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报告(共9篇)

时间:2023-12-25 08:32:18 作者:admin

舆情监测报告 第1篇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诈骗也以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出现。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形势的认知度,提高网民对网络诈骗的鉴别力, 降低网络诈骗的案发率,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联合猎律网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采集网络公开数据,历时三个月完成《2011-2015年度网络违法犯罪大数据报告》 。《报告》以数据统计的形式对2011-2015年度的16种网络违法犯罪数量、地域分布、受害群体、损失情况及作案手段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我国网络违法犯罪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总结。

《报告》显示,近5年来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数量不断攀升,网络违法犯罪主要集中 在广东、浙江、上海、福建、江苏等省份,犯罪主体日趋年轻化,社交软件是实施 网络违法犯罪的重灾区。就网络诈骗类型来说,虚假兼职占比高达30%,退款欺诈位 列第二,占比。网上、金融理财、以及网游交易这三类也极易诱发网络诈骗。《报告》还对电信诈骗行为进行了专门梳理分析。

《报告》指出,网络违法犯罪呈现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对象广泛化、犯罪形式多样化、网络违法犯罪监管滞后等特点。为此,《报告》提出 ,要从加强侦查能力建设、强化网络监管规章制度、优化网络安全技术、加强青少 年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上网习惯等方面来完善风险防范 措施,同时还要注意证据的留存,以便及时寻求司法救济。

舆情监测报告 第2篇

>> 新媒体视野下提高高校团干部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研究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媒体审视”误区与引导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舆情传播特点及引导对策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自媒体使用现状下的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状况调查与分析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监引导研究 自媒体视阈下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探讨 试论自媒体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的优化研究 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自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建设及引导机制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情监控与引导研究 网络媒体监督与舆情引导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心理危机舆情监控机制探究 自媒体环境下的涉警舆情引导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热点面对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2016-11-23〕.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

〔4〕蒲红果.网络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舆情监测报告 第3篇

>> 基于电视传媒热点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研究与设计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程建设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大学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测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关于网络舆情事件热点发现算法的比较分析刍议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告警事件关联分析算法研究 一种新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剪枝算法 基于热点文件下载的网络舆情信息挖掘方法研究 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 国内“网络舆情”领域研究热点及演变分析 舆情热点事件的正确“打开姿势” 网络热点事件的成因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舆情下热点问题的分析模型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企业培训效果评价模型研究及应用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我国星级酒店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张润莲,兰月新,王彩华,等.网络演化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4):24-30.

[3] 曹学艳,张仙,刘牛等.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4(3):82-89.

[4]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4):34-36.

[5] 王长宁,陈维勤,许浩.对微博舆情热度监测及预警的指标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3(1):126-129.

[6] 王国华,邓海峰,王雅蕾.网络热点事件中的舆情关联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7):1-5.

[7] 王伟,许鑫.基于聚类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及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3):74-79.

[8] 刘勘,李晶,刘萍.基于马尔可夫链的舆情热度趋势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36):170-173.

[9] 王青,成f,巢乃鹏.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8):54-57,111.

[10] 苏国强,兰月新.基于SIR的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扩散模型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3(4):90-92.

舆情监测报告 第4篇

6月2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召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座谈会上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官员、城管、专家、医生、警察成为所谓的互联网“_”,在历次公共事件中常常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此外,“尼玛、潘俊⒍罕取⒔惺蕖钡却视铮在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中位居前四位。

此次座谈会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5月20日至6月7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护苗2015・网上行动”的一部分,“护苗2015”是《国家网信办2015年网上“扫黄打非”实施方案》今年新增的专项行动,旨在对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有害信息进行清理,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常务副秘书长单学刚在座谈会上介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网民用到的低俗词语,进行简要的筛选统计,选取25个(组)网络词语进行信息检索后发现,2014年全年,12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4个(组)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显示,媒体在标题中使用最多的三个用词是“潘俊薄“逗比”、“叫兽”。网络低俗用词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尼玛”“你妹”“蛋疼”,以及“绿茶婊”“碧池”“小婊砸”有明显的网民搜索相关。

