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实用4篇)

时间:2023-12-15 08:37:33 作者:admin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第1篇

章辉机械地把实践论与存在论对立起来,贬低马克思 哲学 的存在论维度,虚化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美学 研究 的价值,错误地抛出“告别实践美学”的口号。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依托于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维度的重新发现和发掘这一重要 理论 契机,尝试把实践论与存在论结合起来,既坚持实践论,继承了传统实践美学的合理成分,又引入存在论,走出了传统认识论主客二分理论框架,为实践美学,也为当代 中国 美学的突破找到了一个可行的方向。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实践存在论美学

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之争尚未平息之际,章辉博士抛出“告别实践美学”的口号,导致美学界再次掀起论争热潮。章辉对实践美学的批判有一 发展 的过程。在刊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2期上的《 自然 、实践与人》一文中章辉起先是为实践美学辩护的。刘大新在《人、实践与自然》一文中提出:现实性的劳动往往造成对立的两个结果——一个是美,一个是丑,“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导致仅仅以“人的尺度”去改造和重建外部自然界,势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丑;美的 规律 体现于“物种”的尺度与人的“内在尺度”及其统一之中,劳动——特别是现实性的劳动并不能创造一切美或美的事物,须尊重自然及其规律的“先在性”。[1]章辉撰文反驳,批评刘大新“站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评析实践美学”,

误读、歪曲实践美学,“把非实践美学的观点强加于实践美学,然后大加驳斥,有战风车的味道”[2]。但在文末,章辉亦列出实践美学的一些“理论局限性”:“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定义太宽泛,用实践范畴直接推导出美及其一系列范畴,把审美现实化、物质化;未注意审美的纯精神性,个体性;审美的理性主义,未触及审美的超理性特征等等。[3]

随后,在其关于实践美学的系列文章中,章辉逐渐加大对实践美学的批判力度,2004年在《人文杂志》上发表《实践美学:一段 问题 史》一文,在《河北学刊》上发表《论实践美学的九个缺陷》一文。至2005年,章辉终于在刊于《学术月刊》的文章中明确地抛出“告别实践美学”的口号,宣告实践美学走向“终结”。张玉能等人撰文反驳

“实践美学终结论”,美学界又一次掀起论争小高潮。

在《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发表的《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一文中,章辉既批评实践美学“把 历史 唯物主义哲学直接当作美学命题,没有找到美学特有的问题域”,也批评后实践美学“历史主义意识的缺乏使其理论不具普适性,其审美至上主义更有偏执性和虚幻性”[4],对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各打五十大板,貌似客观公正。然而综观章辉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的系列论文,不难看出他实际上倾向于后实践美学一边。就学理而言,章辉对实践美学的批判并没有超越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已有批判,且章辉本人也没有像后实践美学派美学家那样在批判实践美学的同时建构自己美学理论,因而,章辉博士的批评停留于空喊“告别”、“终结”等口号的层面上。章辉认为“实践美学的历史唯物论和后实践美学的个体主义是其留给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有益资源”[5]。显然,据章辉的看法,新世纪中国美学的突破在于把“实践美学的历史唯物论”和“后实践美学的个体主义”这两大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但具体怎么操作,我们并未看到章辉博士的论述。

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后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论。传统的实践美学囿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方式和框架的束缚,存在着种种局限。后实践美学批评实践美学“理性主义”、“重物质轻精神”、“重 社会 轻个体”……针对实践美学的缺陷,后实践美学提出新的美学发展路径,声称要“超越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认为“实践美学既具有历史合理性,又具有历史局限性。因此,对其应采取扬弃、改造、发展和超越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建立 现代 的美学理论体系”[6]。“‘后实践美学’只是在实践美学基础上的新发展,是对实践美学的继承、批判、扬弃与超越。”[7]然而遗憾的是,在其理论的建构和实际展开过程中,后实践美学(超越美学、生命美学和生存美学)基本上撇开了实践论,另起炉灶,以存在论为其哲学基础。后实践美学虽然开掘了一些新的美学路径,但并没有实现对实践美学的超越。根本问题在于,后实践美学把自身和实践美学看成是对立关系,把存在论和实践论对立起来。

