将进行阶段性总结,不断推动能力建设和自我评估,每年年底完成年度运营报告。该项目计划3年为一周期,邀请第三方对“关爱儿童之家”的建立及运行效果,进行阶段性指导、评估和反馈。

记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样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慈善项目,所需的善款必然是巨大的。请问善款募捐情况如何?

王树峰: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募款难度相对于以往有所增加,但从筹款的结果看,还算是满意的。截至目前,已经有7家企业或基金会认捐了约1200万元。根据我们2016年的整体规划,将分配到山东省、山西省、安徽省、贵州省等省市。

“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是总会与“全球联合之路”联合开展的全国性的慈善援助项目。募款方面是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国际劝募组织在全球劝募的一次创新尝试,中华慈善总会面向全国企业及各界爱心人士劝募;“全球联合之路”面向在中国设立公司的境外企业或其总部的企业基金会筹募资金;全国各地各级_负责组织本区域内企业捐赠。

除了传统方式寻求和维持一些大额捐款伙伴外,我们还将运用新媒体,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设计一些形式灵活、内容新颖的活动吸引大众的参与,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大众的潜力。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7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团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现象,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而面对这种问题,安静社区工作人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动态跟踪,建章立制

团结街道安静社区一直以来把关爱辖区困难青少年作为工作的重点,帮扶辖区困难青少年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享受到了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温暖。而关爱留守儿童也成为这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利益都得到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入户了解居民动态,及时将留守儿童的变动记录下来,做到“人手一本登记册,人人心中一笔帐”,要求工作人员对于留守儿童的状况一口清,责任到人,以严密的制度来防止因信息遗漏造成居民利益的损失。安静社区秉着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建立“态度坚决”的管理制度,为留守儿童建立独立档案,做好每一次随访记录,针对孩子们的每一次变化及时调整介入方式,以避免因为关注的缺失导致孩子心理上的落差。辖区内的“小居民”XXX今年只有12岁,却己经是社区的老熟人。小彦军的父母离异多年,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家,至今杳无音讯,而他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骨折手术后钢板嵌在肉中一直未取出,影响劳作,父子俩生活一直十分困难,因此这个孩子一直是社区跟踪帮扶的对象,定期为他送上关怀,了解他思想上的波动,解决他生活中的问题。今年夏天,小彦军的父亲因为盗窃罪入狱,导致他生活无人照料,一直寄宿在启迪辅导班。而父亲入狱后拖欠了寄宿费三千余元,辅导班表示再这种样下去将不再收留他。当孩子面临生活无着落无家可归的窘境时,及时掌握孩子动向的社区工作人员马上将他的情况向街道领导汇报,并主动协调街道民政部门,为孩子申请了临时救助四千元,不仅为其结清了三千多元的住宿费用欠款,并预付了接下来的学习生活相关费用。正是因为及时的掌握孩子生活环境的变化,第一时间采取对策,才使孩子没有流落街头,没有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二、杜绝“潮汐”,持之以恒

为了解决孩子今后的住宿生活费用,积极联系协调民政部门,为其提高了低保救助金额,从原来的每月245元提高至现在的每月650元。每个月中旬由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将孩子的寄宿费用送到辅导班,也与老师及时了解小彦军最近的表现,为孩子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提供最稳妥的保障。六一儿童节,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为石彦军送去了新的换季衣物和学习用品,并为他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与他一起渡过了愉快地六一儿童节,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到温暖与关爱。

三、发挥合力,众志成城

思想汇报专题安静社区还积极联系社会各届力量,希望能发挥最大的合力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现己与本市的“草根爱心公益团队”取得联系,把石彦军小朋友的相关资料反映给他们,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协调,能够使小彦军以及更多同他一样的留守孩子征得更丰富的社会资源。

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社区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安静社区将努力扎根实际,不懈探索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科学方法,并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以便形成长效机制,源源不断地为留守儿童输送爱心。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8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我班留守儿童关爱案例

一、学生情况介绍基本资料:

杨,女,12岁,六(2)班学生;背景资料:家庭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家庭教育状况:爸爸、妈妈外出务工,她自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其百般疼爱、百依百顺,对她的要求从来不说半个不字。个性特征:杨聪明、活泼,但自信心差,性格执拗,容易动怒。上课不太听讲,要么去招惹别人,要么自己做小动作,很少参与课堂的任何活动。与同学的关系很差,大部分都不愿意跟她玩,她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二、原因分析