单学刚指出,网络低俗语言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一些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例如“尼玛”、“”等词语的同音利用。其次,有一些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作。再次,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也使得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如“碧池”、“逼格”、“zhuangbility”、“滚粗”等。此外,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今年也有增多,例如“潘俊薄“土肥圆”、“矮穷矬”、“绿茶婊”等。

“网络空间就像每个人居住的小区一样,网络低俗语言就像充斥在小区内的垃圾,网络低俗语言是一种语言‘雾霾’。”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局长姜军指出,出现网络低俗语言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发言呈现匿名性、个人可自由发言、传播广、发表网络低俗词不好追究等特点。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网络低俗个人可自由发言、传播广、发表网络低俗词不好追究等特点。

《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指出,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为,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

面对碎片化的互联网信息,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将情绪性的谩骂宣泄于公共空间,报告指出,官员、城管、专家、医生、警察成为所谓的互联网“_”,在历次公共事件中成为口诛笔伐的常见对象。

舆情监测报告 第5篇

重要会议于3月18日-24日在北京召开,区委网信办按照市委、区委工作要求,积极做好网上宣传引导、舆论调控管控和网络安全防护工作,营造我区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一、突出主题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强化网上引导,组织各镇乡各单位网评员积极开展跟帖引导,在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等环节做好网上解读。本次重要会议期间,完成市委网信办指令4次,对为鼓掌、为点赞、“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厅、手势解锁新知识等链接进行转发,在区内各新媒体平台推送30余次,总浏览量达8000次,跟贴、转发和点赞450篇次。

二、做好网上舆情监看,确保网络空间清朗可控。

3月17 日起,区委网信办进入最高级应急响应,全办每天安排50%力量值班值守,关键岗位24小时在岗,实行网络安全事件和突发舆情零报告制度。

对网络舆情实行24小时监控。每日《舆情监测日报》,通报敏感信息5条。发现舆情第一时间通过“值班”微信账号与各涉事单位、镇乡的网信干部取得联系,建议及时处置,密切关注舆情发展。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有害信息,充分利用蓟州官方微信公众号和蓟州政务微博及时进行纠正,回应网民关切,确保网上舆情平稳。

三、强化安全防护,及时修补漏洞。

本次重要会议召开前,区委网信办积极申请由市级安全防护力量对我区六个重点党政机关网站进行远程监控扫描,协助进行防护。联合公安分局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潜在风险,对我区供水、供电、供热等部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再检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与此同时,下发《服务保障重要会议网络安全应急协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区各有关单位组织好本系统、本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专项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报送责任人和信息表。

下一步工作思路。

舆情监测报告 第6篇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一)网络舆情的学科属性

网络舆情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一门包含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学的边缘学科。在网络舆情的研究中,政治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与民主的发展以及与公共政策的联系,还有网络民意与选举的关系和直接民主的可行性;社会学主要研究网络舆情形成的社会背景、社会分层、过程、变迁、趋势和原因,网络舆情对人格的影响,公共情绪的控制,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法律制定和法院裁决的关系,以及通过网络舆情预测社会运动等;传播学主要研究网络舆论导向的策略和传播途径。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二)网络舆情的概念

目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第二种说法,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综合上述两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如何定义,网络舆情总是离不开网络、事件、网民、情感、传播互动、影响力等关键词,且贯穿于整个研究活动的始终;而网络舆情是可测可控的,其四大可测要素包括认知、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

(三)我国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国内从事公开网络舆情研究和监测的各类机构很多,已初步实现各领域覆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1._社网络中心舆情监测室。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

2.新华网的舆情在线。新华网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服务的机构之一,其主要职能是为中央相关部门专供舆情报告。

3.天涯舆情。天涯社区舆情频道是国内舆情监测行业的重要新兴力量。

4.各类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舆情研究机构。这类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暨南—红麦舆情研究实验室、天津市_舆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等。

5.服务机构。多为商业技术服务公司,包括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智思软件、广州市邦富软件有限公司等。

6.个别学者。

二、科技与网络舆情分析

对于各种网络舆论,政府和新闻媒体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甚至防患于未然。其前提是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但互联网信息量大,无法依靠人工的方法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特性决定,必须要建立一种以“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为目的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此类系统的技术核心主要是:

1.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主要包含倾向性分析、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统计报告、趋势分析、报警系统、突发事件分析等内容。

