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共10篇)

时间:2023-11-07 08:32:15 作者:admin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1篇

本学期,科研处将紧紧围绕学校“一条主线、三个确保、六个重点、八项活动”工作目标,改进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次教研,开展好每一次活动,通过卓有成效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努力实现学校办学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全面巩固和深化以“自主”为核心的班级自主管理、课堂自主探索、课外自主发展的三维办学模式,推动高效课堂改革,抓好片区高效课堂开放日活动。

2、改革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发挥集体备课研究作用,提升学校教研水平。

3、抓好学生课内课外阅读,构建大阅读环境,做好“大阅读”特色项目评选工作。

4、抓好课题的申报,尤其是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使教学研究真正服务于实际教学的需要。

5、举行青年教师综合素养比赛,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和帮扶听课活动,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6、积极做好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活动,推动我校教学改革迈向深水区。

7、继续抓好“平一小语文工作室”建设和“江西省中小学学科建设综合研究与协同实验校”工作。

8、大力推进教师读书活动,抓好“好书我推荐”、“朗读者”两项读书比赛活动。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强化以“自主”为核心的办学模式的推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原有的成果,构建层面更广、理念更新、内涵更丰富的以学生“自主”为核心的“班级自主管理、课堂自主探索、课外自主发展”的三维办学模式。

科研处重点抓好以“课堂自主探索”为主的高效课堂实验。

本学年,学校继续在三、四、五、六年级全面深化高效课堂实验,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一二年级加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扩大实验年级队伍,将语文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1)着重探索并形成有本校特色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课型。如总结好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加强主题写作课的指导教学,推进阅读汇报课的教学,探索一二年级识字写字课的教学。通过这些课型的建立,打造我校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体系,推动语文学科建设上台阶。构建

(2)学生阅读大环境,创建阅读特色项目。通过设置阅读课程、用好开放书吧、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办好阅读知识竞赛、倡导书香家庭建设等渠道,促进学生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抓好语文学科建设协同实验校工作,通过参与协同校学习交流,培养带动学校语文教师发展,促进语文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4)数学学科以构建教学模式为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熟知教学模式流程,并能在教学中运用;着眼“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修改完善数学学科校本教材。

(5)英语学科重点抓实以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为主的备课组活动,提炼教学模式流程,让英语教师熟知并运用。本学期,将重点通过备课组教研活动传帮带,培养带动年轻教师成长。

2、抓好县高效课堂示范校评选工作

(1)认真筹备十月份的高效课堂现场展示活动——课改公开日,早动手,早筹备,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打造好展示活动,把我校课改成果充分挖掘展示出来。

(2)继续开展好各实验年级、各实验学科集体备课、互相上研讨课、互相听课、磨课工作,做到实验教师人人都展示,并在相互研讨中有提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发掘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为展示活动做好准备。

(3)认真抓好高效课堂文化建设,切实做好每个月的常规检查评比工作,通过检查评比,使高效课堂常规工作常态化。

(4)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专题教研培训活动,做到实验教师人人熟知,个个会用。

3、创新科研工作,追求工作实效

(1)改革以往单一的教研组听评课办法,为让更多的教师有上课锻炼的机会,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学期实行低中段和高段分别举行听评课的方式。

(2)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本学期,将在两个年级开展本项活动,活动组织方式为:首先备课组集体备课,制作好上课课件,组内每位教师熟知教学流程、课件,教研活动时间,采取随机抽签的办法决定教师上课人选。这种教学活动,重在推动备课组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教师上课的表现将直接体现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成果,课堂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

(3)开展教学案例交流展示活动。本学期,将开展一次以教学案例展示为主的教研活动,此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见,以通过案例会诊的方式,让教师相互学习借鉴。

(4)抓好课题的申报,尤其是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本学期,课题的研究方向为“自主”办学模式的研究,科研处要引导教师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来发现教学与管理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有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成果,以研究完善推进办学模式。同时,科研处要跟进了解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切实做到研究过程 真实,研究成果有效。

4、抓好学生课内课外阅读

(1)全面开设阅读课,以主题丛书和推荐目录为主,有序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做到“四个确保”:确保学生有书读、确保有时间读书、确保有指导、确保有成效。在充分开设阅读课的基础上,一二年级的期末考试,将安排10%左右的分值用于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2)健全书吧管理制度,将书吧管理纳入班级工作考核,多渠道配备书籍,保证书吧图书数量和质量,满足学生阅读兴趣。

(3)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组织,充分利用各种读本,要求有统一组织,统一的时间,集体诵读,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

5、加强教师读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组织好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按照读书方案,每期的负责人负责召集教师座谈,形成读书沙龙纪要,印发到每个备课组,期末进行归档总结。

6、加强教师论文评选与发表工作的组织。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2篇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城市规划科研项目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科研工作水平,依据国家、本市有关科研工作的法规,结合城市规划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制定科研项目计划和管理科研项目适用本规定。市规划局所属各单位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原则)城市规划科学研究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研究工作与城市规划观念、方法、手段更新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创新的原则。