中国当代美学要取得新的突破,须超越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简单二元对立,既不能固守传统的实践美学,无视后实践美学的批评,亦不能把实践美学完全撇在一边,去建构所谓的“后实践美学”。笔者以为,朱立元先生提出的“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循着上述思路所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朱先生“将实践论与存在论结合起来作为哲学基础,以此走向实践存在论的生成性美学”[8]。但这一路径遭到章辉博士简单化的批评,指责“朱立元力图把马克思的实践观说成是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通,那么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还有区别吗?实践这一概念在马克思那里与存在这一概念在海德格尔那里真能等同吗?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对于美学研究的特殊意义表现在何处?问题是,使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趋同就能解决实践美学的难题吗?这种美学理论具有普适性吗?朱立元在泛化实践概念后,实践就成了海德格尔的存在,所得出的结论就与后实践美学一致了”[9]。在章辉看来,实践论与存在论是对立的,没有沟通的可能性。我们不禁要发问,断然否定实践论与存在论沟通的可能性和尝试,那么还有何种路径可以把“实践美学的历史唯物论”和“后实践美学的个体主义”这两大“留给新世纪中国美学的有益资源”有效地整合到一起?

事实上,章辉博士的立场和逻辑有混乱和自相矛盾之嫌。一方面,章辉承认马克思的存在论维度,认为马克思“从实践论角度解决了康德难题,在哲学领域拒绝了形而上学”[10],

“形而上学追问存在于人类生活之外的永恒的本体,不关心人的生活世界,不关心人类的生存。马克思把哲学转向实践,转向人的现实生存,这一点与现代西方哲学一致”[11]。然而另一方面章辉又武断地认为“把实践论与存在论沟通只能是牵强附会,矛盾依然存在于个体与社会、实践的人类性与审美的个体性之间。以海德格尔改造马克思,或在传统唯物主义背景下强调个体存在都不是美学的出路。”[12]

笔者认为,马克思思想中存在论维度的重新发现和发掘,为

马克思的思想中本来包蕴着丰富的存在论思想,只是对马克思的传统阐释遮蔽了这一维度。海德格尔与马克思都实现了存在论的革命,他们不再去追求脱离了人的超验本体,而是关注基于人的生存的存在。[13]马克思认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14],海德格尔有相近的表述:“认识是作为在世的此在的一种形式”是“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15],“认识是此在的植根于在世的一种样式”

[16]。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拒绝知识论和形而上学。马克思认为自己的 哲学 已经不是哲学,而是“世界观”,海德格尔一再宣称自己是思想家而不是哲学家。说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实现了存在论的革命”并不意味着把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等同。我们注意到两者的根本区别:海德格尔运用胡塞尔所开创的现象学 方法 ,认为此在作为常人沉沦于世,存在被遮蔽了,他要寻求一种存在的澄明之境;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生存状况处于一种异化的生存样态,必须对这种生存样态进行扬弃,达到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存样态,即共产主义[17]。海德格尔所追求的“澄明之境”带有神秘色彩,对这种 理论 上的神秘,马克思持批判态度:“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8]海德格尔关注的是个人的人生境遇,

海德格尔哲学是一种贵族哲学;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平民哲学,它着眼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马克思比海德格尔伟大得多。[19]

在马克思那里,存在论与“实践”本来就有紧密的联系。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是一个核心、基础性概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受制于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只从认识论意义上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实践”的重大革命性意义被遮蔽掉了。“只有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才能克服近代形而上学的束缚和困扰。”[20]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旧唯物主义时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 发展 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21]在马克思这里,人是“现实的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是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且,马克思的“实践”内蕴 历史 之维,“人和人的 社会 实践本身也是历史地生成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真正精髓是社会实践生成论”[22],因此,有论者把马克思的存在论称为“历史存在论”以区别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马克思哲学具有‘存在论’的意义,这种‘存在论’是一种‘历史存在论’。”[23]

把实践论与存在论结合起来,是从马克思哲学本身出发,并不是把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简单注入到马克思的思想中去,“用海德格尔改造马克思”。把“实践”从传统的认识论阐释框架中剥离出来,我们发现“实践”与存在论在马克思那里本来就是统一的。突显马克思的存在论维度并没有抹杀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一种“历史存在论”。马克思比海德格尔高明,但对海德格尔存在论中的合理因素,我们会加以吸收。章辉批评朱立元先生“把马克思海德格尔化,放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美学 研究 的哲学意义,其发展实践美学的思路与后实践美学的理论旨趣相似,在我看来是宣告了传统实践美学的终结,但在美学 现代 性视野上迈进了一步”[24]。章辉博士的批评显然有失偏颇,原因在于章辉没有认真和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也没有认真对待“实践存在论美学”。真正建设性的学术批评应以认真理解批评对象为前提,章辉也曾强调“为了超越实践美学,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实践美学,继承它的一切合理的东西”[25]。但从把实践美学的价值仅归结为“历史唯物论”这一点,就足见章辉尚未“全面了解实践美学”。而且,章辉对实践美学“历史唯物论”的价值承认是表面的、虚化的,“马克思实践论的阐释视阈是人类社会历史,但审美活动首先是个体的活动”,“马克思并没有论述审美活动对于个体的意义,对于现实的人而言,社会性优先于个体性,对于审美活动来说,个体性优先于社会性”。“审美首先是个体性的,因此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更适合于解释审美活动。”[26]从这样一种对比性表述,明显看出章辉是在抬高海德格尔对美学的意义,贬低马克思的实践论即唯物史观对美学的指导作用。在此,章辉为了“告别实践美学”,不得不机械地把实践论与存在论对立起来,遮蔽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维度,把马克思对美学研究的意义“初级”化、化。在一定程度上,所谓“告别实践美学”的背后其实是“告别马克思”。