2.数据清洗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洗、数据统计。

3.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

需要指出的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

三、网络舆情发展趋势

互联网日益成为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平台和社会舆论的主要源头,网民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速。舆情表达载体多样化,网络与手机结合日益明显,微博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媒介。与过去BBS、博客占据中国网络舆论主阵地不同,微博和微信在2010 年以来的活跃度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网络舆论载体,成为热点事件曝光和发酵的新宠。与西方微博多谈论网友日常起居不同,中国微博强烈关注时事。网友通过“跟从”链接而成的微博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时政新闻平台和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

趋势一,微博对于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维权等领域具有特殊的意义。有网友总结道,如果一则信息在微博上被跟从者过万的知名博友转帖,则有可能在10 分钟之内形成全国性的舆论热点,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趋势二,观点意识分歧加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两个舆论场”尖锐对峙。以互动为特色的网络社区,属于网民自主发声、信息反向传播的 形态。 与 之间经常形成一种隔阂和反差。在 意见平台上,网民议政心直口快,地方政府的管理措施经常被质疑和否定。

舆情监测报告 第7篇

报告首先回顾了2012年的网络民意诉求和社会热点,包括(一)网络舆论继续升温,社会压力有待释放;(二)网民解构国内外主流宏大叙事,民生主题凸显;(三)网络反腐专业化、常态化、娱乐化;(四)“最美”人物迭现,良善需要制度支撑;(五)国际议题增加,民族诉求背后蕴藏民生诉求。

其次,报告论述了2012年网络舆论生态的演变,网络民意表达进入移动互联时代,“90后”青年登上互联网和社会舞台,中产阶层的社会向心力需要修复,网络论争的非理性化,呼吁网络谣言需要刚柔并济的“生态治理”,推进网络公关成为“阳光产业”。

报告还对“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场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专章分析,指出网络“意见领袖”的构成日益多元化,并和传统媒体共同塑造主流民意。在微博客引领官民互动新形势方面,报告提示关注政府公信力面临“塔西佗陷阱”的挑战,认为政府微博从信息走向与网民互动,官员微博展示了公仆本色。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网络问政”从应急管理向制度建设延伸的建议。

另外,对于新老媒体互动带来的新现象新问题,报告揭示了2012年微博“国家队”的异军突起,提醒《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现象形成了传统政治传播的新的话语新模式,值得关注。报告特别针对媒体人微博言论新闻化带来伦理新问题,也提出了若干应对建议。

舆情监测报告 第8篇

一、总体要求

按照_和省政府关于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着眼企业实际需求,强化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指导,有效防范和应对重点企业大规模裁员。

二、任务目标

应对和防范重点企业大规模裁员工作以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为重点,积极对接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建立用工常态化服务机制,及时研究并推动解决,确保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杜绝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四项清单

1.形成重点企业清单。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重点任务,主动协调工信等部门,摸清企业现状确定重点企业名单,建立包含企业规模、人数、缺工用工状况、地址等信息台账并动态更新,及时掌握企业用工的余缺情况。

2.形成用工需求清单。密切跟踪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建立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并实时更新,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等方式为企业推荐就业。

3.形成问题解决清单。对监测企业上报数据逐一核实,发现企业用工出现较大波动,及时与企业取得联系,查找原因,掌握企业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扶。对企业上报数据出现错误的及时予以纠正,确保数据及时、准确。

4.形成服务企业清单。对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及时提供招聘服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用工需求,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建立服务清单,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解决,对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

(二)完善预警机制

1.严密实施企业用工监测预警。一是强化重点企业用工监测。依托劳动用工备案系统,整合工信、就业、、仲裁、监察等监测信息,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变化情况,及时预警风险。二是建立重点企业周报制度。明确专人跟踪指导当地重点企业,负责摸排企业停产停工、欠薪欠保断保、规模裁员、劳动争议等情况,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支持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三是落实企业规模裁员提前报告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规模裁员提前报告,一次性裁员10%或20人以上,须提前30日报本地人社部门和工会;裁员超过50人的,要向市人社局报告;裁员超过200人的,由市人社局向市政府和省人社厅报告。