第四条(成果转化)科研管理应当加强对成果的管理,积极促进成果转化,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竞争机制)科研管理应当加大引入竞争机制的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城市规划科研力量,吸收局内外的科技优势,逐步推行科研项目招投标工作,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第六条(管理机构)市规划局是城市规划科研项目的主管部门。

市规划局综合业务处(以下简称局综合处)是全局年度科研计划的编制、组织科研项目的开展、成果审定、科研经费管理及协调督促检查的具体工作部门。

市规划局有关处室应当配合做好该项工作。

局属单位的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科研管理工作。

第二章科研计划制定

第七条(科研项目分类)局科研项目分为三类,即:科学性研究课题、决策咨询课题、工作调研课题。

(一)科学性研究课题:是指对城市规划工作中系统性、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软课题、应用技术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科学性研究课题按课题深浅难易程度和时间跨度可划分为重要课题、一般课题。

(二)决策咨询课题:是指对政府部门当前行政决策中的急需解决的全局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的课题。

(三)工作调研课题:是指对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的课题,着重分析现状和提出对策思路。

第八条(年度计划的制定)

(一)局综合处于每年第四季度召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征询会议,征求对下一年度市规划局科研项目的意见。

(二)局属单位和市规划局机关各处室提出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于每年十一月底之前报局综合处。

本市有关单位和局内外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亦可提出开展课题研究项目的建议。

(三)局综合处根据市规划局中心工作及局属单位申报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全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并确定申报列入市有关部门科研计划的项目。

(四)由局总工室对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形成全局下一年度科研项目计划报局领导批准。

(五)局综合处将经批准的年度科研项目计划予以下达。

第九条(计划外项目立项)未列入年度计划的新增研究课题由课题提出单位或部门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报局综合处,由局综合处组织预审并报局领导批准后列入年度科研项目计划。

第十条(计划下达)对列入年度科研计划的科学性研究、决策咨询课题由承担单位填写科研项目建议书,并于项目开题前10天提交局综合处。工作调研课题只需在开题前提交开题报告。

第三章科研计划实施管理

第十一条(承担方式)科研项目的承担方式,可以是定向承担,由局委托有关单位或部门承担某项课题,局学科带头人可以优先选择承担;也可以招标,由局内外单位通过竞标方式承担。

第十二条(项目负责人任职条件)科学性研究课题中重要课题、决策咨询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需由负责此方面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承担;其他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需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承担。

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进度控制、方向把握、经费使用等工作。

第十四条(开题)课题组通过本单位科技管理部门于开题论证会10天前向局综合处提出开题申请,并提交开题报告文本10份和计算机盘片1份。开题报告应当对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关键、进度安排等提出初步意见。

局综合处组织开题论证会,并形成专家开题论证的书面意见。非本局立项的项目由立项单位组织开题。

列入年度计划的项目,应当于当年9月1日前开题。

列入计划的项目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开题,应当于当年8月1日前由项目承担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向局综合处提出开题延期书面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和延期后开题日期。经局综合处批准后延期,否则该项目作取消处理。局综合处应当于10日内作出答复。已经批准延期的科研项目,应当于当年12月1日前开题,否则作取消处理。

第十五条(签定合同)经开题论证会通过的课题项目,应当于会后10日内,由局综合处与课题组所在单位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予以确认。合同应当载明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名称、项目名称、成果要求、完成日期、成果归属权、经费额度及拨款方式和违约责任等。

第十六条(阶段成果检查)局综合处对课题项目按科研合同中进度安排要求进行阶段成果检查,检查形式主要为召开阶段成果汇报会等。

科学性研究课题中的重要课题项目必须进行阶段成果检查。

第十七条(预审)列入重要课题的科学性研究项目应当由局综合处组织鉴定前的预审。

第十八条(鉴定)科学性研究、决策咨询项目由课题组通过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在合同规定的完成日期前15天提交《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局综合处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天内作出答复。对符合合同规定条件的,由局综合处组织召开科技成果鉴定会。对于通过专家鉴定的项目由科研立项部门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工作调研项目由课题组在完成日期前5天提出鉴定申请,对符合鉴定条件的,由局综合处组织召开工作调研成果论证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鉴定的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应当于合同规定的完成日期1个月前,由课题组通过该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向局综合处提出项目延期申请,说明延期原因、延期后完成日期。由局综合处核定。

未通过鉴定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鉴定会议意见深化研究,直至鉴定通过,鉴定申请按前款规定办理。局综合处应当明确最后鉴定日期。

第十九条(成果形式)鉴定后的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于一个月内向局综合处提交研究成果两套和计算机盘片一份,并附五百至一千字的内容摘要。

第二十条(成果登记)每年9月30日前,由局属单位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本单位当年完成鉴定的科研项目成果材料,包括成果登记表一式二份、鉴定证书一份、成果证书一份,统一报局综合处。由局综合处初审后,报市科技成果登记管理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四章科研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分类经费测算标准)科研项目的经费测算按类别进行:

(一)科学性研究项目经费测算标准如下:

1、重要课题研究经费不大于十万元。

2、一般课题研究经费为二万至八万元。

(二)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经费不大于五万元。

(三)工作调研经费二万元以下。

第二十二条(分阶段经费核拨标准)经费的核拨按项目进行的阶段进行:科学性研究课题中的重要课题分三阶段划拨:开题―30%,中期汇报―50%,鉴定通过―20%;其他课题分两阶段划拨:开题―60%,鉴定通过―40%。