1.奶奶的无原则溺爱。她的奶奶一味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她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2.父爱、母爱的缺失。杨的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她,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与关爱,让她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

3、杨的奶奶很少让她与同龄的小朋友玩,让她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学六年来,她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加剧了她的易暴易怒情绪。

三、具体教育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我主动和她亲近,和她做朋友。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当她调皮时,不直接批评,调查清楚,搞明白是什么原因,然后和她讲道理,让她慢慢的平静下来再探讨原因。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杨的家长联系,告诉她的奶奶一味的娇纵孩子,已经造成不良后果,要对她的无理要求说“不”,当她犯了错误要注意方法,及时批评教育;让她的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经常和她联系,关心她的学习、生活,让她感受到自己和其她小朋友一样拥有父母的关爱。

3.教给她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她回想生气的原因。请她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她找优点、和她做朋友。

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她与其她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她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四、取得的成效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杨已经有些进步,易怒现象少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好了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她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五、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进一步同学生交流取得她的信任,同她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经常同她交流。

2、还需经常同家长取得联系,同家长随时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

关爱留守儿童总结一开始对”留守儿童”这词有些陌生,只听说过,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而通过学校跟留守儿童结对这样的活动逐渐了解起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大批未成年人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因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友抚养、教育和管理,就这样,一个新的弱势群体——“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19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已成迅猛增长之势,尤其是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经商成为主流。在农村仅剩妇女、儿童及老人,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是关注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为落实基层在先、民生优先、服务为先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营造农村和谐稳定环境,经研究,在全村全面推行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的创新项目,特制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 八 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强化社会治理方式为引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按照“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的原则。从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项目入手,以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为载体,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排忧解难,提供心灵关爱的温暖,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志愿服务行动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爱特殊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风尚。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文关怀纳入维 稳的重要领域,“三留守”人员的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关爱的重要群体,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营造优质关爱的良好环境。

2.坚持优质服务的原则。服务民生、关注民生,要把关爱服务“三留守”人员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落实把事办好,把事办实,使“三留守”人员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有效服务。

3.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做好关爱“三留守”人员的服务工作,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要把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关爱“三留守”紧密配合,各级各部门要以此作为实践教育工作的良好契机。

三、目标任务

1.建立关爱服务机构。成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关爱“三留守”人员服务工作站,站长由村书记担任,设三个活动室,即儿童活动室,可用青少年科普活动现有场所,妇女活动室,可利用开展妇女广场舞的场所;老人活动室,可用现行的敬老院或老人活动中心场所开展关爱服务活动。

2.完善三个关爱服务项目。紧紧围绕儿童成长健康、妇女留守安心、老人生活安全为主要关爱目标。一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课业辅导、心理疏导、“金秋助学”等综合服务体系;二是留守妇女的生产指导、妇科病普查、幸福工程救助、家庭引导、安全保护;三是留守老人的正常生活、健康保健、精神寄托。

3.推行六项关爱服务机制。一是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将走访、了解“三留守”人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为网格化服务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实现“事事有人办理、户户有人服务”。二是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挂点联系单位和相关部门作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对其帮扶。三是干部包联制。实行感情沟通、思想道德辅导、健康成长指导。四是互助互动制。开展农业生产互助、文体娱乐互助、情感交流互助、家庭矛盾调解互助,为“三留守”人员排忧解难。五是学校关爱制。依托学校开展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通报,谈心沟通、法制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六是社会救助制。整合民政救济、农村低保、生育关怀、小额贴息贷款、居家养老等普惠政策资源,让“三留守”人员优先享受优惠政策,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服务内容

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保健、应急救助、文体娱乐、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1.生活照料。做到村干部按照网格化服务管理要求,至少每周“一登门”,网格化巡查走访员和群众志愿者每天“一敲门”,定期了解“三留守”人员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依托敬老院等场所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理和代购生活用品等志愿服务,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急难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2.心理抚慰。不定期地为“三留守”人员开展精神关怀服务,通过电话问候、上门走访、读报聊天、陪伴活动以及共庆生日等方式,为“三留守”人员送上精神关怀;对有心理疾患的留守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保持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