2.及时有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按照预防为主、提前预警的原则,及时有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一是快速预警报告启动预案。要密切监测数据变化和调查情况,如发生异常情况和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市人社局,并召集各相关部门研商,在1小时内决定是否启动相关预案。发现和处置风险期间劳动关系主要负责人要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及时汇报和处置有关问题。二是快速实施规模裁员现场应对。工作组要与上级部门紧密配合,出现大规模裁员时,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并及时对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进行评估上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裁员指导、余缺调剂、权益维护等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可视情况上报市人社局组织开展处置,特别重大的由省人社厅指导组现场指挥。三是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因大规模裁员、欠薪或失业引发职工集聚维权等时,维权维稳组要第一时间赴现场控制事态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稳定职工情绪,开展对话交流和人员疏散等工作,必要时协调_门进行干预。事态平息后,跟踪处置落实情况,防止反弹,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企业严肃查处。四是快速处置重大(突发)网络舆情。因大规模裁员引起重大舆情事件时,要第一时间分析研判舆情事件等级,会同有关部门按照重大(突发)网络舆情应对处置预案,实施主动发声和线上线下协同引导应对。要强化舆情事件的跟踪监测和趋势分析,对处置情况应在交办后24小时内书面报告市人社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组织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对来访群体诉求涉及多部门的事项,需要相关联的科室配合共同做好来访群众的接待工作,以及问题的研究处理。

舆情监测报告 第9篇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超乎想像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日渐成为当前思想文化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同时,网络舆情也已随着微时代的迅速兴起,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积极科学应对网络舆情,使之转化为助推反腐倡廉工作的“正能量”,成为当前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课题。

一、微时代网络舆情发展现状概述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规模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亿,占网民总数的,互联网普及率达;我国微博用户达亿,其中手机微博用户达亿,占微博用户的。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微博快速崛起,中国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

(二)微时代网络舆情现状及特点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着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言论观点。这些言论和观点主要在论坛、微博以及对新闻的跟帖、转帖实现并逐渐加强。微时代网络舆情表达方式更加快捷、信息更加多元,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微时代下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加之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网民的内容较为广泛,往往鱼目混杂。

2.直接性。通过微博、论坛、新闻点评和网站等,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尤其是手机网民的增加,使得舆情、传播更加方便快捷。

3.互动性。[1]网络事件之所以能成为舆论焦点,就在于网络本身开放式的环境,让大范围、大规模网民能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从而快速推动网络事件白热化,给应对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

4.突发性。[2]透过众多网络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情发生之初并不起眼,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然而却在短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形成巨大舆论力量,引发网络舆情危机。

二、微时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三不”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不够、敏感意识不强、主动意识不足

首先,对网络舆情工作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就查案而查案,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其次,对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研究分析少、工作部署少、检查落实少,往往事件在网上热炒,形成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了,才去应对。2012年8月7日,安徽省庐江县的“_”事件在互联网上呈现了大尺度、广范围的传播趋势,虽然最后证明该事件与庐江县无关,但是一个由传言构成的舆论场却把庐江县“拉下水”。在此过程中,由于应对网络舆情的被动,使得该县深陷于舆论漩涡之中。

(二)“三少”导致网络舆情应对系统性不强——缺少监控技术、缺少引导机制、缺少应对预案

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涉腐舆情大多仍采取传统的办案程序,按常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处理手段上不能适应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此外,以江西省为例,目前江西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监控多依托网络监管部门,尚无自主研发的专门舆情监控信息系统,舆情信息搜集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同时,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网络舆情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应对预案,对网民关心的话题、事件回应滞后,疏导网民情绪的意识和手段还有待改进。2012年4月5日,一则题为《河南漯河市一房管局副局长持枪殴打记者》的视频在各大论坛和微博上疯狂传播,引发网友热议。事件初期,漯河市政府第一时间没有发出官方声音,使得网民质疑声音高涨,政府陷于被动。随着事件的发展,漯河市政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公布事件的处理进程,有效地化解了网友的猜疑。

(三)“三无”导致网络舆情应对专业化不足——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职人员、没有专项资金[3]