参考 文献 :

[1]刘大新. 人、实践与 自然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

[2][3][25]章辉. 自然、实践与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2)

[4][5]章辉. 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文学评论,2005(6)

[6]杨春时. 超越实践美学. 学术交流,1993(2)

[7]杨春时. 走向“后实践美学”. 学术月刊,1994(5)

[8]朱立元.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 科学 学报,2004(4)

[9][24][26]章辉. 告别实践美学. 学术月刊,2005(3)

[10][11][12]章辉. 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0、112、34

[13][17][19]王庆丰. 存在的澄明与人类的解放. 天津社会科学,2004(6)

[14][18][21]马克思_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60、16

[15][16]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北京:三联书店,1987:75、78

[20]张有奎.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 江淮论坛,2005(1)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第2篇

关键词:;_;新民主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_报告首次把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引发了学界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关系的研讨。笔者不揣浅陋,在总结学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曾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中的地位,可用“源于毛、创于邓”来表达[1]。相较于_报告,十报告在评价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时,又特别强调指出: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又强调指出: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时,决不能决裂改革开放前后的两段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3]。根据中央一以贯之的精神,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视角,再探讨“源于毛、创于邓”的说法,为学术,也为纪念诞辰120周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标准提法,始见于__报告。之前,首是_在十二大开幕词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报告使用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四大报告使用了“_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之简称为“_理论”。如果说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只不过是顺应了汉语构词简化的自然要求”[4]的话,那么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和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界定,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中国模式已基本确立。这一确立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又一次相结合的过程,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第二次结合”命题的提出。当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之际,1956年2月14日至25日,苏共_在莫斯科召开。该次代表大会的理论成果尤其_的“秘密报告”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给苏共、苏维埃制度、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带来了重大冲击和深远影响。据李慎之回忆:“_秘密报告传出不久,就听_讲述的心情说,‘苏联揭露的_的统治,其黑暗不下于历史上任何最专制暴虐的统治。日思夜想走出一条比苏联好的道路来。”[5]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这样被提了出来。两个月后,在__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6],“问题在于……,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7]。这一时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集中体现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政治报告以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尤其凸显在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问题,以及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等等方面;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程》更是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规定全国、省、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如此等等,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均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可见,走适合国情的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首先是针对_的错误而发出的触动,涉及的内容无疑也是广泛的。