第五章其他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台湾地区;防灾;科技计划

一、 台湾推动防灾“国家型”科技计划的背景

台湾属亚热带地区,台风频繁,每年平均约有次侵台,近年台湾的台风灾害损失,平均每年约为200亿元(台币,下同)。同时,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交界之处,属世界上有感地震最频发的地区之一。世界银行2005年曾有报告指出,台湾地区有73%土地及人口曝露于地震、洪水及旱灾等或其它自然灾害,在世界上属于易受自然灾害伤害的地区之一[1]。根据台湾有关方面的统计,从1958年起,台湾几乎每一年都有自然灾害的伤亡及损失。其中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为1999年发生的“921”大地震,有2,415人死亡;其次为1959年发生的“八七水灾”,造成667人死亡;第三为2009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共有643人死亡 [2] 。自然灾害不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也给台湾社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例如,1959年8月7号受台风“艾伦”影响,在台湾引发了“八七水灾”,官方统计损失高达35亿元以上,约占当时“国民”所得的11%[3]。1999年的“921”大地震是近100年来台湾西部发生的最强烈地震,有关方面预计地震造成的损失将高达数百亿美元[4]。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台湾“国科会”曾于1982年推动了五年一期、共计三期的大型防灾研究计划,为台湾相关自然灾害的防救工作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也培育及凝聚了防灾科技人才。但由于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快速变迁,对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逐渐增高,当局也认识到必须尽快研究制订出更加具体有效的防灾救灾对策,并加强将防灾科技研究成果落实于防灾业务。1996年召开的台湾第5次“科技会议”,形成了“加强防灾科技研究及相关基础研究,特别是跨领域任务导向的整合研究,以‘国家型’计划推动”的建议。在1997年台湾首次设立的四项“国家型”科技计划中就包括了防灾科技计划。

二、 防灾科技计划的设立和终止

防灾科技计划是台湾的第一个“国家型”科技计划。台湾“国科会”在1997年正式设立防灾科技计划,并将1998年定为计划的预备年。防灾科技计划作为跨部门、跨领域的整合型计划,由“国科会”与防救灾业务相关行政部门共同研拟、推动与执行防灾减灾有关的上、中、下游的科研工作,并对研究成果加以整合,落实应用于防救灾业务上,以期提升台湾整体的灾害防救科技效能。

该计划分别于1999~2001年、2002~2006年执行了第一期和第二期,计划投入的总经费约亿元(第一期计划亿元、第二期计划亿元)。参加该计划执行的台湾行政部门有“国科会”等十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属机构,设立有防灾“国家型”科技计划办公室管理整个计划的实施工作,开展的研究项目总数超过1,200个。台湾“行政院”于2003年在防灾“国家型”科技计划办公室的基础上宣布设立“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负责该计划的运作管理。此后,由于防救灾科技研究与落实应用导入常态运作,防灾科技计划在执行两期后于2007年终止执行。该计划结束后,由“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负责全台灾害防救研发力量的整合与强化,协助政府拟订有效的防救灾对策,提升社会的整体抗灾能力。台湾有关部门还共同研拟了“强化灾害防救科技研发与落实运作方案”和“灾害防救应用科技方案”,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看作是防灾科技计划的后续计划。台湾防灾研究工作推展历程如下图所示。

三、各期防灾科技计划的执行情况

防灾科技计划第一期实施的时间为3年,自1999年至2001年止。总经费约亿元(含预备年亿),由台湾“内政部”、“_”、“经济部”、“财政部”、“农委会”、“教育部”、“卫生署”、“环保署”、“公共工程委员会”、“国科会”等10个行政部门的13个单位共同推动。主要目的是结合相关部门,有系统地推动上、中、下游科技研发工作,整合研发成果,使其转化成可落实应用于防灾业务的技术。

计划第一期的工作以对台湾地区威胁性最高的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为研究对象,分为防台(含气象、防洪、泥石流)、防震、防灾体系(含防灾体制、防灾资讯系统)等3组。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防救灾研究与实务所需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数据库;

(2)研发灾害潜势的评估方法,并据以进行全台灾害潜势分析;

(3)选择示范区进行危险度评估及灾害情况模拟,以确立灾害危险度评估与灾害情况模拟的方法,作为今后划分危险区的依据;

(4)以潜势分析与情况模拟成果为基础,建立一套决策支持与展示系统,供相关行政机关与民间机构应用;

(5)研拟示范区的防救灾计划,为相关单位提供执行防救灾业务的依据,并对防救灾业务单位依计划的实际操作结果进行验证,以确立作业模式;

(6)针对现行的防救灾体系及其运作、防救灾相关法规等进行评估、检讨,并参考前述危险度评估、情况模拟等结果,提出现阶段的改善建议,作为今后继续改进防救灾工作的指引。