首先,没有专门机构。目前我国各地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大多由纪委内设部分科室协同“兼职”负责,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在网络舆情的研判处置上会出现滞后推诿现象,不利于“网络情绪”的及时回应和疏导。专门机构缺乏从另一个方面也导致舆情监测处置专职人员缺乏。纪检监察机关网络舆情工作基本上都是兼职,大多都以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主,把网络舆情工作作为“副业”,加之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培训,从而导致网络舆情工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再次,没有专项经费。网络舆情工作在大多数地区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经费支出中几乎没有列出用于网络舆情的开支。

三、关于如何科学应对处置网络涉腐舆情的建议

近年来,借力中央高层惩治打击腐败所展示的决心,网络反腐、微博反腐蔚然成风,“表哥”、“房叔”、“房妹”等,一个个官员因网络举报而落马。人民网和_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调查显示,68%的网民最愿意通过网络曝光的方式参与反腐,其中87%的网民会选择匿名举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大多数网民参与反腐的主要途径,面对当_络涉腐舆情存在的诸多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一)提高认识,正确引导,坚持主动作为、积极应对

实践证明,对网络舆论一味采取加以限制的“硬”做法或放任自流的“软”做法,都不能起到应有作用。网络是网民参与反腐倡廉的重要平台,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理性对待网络舆情,才能正确引导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同时,坚持客观、公正、平等的处置原则,以认真、细致、全面的调查还原事实,做到信息反馈快、研究分析快、调查核实快、处理落实快,通过快查快结表明坚决态度,积极回应媒体和广大网民。2012年11月23日,重庆市北碚区原区委书记雷政富在其不雅视频曝光后63小时被免职并立案调查;2013年1月21日,山东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单增德因“离婚承诺书”,在12小时后被立案调查。这些对网络举报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行为赢得了广大网民的好评。

(二)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坚持科学研判、规范处置

1.建立网络涉腐舆情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相关科室、纪工委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涉腐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处置,并积极组建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的日常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对有关网络媒体的相应反腐倡廉舆情进行收集和分析,组织协调有关舆情核查、督办及处置工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联席会议把宣传、检察、公安等主体纳入到舆情研判处置的队伍中来。

2.健全网络涉腐舆情引导干预机制。首先,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机制。在网络空间里,各种各样的舆情纷至沓来,常使网民感到莫衷一是,通过引导机制可以把社会的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帮助网民提高对环境的认知,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其次,组织开展网络评论和政务微博互动,宣传法律知识,倡导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再次,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活跃在网络论坛上的“意见领袖”已经成为网络舆论引导的生力军,重视对“意见领袖”的培养、引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完善网络涉腐舆情监测研判机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机构,负责对重点领域的日常舆情监测。舆情监测研判机构要定期提供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监测报告以常态化监测和异常性监测为主,常态化监测以定期报告的形式反映到决策机构,异常性监测以及时报告的形式提醒领导决策,以启动相应的应对预案。[4]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搭建权威的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舆情监测处理情况,保证信息流通的即时性和常态化,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事件和工作进展。

4.健全网络涉腐舆情预警处置机制。建立敏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根据网络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网络舆情划分并制定重大(红色预警)、较大(橙色预警)、一般(黄色预警)三级预警响应机制[5]。属于重大或较大的,在1小时以内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属于一般的,在2个工作日内按程序上报,提出拟办建议;一般舆情发生或者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要立即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措施。

(三)依托科技,搭建载体,坚持公开高效、智能管理

目前很多网站利用在系统中设置禁用词的方法对的信息进行自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但总的来说,不良信息在网络空间肆虐的现象还十分严重。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科技,打造一个符合党的反腐倡廉工作需要、符合广大群众新的更高要求、符合网络传播发展规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先行试点开发、使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自动实现与主流网站搜索系统的对接,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为纪检监察机关实现科学管理、智能管理、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四)夯实基础,健全队伍,坚持监测到位、及时准确

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完善规范应对处置突发性案事件新闻工作,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规范和完善新闻的内容、形式,及时、有序、准确地权威信息。其次要建立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员队伍。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员要坚持值班监看网络舆情,及时报送信息,发生重大涉腐舆情时要24小时值班,确保能及时发现、报送、处置网上的重要信息,同时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员专业化培训。再次要建立民间义务网络廉政观察员队伍。民间反腐败需要借助于政府反腐败机构的权威及机制查处腐败分子;而政府反腐败机构则要借助于民间力量扩大信息来源,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制定法规,完善制度,坚持依法约束、依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