3.健康保健。组织开展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对留守人员免费提供保健咨询、健康体检。同时,为每一位留守人员建立一份健康状况信息档案,确保都能享受到全面周到的健康保健服务。

4.帮扶救助。根据留守人员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应急救助需要,向留守人员提供生活、医疗、生产等方面的应急救助服务,让留守人员难有所帮、急有所助、病有所救。

5.法律援助。发挥文化道德讲堂作用,开展法律讲座与普法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对涉及子女赡养、财产继承、林权纠纷等提供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有效维护留守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扶养权和赡养权等合法权益。发挥法治平安建设主题公园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6.文化娱乐。依托镇综合文化站、村俱乐部及各类体育工程建设点,引导留守人员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协管员的职能作用,定期开展文化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积极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下乡、进村为留守人员提供各类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主要工作措施

留守少年管护中心工作计划 第20篇

为深入实施“三关工程 ”,着力解决外出务工家庭子女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倾情关爱留守儿童,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遵县教工发[20__]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拟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继续完善“三关”工程工作方案及相关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好遵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以 “养成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遵义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读本》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生活的规范体系,使养成教育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

2、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代理家长考核制度。认真督促各校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台帐,要求每半年对留守儿童的变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并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管理台帐,全面、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代理家长每月填写关爱留守儿童记录表(附后)一次,由学校统计情况写出材料并于每月25日前上交中心学校办公室。

二、继续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为重点的各项活动

1、扩大亲情电话覆盖面。

各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已开通亲情电话的管理和使用力度;代理家长要督促留守儿童(重点对象)每月和家长通一次电话,向家长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作好有关记录;对还没有安装亲情电话的学校,督促其尽快开通。

2、充分利用网络,开通“亲情QQ”。

凡是接入宽带网络的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申请2—3个免费QQ ,通过视频系统无偿为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亲人“见面”提供服务。特别是逢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各校要认真组织留守儿童通过“亲情QQ”与亲人 “见面”的活动。

3、加强亲情信箱管理。

进一步加强亲情信箱的管理,充实亲情信箱内容和形式,按时把留守儿童的心声传递给家长,及时把家长对学校管理提出的建议和对代理家长的希望反馈到位。拟于6月初在全镇留守儿童中开展“我的代理家长”征文活动,评选优秀,进行表彰。

4、加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教师培训。

5月下旬选派1名有经验的教师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学习,回学校再对学校的其余老师进行二级培训。中心学校还将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学校开设亲情心理咨询室的情况,各学校要聘请受过心理学培训的老师担任“心理医生”,和留守儿童进行谈心活动,在“问一问”中营造爱的氛围,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以便及时疏通心理情结。结合全县开展的中、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学校要把对重点留守儿童的教育摆在首位,代理家长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5、扎实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各校要结合实际,在年内切实有效地开展帮扶结对活动2至3次,以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加深师生情谊,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在帮扶对象上,要组织开展好中心地方学校、教师、学生与边远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的结对帮扶。在帮扶载体上,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同在一片蓝天,共享一束阳光”主题活动,组织中心地方学校学生和边远学校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助学帮扶活动。在中秋和重阳两节期间,开展“共进一次餐,传递一份爱”和“两地书,亲子情”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共进一次餐,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留守儿童。

6、 认真开展“六个一”活动。

各校要结合实际,每月切实开展好“六个一”活动:代理家长每月与结对的留守儿童谈一次心、检查一次家庭作业、作一次作业辅导、进行一次家访、共进一次亲情晚餐。各间学校每月召开一次代理家长座谈会。

7、加大宣传引导,抓好队伍建设。

各校要做到重点留守儿童100%落实代理家长,并落实代理家长各项任务要求。要大力宣传优秀代理家长,激励先进,营造氛围。表彰并推选一批优秀代理家长参加教育局拟于11月下旬开展的全县优秀代理家长经验交流座谈会。各校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适时表彰一批工作突出的代理家长和表现良好的留守儿童。

8、加强信息上报,注重信息反馈。

各校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收集信息,并对相关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提炼,撰写工作信息和调研文章,上报中心学校办公室,每月25日前必须交一篇以上。中心学校办公室将根据各校上报情况,综合整理,加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