第二期防灾科技计划为期5年,于2002~2006年期间执行。第二期计划延续并强化第一期计划的工作内容,一方面持续推动防灾科技的研发,另一方面促进研发成果与防救灾实务的结合,以加速台湾灾害防救水平的提升。第二期总经费约为亿元,由台湾“国科会”、“灾害防救委员会”、“农委会”、“公共工程委员会”、“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住民族委员会”、“卫生署”、“环保署”、“内政部”、“经济部”、“_”、“教育部”等12个行政部门的18个单位共同推动,涉及的行政主管部门较计划第一期有所调整。此外,第二期计划还将“921”大地震的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纳入,补充当时灾害防救的缺失并希望能有助于灾后重建工作的推动。

第二期计划规划的研究内容基本上保持了第一期计划的规划思路,即分为防台(含气象、防洪及坡地等3个研究群)、防震(含地震及地震工程等2个研究群)及体系(含防救灾体制、社会经济及防救灾信息等3个研究群)等3组8个研究群。第二期计划的课题架构将包括7项课题主轴,其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1)应用落实课题。第二期计划通过检讨第一期计划及其成果,就其中完成度较高且可运用的研发成果,研拟转移、应用到各县市政府防救灾实务的课题,并进一步研议相关配合作业使地方政府能主动参与和投入适当人力与资源,以建立防灾科技研发成果往下扎根的移转模式,落实第一期计划的研发成果。

(2)加强扩充课题。第二期计划以第一期研究成果为基础,规划了待强化或扩充的研发课题,在既有的研发成果上再力求精进,以增加其成效。其次,由第一期计划的推动及“921”大地震的经验发现和社会经济相关课题的研究,在灾害防救计划的研拟与相关工作的推动十分重要,故第二期计划将扩充此领域的研究范围。

(3)“921”震灾课题。就“921”大地震以及灾后重建工作所面临的诸多课题进行检讨,选择其中有助于强化台湾地区灾害防救水平及灾后重建顺利进行的课题,拟订相关计划进行研究,此类研究将着重其时效性与优先级。

在1999~2006年期间,防灾科技计划的年度经费及研究人力投入详见表1:

表1 1999~2006年台湾防灾科技计划年度经费及研究人力投入统计表

年度 经费(亿元) 人力(人年)

1999年 534

2000年 550

2001年 558

2002年 1528

2003年 1632

2004年 1839

2005年 1530

2006年 1625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4篇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缺陷分析;改进对策

1科技计划项目的特点

科技计划项目是科技项目中的一种,具备一般科研项目的特点,同时又具备一定的计划性,因此具体来说,科技计划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科技计划项目必须要具备创新性,科技项目的本质属性就是其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如果一项科技计划项目不具备创新性的话,那么该项目也就没有存在立项实施的意义。其次,科技计划项目具备较强的明确指向性,也就是说项目的研究内容应当是由针对性的,是有计划的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而开展系统化的研究工作。最后,科技计划项目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可变性,研究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导致研究方法与内容出现变化,同时研究成果的价值也存在不确定性。

2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的缺陷分析

2.1经费管理混乱

科技计划项目的有序开展离不开项目经费的支持,因此在项目管理机制中对于经费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在实际情况中,我国仍然存在有很多科研单位在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一方面在管理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上也比较缺乏。这就使得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虽然挪用经费的现象已经比较少见,但是在经费的合理使用上还有浪费、不合理利用的情况。

2.2重数量轻质量

目前,我国在大部分科研单位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中,对科技项目执行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有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承担数量、篇数等。因此这就使得部分科研单位在管理过程中,为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往往会尽可能提高科研项目的数量,但由于科研人员的数量往往又无法满足各项目进行的需要,因此就会导致科研计划项目的实施质量受到影响。

2.3管理水平低下

对于大多数科研单位来说,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往往都是以科技计划项目的推进实施为主,这就使得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很多科研单位都存在着,组建了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团队后,却没有做好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从而导致项目管理工作水平低下。此外,管理水平低下也体现在科研单位在合理激励机制方面的缺失,很多科研单位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的创新、科研活动往往缺少激励,导致科研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

3针对上述问题的改进策略

3.1做好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项目负责人做好科研计划项目各项资金预算的编制工作,通过完善合理的预算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其次,需要设立项目专用帐户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对于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公示,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同时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工作,通过有效的会计核算与资金账户监督来严格控制每一笔资金使用的情况。此外,为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率,还应当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科技计划项目的资金管理工作中,通过专业化的资金管理方法,来提高项目经费的有效利用率,避免资金被浪费。

3.2协调补充激励机制

建立科研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是提高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将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与工作绩效作为各项激励的重要依据,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评判指标,来保证考评结果的科学合理。针对目前我国科研事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对科研人员的考核。首先,要立足于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创新性是科研技术项目的根本属性,因此要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其次,要结合科研人员的实绩取向,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完成对于项目中各任务状况的实际考核;最后要注重责任取向,将全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实现良好的工作落实。

3.3细化管理流程

为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的管理水平,应当将科技项目的管理工作与科研单位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分离开来,也就是说应当配备具备一定科研素养的管理人员来专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其次,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还应当不断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各项流程,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是系统的、有计划的,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应当有针对性的对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落实科技计划项目进行过程中的管理职责。最后,为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水平,还应当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项目的实际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从而保证项目管理流程能够充分适应实际情况。