_在总结新中国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时曾说:1957年的反斗争扩大化“以前,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一九五七年反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8]294-29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结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通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在这十年间,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走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错误的指导思想反复拉锯,但这十年探索的总成就是“应当肯定”的:“总的是好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中间有过曲折,犯过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经济上发生过问题,但总的说还是有发展”[8]302;对于发生错误的根源,_将之归结为“左”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时期我们的失误主要来自‘左’的方面,而‘左’的事情从一九五七年就开始了”[9]253;而“左”的总的表现则是“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9]269,从而导致了“”和化运动。对于十年,_更是认为“走到了‘左’的极端”[9]137、“是极左”[9]237、“是一场大灾难”[9]227、“是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8]302。概而言之,中国进入传统社会主义后的20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就是“吃苦头”:“‘’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只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9]269统计资料表明,从1957年底至1978年底,按可比价格计算,社会总产值增长倍,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倍,国民收入增长倍,工业总产值增长倍,农业总产值增长倍[10];1977年人均国民收入280元,20年间只增加了138元(1957年人均国民收入142元),年增长元[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发挥出来。“9亿多人口,80%在农村,革命胜利了还有要饭的,需要改善生活”,“这个现实的情况,是制定建设蓝图的出发点”[12]。正是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共识基础上,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契机。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_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他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9]2-3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商品经济大潮也迅速席卷全国,一部分人和地区率先富裕起来,尤其是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大发展,虽然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经济的发展是有目共睹,但改革的性质也引起广泛质疑,不少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和政策提出了是“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问。“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似乎已经是解决了的问题,又一次成为争论的对象。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为,进入社会主义就等同于消灭了物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因为消灭了私有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经济,所以就有可能自觉地掌握和利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这个客观规律,以造成许多相对的平衡”[13]119。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都有论述。大体说来,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理解为一个纯粹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这是区别于其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首要标志。从所有制结构上看,经审阅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和宣传提纲》中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那里写道:“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要“完全消灭城乡资本主义的成分”[14]。换成的话语,就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归国家所有了,就是农业、手工业集体化了。”[15]这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过于求“纯”的消极影响。经过“穷折腾”以及紧随其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在“七千人大会”上,警告全党要注意“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并自我检讨道“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承认自己“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13]302-303。实践已充分证明:认定只有使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国家惟一的经济基础,才能做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不符合实际的,尤其不符合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如何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具体到党的思想路线上,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称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6]636一样,说,“马克思、_、列宁、_曾经反复地讲,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17],因为它提供给我们的是立场、观点和方法。正是由于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拨乱反正,果断废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同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伟大历程。在改革的进程中,不时“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一定要大力纠正。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六十三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8]250。这里,_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即指基本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是指具体制度或称作各种体制。中国_人以其特有的理论智慧,从制度中剥离出体制的概念,提出在坚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那些不能有效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之,改革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大方向前提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不是贫穷的‘假’社会主义,是经过发展实现富强的‘真’社会主义,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社会主义”[18]。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了两次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从总结经验的视角看,历史走过的道路,有时相似得真是让人吃惊。对此,《社会主义思想史纲》一书中写道:“如果说,民主革命时期,没有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比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没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果没有两次成功与两次失败的比较,也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就不可能有_理论,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

众所周知,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20];1941年9月,在__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出:“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21]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理论要素得到了有机统一,即一方面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又要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此一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使马克思主义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成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内生型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的思想武库的指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思想:“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22]。

从理论渊源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经典马克思主义。在固守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就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分析的条件下,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不同理解。其实,正如列宁所言:尽可不同意马克思,但是决不能否认,是马克思万分明确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从前的社会主义者来说完全是新东西,即马克思学派的社会主义“新就新在从前的社会主义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认为只要指明群众在现代制度下受压迫的事实,只要指明使每个人都可获得自己生产成果的那种制度的优越性,只要指明这个理想制度适合‘人的本性’、适合理性道德生活概念等等就足够了。马克思认为不能以这种社会主义为满足。他并不限于评论现代制度,评价和斥责这个制度,他还对这个制度作了科学的解释,把这个在欧洲和非欧洲各个国家表现得不同的现代制度归结为一个共同基础,即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对这个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作了客观分析。同样,他认为不能满足于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渺小的模仿者即主观社会学家所说的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适合人的本性的断语。他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客观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经常援引必然性的由来”[31]。今天我们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科学体系和制度设计(更确切地说是制度的大体设想),这三者相互联系,不可或缺[32],其中“自由人联合体”这一价值目的是灵魂和统帅。

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促使_及其后继者深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坚持“老祖宗不能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9]369。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大方向前提下,_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最重要”[9]116和“最根本”[9]223的一条经验教训昭示给了人们。_以“老祖宗”等人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为基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的实践成就,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史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并作了完整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373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社会主义定位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上,认为二者始终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按照_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精神,有一些具体制度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但它不一定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这些制度就不能看作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置于了“现实”的基础上。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形势下,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又进一步推向了深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特别是_理论,紧密结合时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33]我们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是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观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把以人为本、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视野,极大地拓展和完善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34]继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35]。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9]885社会和谐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作为本质属性,它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_报告在这一论断的基础上又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也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拓展,是对_“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命题的深化。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了两个新的科学论断: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总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_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涉社会主义观的核心问题,在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目的,既要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得更好更快,更要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实现民主、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法芹.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中的地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

[2].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_,2012-12-09(1).

[3].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_,2013-01-06(1).

[4]龚育之.独特的超越:龚育之自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6.

[5]肖冬连,谢春池,朱池,等.求索中国――“”前十年史:上[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52-53.

[6].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

[7]吴冷西.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9.

[8]_._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_._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0]武力._经济史(1949―1999):上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4.

[11]国家_.中国统计年鉴(198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22.

[12]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251.

[13].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4]_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95.

[15].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05.

[16]马克思,_.马克思_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18]李占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一些思考[J]._理论研究,2012(10):24-29.