4结语

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科技计划项目所具备的创新性、明确指向性以及风险性,就使得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因此,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复杂管理工程,就需要我们重视影响项目管理质量的诸多因素。目前,在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经费管理混乱、重数量轻质量以及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较为明显。因此,就需要我们从严控制科技项目的管理程序,建立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细化项目管理的流程,从而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水平,促进我国科研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5篇

[摘要]科技计划作为政府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虽然因各国的科技体制、发展历程、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体系化,从无序到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阶段。分析和掌握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特点,将为我国制定和管理科技计划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对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我国科技计划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国外科技计划管理的启示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科技计划;科技计划管理;改进建议

一、国外科技计划的特点

国外的科技计划一般实施决策、管理、咨询与评价相互分离的计划运行模式,即由政府各部门进行科技计划的决策,由各部门委托下属科研机构进行项目的管理,社会相关组织共同参与计划项目的咨询和评价。

科技计划的制定在许多国家已形成较为规范的程序,并有相应的咨询审议机构。在美国,每个领域、部门、科研机构都有十分详尽的计划,科技研究和发展计划的编制通常采用兰德公司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规划、计划和预算一体化的编制方法;在日本,科学技术会议以回答总理大臣咨询的方式提出科技发展大纲,各科技主管部门采用向科学技术会议或本部门技术会议咨询的方式,制定出本部门的重大科技发展计划,一些依法设立的审议会、委员会等机构持续开展科学技术调查与技术预测、分析与评价,为科技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发达国家一般都有不同层次的制定和实施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的机构。在日本,以研究开发为主要目标的计划,由政府直接管理,或委托部门技术会议、国立科研机构管理;以技术应用和再开发为主要目标的计划,主要委托有关民间机构管理。在美国,一些跨部门的计划一般由国家科技委员会成立由国家科技顾问牵头、合作各方首脑联合组成的高级领导小组制定政策,并进行协调;高级领导小组下设计划工作小组,负责制定计划、预算、执行计划和具体的协调工作。

在科技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呈现多样化,依据计划项目的领域、性质不同,由相应的部门与机构,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基础研究计划和基础性的应用研究计划,一般采取专家管理模式;对于涉及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计划,多采用部门与专家相结合或部门、专家与产业界结合的管理模式。例如:美国的“人类基因研究计划”和日本的“创造性科学技术推进计划”属基础研究开发计划,采用的是专家管理模式;韩国的G7计划属技术开发计划,其管理模式则是部门和专家相结合。

在资助模式方面,基础性研究计划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如日本脑科学研究计划。高技术计划多采取政府匹配资金的模式,如美国先进技术计划项目政府资助低于项目研发总投资的50%;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各项目中政府拨款仅占40%;英国大型战略计划一般也采用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合作方式,政府与企业各自承担50%。再有,刺激民间科研投资的积极性。是国外高技术产业计划的一大特点。政府所采取与企业分担经费的办法,既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又使企业自身获益。

在执行模式方面,不同性质项目选择不同执行机构。基础研究类项目主要由政府部门下属实验室和高校执行;而技术开发与推广类项目,多通过有关部门与企业签订合同来委托公司承担,或由政府实验室与公司签订合作研究开发协议来共同承担。

在计划评价方面,各国一般都有专职机构负责计划的审议与评价,以美国为例,国会审议办公室负责人负责计划的审计;白宫管理与预算局和国会评价办公室负责计划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各执行机构负责年度项目的自评价。评价方法同样因为计划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各异。例如,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应用研究项目有严格的验收程序;而政府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计划评价方式则相对简单,基本上不搞定量评估,而采取模糊定性的方式,以专家判断其是否“成功”为标准。

通过对各国科技计划决策、管理、咨询和评价等分析,国外科技计划具有如下特点:

1.国家科技计划都是专项领域计划,战略目标突出。在美国,每个计划又可分为若干专项子计划,每个子计划有明确的领域、目标技术或目标产品。这既保证了计划边界清晰,减少了计划之间的重复和交叉,又确保了计划实施效果与目标的高度统一。综合性战略计划不是单纯的项目计划,而是以项目为主,兼有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信息网络建设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与实施的有机整体。

2.国家科技计划一般通过立法或制度化方式确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阶段性。而且关于科技有关的立法,包括科技发展战略的拟订与修订,都集中在国家这一层面上,当然,地方也可以制定一些促进地方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3.计划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总目标。计划充分反映了本阶段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状况,是政府为实现国家目标进行干预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有利措施和方法。计划内容成体系,大部分以国家优先领域专项计划实施,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

4.计划项目根据目标、性质、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对于基础研究计划和基础性的应用研究计划,一般采取专家管理模式;对于涉及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计划,多采用部门与专家相结合,或部门、专家与产业界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计划的决策、实施、管理、评价之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机制。

5.计划中政府投资的份额,依计划性质设定。体现国家意志,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前瞻性、公益性基础类研究计划,以政府投资为主;与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类计划,以政府引导资金的方式,刺激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

6.研究开发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相同或相似。即由独立的研究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等组成,而且,分工较为明确,一般来说,大学的科研机构以基础研究为主,独立科研机构以应用研究为主,企业科研机构以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为主,社会科技中介机构则主要从事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活动,以促进技术的转移。

二、我国科技计划的不足

1.科技投入低,特别是对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统计,2003年至2005年,我国的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而2005年,美国为%,日本为%。科技投入低是影响科技计划实施和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据“八五”科技攻关计划的抽样调查,在未完成的项目中,有28%左右停滞或拖期的项目是由于经费不足而引起的,在未应用的成果中,有33%的成果也是由于经费不足所造成的。

2.缺乏整体战略和目标。我国有一些科技计划缺乏围绕某一个产业进行研究发展的战略思路。现有的科技计划大多是通过“自下向上”的机制制定的,即由基层科学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特长提出重要题目,再汇总、平衡,特别是各区域的地方科技计划。这种做法缺乏战略目标,缺乏前瞻性研究,缺乏科技规划的指导。各个计划之间缺乏集成,重点不突出。

3.条块分割,设置存在交叉,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现有的科技计划体系中,部分国家科技计划与省市科技计划重合,缺乏总体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框架,各个计划之间交叉重复,计划内部重视单个项目,忽略了发展战略、配套政策、能力和体系建设等关联行动,使得现有的科技计划体系缺乏整体性和规模性。

4.地方科技计划制定缺乏地方特色。长期以来,我国地方科技计划或者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翻版缩影,或者是较少地依据本地区的资源、科技能力和科技需求来考虑本地区的独有特点以确定地方科技计划体系,地方科技计划缺乏明确的地区发展目标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行政区域的经济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特色性和差异性,专精于某一产业形成产业群的区域往往能表现出其显著的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但作为支撑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科技却经常没有表现出其应有的区域差异和特色,区域系统不完善。相反,从计划的设置、项目经费的投入到科技计划的管理很多是相同的,缺乏针对区域经济特色和差异的科技服务体系。

5.计划目标、重点多年一贯制,难以跟上实际需要和时代需求,影响计划实施效果。许多科技计划出台时,由于种种原因,出台时间仓促,比较重视当时的需求和目标,但随着经济、社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不断深入,原有计划目标重点任务没有及时调整,影响了科技计划的实际效果和作用,也影响了政府配置社会资源的实效。

6.科技计划含基地建设,但未与人才、优先资助领域相结合。科技大部分以国家优先领域专项计划实施,计划内容包括研究开发、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在5项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相关的科技计划中,其中2项与基地建设相关,即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工程。其余不论是指令性还是指导性计划,大都采取单一的项目资助模式,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项目中,也不匹配设备设施费。

与一些国家计划相比,我国科技计划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如目前的研究生教育经费由国家教育部统管,不论从投入数量还是投入方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严重影响培养研究生的质量。研究生始终是科研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之一,许多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都出现在博士论文中,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却基本没有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7.“产学研”研究开发机制未真正形成,企业无法成为创新主体。我国现行的科技计划基本没有考虑到构建有利于企业、公共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研究与开发合作的制度及其环境,而只是通过项目方式给企业以过高的R&D补贴。企业本身的R&D投资不足,这可按照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即企业R&D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较,如在1988年只占%,不及同期的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的25%。科技计划在资助阶段上主要集中于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这就导致了企业R&D缺乏激励机制,是企业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科技计划管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加速形成多元投入体系。“十五”期间科技活动经费虽然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相比较还远远不够,科技活动经费(R&D)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企业R&D投入虽然已经占到R&D投入的一半以上,已经成为了创新的主体,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企业R&D投入到创新性科研行为的数量相对较少,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后劲。科研经费由多家管理,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难以形成合力。今后这一局面应该得到改善。

坚持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动员各级、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以企业为科技投入主体、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多种投入方式并存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2.加强科技管理,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十五”期间科技体制已经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但还需加强管理,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科技立项、成果评定和科技奖励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科技系统行风建设。科技项目实施的管理力度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率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文献资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还难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提高科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提高科技工作的效率,促进科技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的提高。全面落实“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工作。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

3.规划、集成科技计划项目,加强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首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公益科学的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重视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为产业发展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足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其次,加强科技中介建设,为技术转化搭建一个交流通畅的平台,同时加强整个交流平台的管理工作,提高买卖双方的彼此信任度,从而达到交易顺畅、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加强大型科技设施、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库、自然科技资源库、交互网络科技中心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文献资源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为创新体系建设做好谋划。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6篇

以县教科室、学区工作安排为导向,围绕本校工作思路主线,继续树立质量意识、特色意识、课程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继续坚持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重点,在小班化教育情境下,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规范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语文培训活动,组织选派语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2、对新教师加强指导。关注新教师李晓琼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是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并及时给予新教师业务上的指导,进行师徒结对,并继续做好对新教师郑慧慧的指导工作。

3、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深入推进校本教研

1、继续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我校自然小班的特点,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提高合作的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树立“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小班化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继续深化新课改工作。本学期继续进行xx版新课标学习,认真研读新课标,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的研究,提升教学效益。具体制定出学习新课标的细则,力求把对新课标的学习落到实处。

3、继续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并鼓励教师自觉在教师队伍中开展“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优秀论文、参加学校开展的一个研究课题”的活动。

4、加强教研组建设

(1)每周四下午组织语文组成员进行教科研活动,定时定点定内容。

(2)结合小班化教学,推行集体备课,上课、说课、评课的教研活动,每位教师本学期至少开一节校级公开课。

(3)考虑到老师们普遍认为作文难教、难写,本学期继续进行习作有效教学研究,教研组的相关活动均围绕习作教学而展开。

(4)提升联片教研活动质量,努力推进跨区域联片教研活动。

(5)青年教师积极阅读至少一本教育著作。

(6)做好“师生同读共写、单元学习计划书”的课题研究,并在实践中有效开展。

(7)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整理教研组档案材料。

(三)继续规范常规管理

我校的常规管理已日益完善,“滴水能够穿石”,靠的就是一个“恒”字,抓教学常规管理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对此,我们继续严格规范纪律制度,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实行。我们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每月一大检,每周一小检”,形成教学常规日日有管,天天有效的格局。严格向常规要习惯、要品质、要质量。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持按课表上课,做到不挤、不占任何学科课时。上课时不准随意离开课堂,任意拖课,随意换课,提倡课堂作业应尽量当堂完成,确保学生课间休息。

2、细化并创新教学规范,提倡教师申报“优秀”。

备课:坚持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紧扣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结合小班化特点进行备课,体现小班个别化、活动化、合作化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要求在刻苦钻研教材、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有提前量,各教师至少提前一天,至多提前一周备课。一课一反思,一课一板书。

上课:每位教师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课堂上尊重学生个性,面向全体,注重激励性教学评价,重视学生问题意识、自主探究、口头表达、思维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作业布置及设置:形式多样,适量精当,少一些机械记忆和重复操练,多一些兴趣激发、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的作业,倡导分层作业。作业的布置还要注意学科间的合作与平衡。作业批改要有日期有评价,订正以后要有复批,要注重学生书写质量、格式规范和激励性评价,倡导特色批改。

检测评价:教师要重视随堂、随课检测与单元检测,检测后要认真批改,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并作好成绩登记。倡导教师自行设计检测练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特色教学:倡导独特的、适合本学段、本班的特色教学,形成常态下的有成效的特色教学,能对本班的语文教学起推波助澜的推动作用。

3、要向语文教学要质量。质量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要依据,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好坏关键取决于每一位教师。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在工作中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质量,看到成绩,找出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本学期,继续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建“书香班级”,如利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经典诵读等多样化的形式烘托读书氛围;利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读书活动,着力营造一种浓郁、厚实的文化校园的特色。一、二学段以诵读《日有所诵》、《弟子规》、《小学生必读古诗词》为主,第三学段以诵读《三字经》、《小学生必读古诗词》为主。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7篇

教科研个人的工作计划1

时间的脚步没有停歇,转眼又迎来了新的学期。从事科学教学工作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对于本学科及学生也有一定得了解,具体如下:3-6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基础。三、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对实验非常感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和准确度不够,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五、六年级学生由于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够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但是他们设法自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学生比例不大,多数学生还是乐于动手而懒于思考。针对以上的现状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的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科设想

教学中尽量采用_变魔术_、_做游戏_、_实验质疑_等方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与日常生活,同时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

高年级学生将继续发展他们的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大胆地看问题、想问题,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达到扩充学生的科学视野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养成_静_与_净_的习惯。

二、具体措施。

课堂终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本学期我将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1、课前备课。做好备课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与教滤布参,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及框架结构、重点与难点,同时参阅教学课标,掌握知识的逻辑,此外,上网查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选取其中优秀的环节与片断实际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取人之长,弥己之短,做到能运用自如。

(2)、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思考学生学习新知会遇到哪些困难,做好预设,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备方法、手段。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学法,如实验课可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质疑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假说与探究;非实验课可以相应采用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进行信息会、报告会、交流会等活动。

(4)、课上。组织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一如既往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端正的坐姿与站姿;倾听与交流的习惯;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习惯;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习惯;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的习惯等。

2、课外拓展是教学活动的延续。教学并不因铃声的敲响而结束,课外也是教学活动的大舞台。本学期,我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种植饲养、科学欣赏、观察调查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学习空间,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3、关注与帮助差生是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教学中多多关注差生,多给差生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中采用_组内异质,组间同质_的方式,采取优等生带差等生的形式帮助差生提高学习质量。

三、个人素质提高。

1、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习相关师德文献,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行提高自身师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2、多读书,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向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3、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请教,汲取新思想、新方法。

4、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在不断的反思中审视自我、提升自我。

5、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将网络融入与教学中,提高教学魅力。

6、多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

总之,我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教科研个人的工作计划2

一、在思想方面

坚决维护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做到严于律己。加强学习尤其是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对学生要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偏袒好学生,更不歧视差学生,要爱得有方,严得有度,特别是对后进生,决不讽刺挖苦他们,更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们,要善于发现和放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要有“入党申请书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恒心,以自己对学生的一片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坚持不懈的做好本职工作。

在生活工作中要关爱学生,无私奉献。教师师德高尚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要注意转变观念,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真正的致差的原因,变革教育方法,并有意识地诱导家长反省自己的失误,认识孩子的发展变化,变盲目配合为协作教育。

二、在个人教学工作方面

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因为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向老教师学,向优秀教师学。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心得体会要想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其他相邻学科的知识领域,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三、备课方面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快乐园。为了使每堂课短短的40分钟能够发挥其的效用,信息量多、形式活跃、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注重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下功夫。课前认真备课。

在工作中,一定做到课前再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保证课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充分。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轻松地学习氛围,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及时反馈,记下教学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及改进方法。

随着时代的前进,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新课程改革地推行,也开始呼唤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无愧于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期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丰厚自己的积淀,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不是计划,而是怎样贯彻和实行自己的计划,而这份计划同时又是我的工作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完善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8篇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以落实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为重点,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引领,立足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围绕“真实、有效”的教研主题,以研促教,立足课堂,努力实现“扎实、高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重点

1、教学常规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健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立足校情开展教研活动。

3、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

1、认真抓好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

(1)新课程的学习。明确形势发展要求,学习新课程,在思想上树立新课程意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教学常规的学习。认真抓好学校教学常规的学习,每位老师要经常对照检查。

2、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本学期要抓好教学常规的执行与落实。

(1)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优化教学教学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把学校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2)抓紧抓好备课工作,备教师要根据年级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好教学计划,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3)加强组内听课评课活动。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加强评课活动,发扬教学民主,浓厚教研气氛。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1)科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各教师要积极探讨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年级组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2)继续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着重加强对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二年级的识字教学研究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不搞花架子,做到“真实、有效”。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

(4)坚持科组学习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语文科组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重在提高个人的素质品味。

(5)重视教学质量的考评工作,认真做好教学的测评工作。各年级要根据年级的教学实际,搞好教学测评,搞好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质量教学质量考查的同进,还要重视学生口试的检查与阅读量的检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另外,平时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布置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少做练习册,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少做标准答案,在作业这一环节也要尽可能体现自主的特点,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字与朗读的训练,把学生的写字与朗读列入到考查内容上来。

(6)开展课改研究活动。一是每周进行两节的教研究活动课;二是根据学校计划,从第七周开始开展课改汇报课活动,要求教师以新的观念上试验课、公开课,在活动中,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4、组织各项活动和竞赛,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1)举行课堂教学汇报课。

(2)各年级组织学生参加专项竞赛,如写字比赛等。

(3)布置好学生的预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并做好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9篇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断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将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增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完善科研网络,规范课题过程管理,追求实效。

二、具体工作

1、明确目标,解决问题

通过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一课题的系列研究,确立以下主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在学校范围内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对策;

(2)在课堂上强化学生主人翁的意识,督促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

(3)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的影响;

(4)怎样对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进行有效性评价。

2、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

我将加强课堂教学常规工作,做到课前认真备好课,上课后及时反思并做好教学行为记载,为课题研究准备具体的材料。同时与学校课题相融合,开展研讨课的活动形式,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不断完善方案。

三、工作要点

1、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

2、认真钻研数学大纲、教材,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设计合理的教案。

3、加强集体备课(每周至少1次),搞好教学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扬公平竞争,取长补短,友好合作的精神,共同提高。

4、根据我校指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加强对上课这一环节的指导和督促,认真实施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好数学。

5、加强听课、评课活动。及时评价、反馈信息,并做好记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创造和珍惜一切向外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更新观念,促进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7、从实效出发,严密组织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教研活动课题化,形式多样化。

8、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

9、以校本研究为主,继续要求教师把每堂课都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不断地提高教研的能力。

10、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重点研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积极主动参与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我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潜心研究,争取我校的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有更新、更大的飞跃。

科研人员工作计划范文 第10篇

全面推进“科研兴教”战略,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聚焦课堂,研培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着眼于教师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先导、引领和服务功能,从而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三环节”研究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课题,突出重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轻负高效”课堂。

2.全面推进以“三环节”(预习、课堂教学、作业)为重点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实施“教师读书成长”工程,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

4.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与调控,关注课题研究过程,抓落实,求实效,切实掌控课题研究动态。

5.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三个重点,深入开展“说—讲—测—评—思”、“三课两评一反思”、“我讲我的教育故事”、“常态课堂案例研讨、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育沙龙”等多元化的校本研究活动。争创省、市校本培训示范校。

6.开展“高效课堂系列达标活动”。从“课标”、“教材”、“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分项达标,深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作业三个环节的研究和实施,优化课堂结构,努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和谐、持续发展。

7.抓好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巩固推普成果,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争创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同时开展教师粉笔字、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8.积极参加镇、县区域性校本教研活动,带动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三、采取措施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继续突出语文“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和数学“合理使用山东版教材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两个龙头课题,形成以教科室为主导,主持人为中介和桥梁,实验教师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

本学年,教科室将沿袭过去的成功做法,定期对各级课题进行阶段推进,检查落实研究的进展情况,确保课题研究的过程 真实、有效。各教研组加强“三环节”教学中的小课题的有效研究,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

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为:课题组集中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五次,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验课研讨、阶段研究讨论等;每个课题组要确保不少于3节课题研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