[19]萧贵毓,张海燕.社会主义思想史纲[M].北京:_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549-550.

[20]中央档案馆._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_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8.

[21].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22]_._选集: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333-335.

[23]吕政,史忠良.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经济五十年[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2.

[24]沈宝祥.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 60年的回顾[J].探索与争鸣,2009(12):5-9.

[25]文魁,徐怀礼.新中国经济60年发展主脉――论基本经济规律与基本经济制度[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0):5-13.

[26]国家_.奋进的四十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_:9.

[27]马克思,_.马克思_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

[28]陈东林._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4):33-40.

[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报告公报决议决定(上下)》编写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报告 公报 决议 决定:上册[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30]赵明义.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3):90-108.

[31]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7.

[32]薛汉伟,王建民.制度设计与变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历史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11.

[33]吴珍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参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29.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第3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报告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方法:通过网上发帖、提问同学、发放问卷等形式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

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校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其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诸如大学生兼职与学业的协调、人身安全、权益保护等问题。文章论述了在校大学生兼职的现状、所遇到问题及其影响,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兼职;权益保护;学校教育和引导;增强维权意识

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深入,大学生的经济意识在增强。他们不再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而是更为积极、主动地着眼于现实,不再“等”(等分配)和“靠”(靠父母),而是主动出击。因此,走出大学校园传统的学习观念,步入社会,在学校与社会的二元结构中实现自我价值是大学兼职生的追求,也是当前大学生活的新趋势。

一、大学生兼职的成因分析

一份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的人从事过校内勤工助学工作。从事多种校外经济活动的人则达到%,其中以从事家教(%)和打工(%)所占的比例最高,还有%的人充当经济中介,%的人业余编写书籍,%的人充当考试枪手,%的大学生从事股票和证券业务。

调查结果表明“近六成大学生参与各类经济活动”。他们有的是因为家庭困难,需要赚钱求学的,也有的是为了锻炼才能和专业知识的,而大多数人是为了体验社会的。总结起来,大学生兼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 大学生主观意识:大学生要在打工中成熟。

对于家境窘迫的学生而言,打工的机会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这些学生便想通过打工的方式在社会中认识自我,解决困难。他们选择工作也尽可能与专业学习和职业定位相联系。当然,打工还有一个直接作用是丰富个人的简历。现在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通常都有工作经验的要求,在上学期间有辉煌的一笔无疑也是一个重要的法码。

(2) 社会客观条件:

1.学校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前各高校都出台了有关支持学生勤工俭学的政策和措施,希望一方面能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教委同时也对各高校勤工助学组织提出要求,尽可能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机会。实际上,高校勤工助学组织也正在摆脱作为简单中介的作用,通过设臵新岗位,开辟新领域引导学生打工从“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化。

2.大多数家长放心又支持

大学生的兼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大多数家长也认为,通过做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逐渐成熟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胆量和能力,走向独立。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们将更容易放开投身于兼职大军。

3.市场经济为大学生兼职带来了机会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或迟或早地被推向市场,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个体只有不断增强自主意识和适应能力,才能在市场中赢得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把握发展机遇。在校的大学生,对适应社会易于产生焦虑,很容易会踏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到社会兼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社会动向,平定自己对未来迷惘的心境。

市场经济带来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才竞争的激烈化和白热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导致就业市场上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学历的优势将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势所取代。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大,通过兼职增强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锻炼能力的同时,积累经验,以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为未来的竞争作好准备。

4.知识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主体性是人们的基础素质,每个人都要主动去适应社会,经常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且为了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通过实践,化为自己掌握的东西,才会是真才实学。通过兼职活动,往往也能化知识为现实生产力,提高操作能力,主导自我,并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主体的本质力量。

二、大学生兼职中所遇到的问题

3.避免轻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找兼职,一定要认真选择,既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习,也不要轻易相信路边的小广告。一定要找信誉好、有实力的中介,对任何中介机构,寻找兼职工作机会的大学生都有权查看其营业执照等有效合法的证件,如果是代理公司,还要看其有没有产品的代理权。如果大学生在学校受骗应立即到保卫部门报案,如果在校外受骗,则应立即拨打110;也可以拨打当地工商部门的投诉电话。

4.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兼职

一些女同学特别喜欢到一些酒吧和娱乐场所中做推销酒水这样的兼职,往往要干到深夜才收工。其实她们并不是缺钱花,也并非为了增加社会阅历。之所以热衷于此,在于她们喜欢消遣,喜欢流连于酒吧氛围的心态;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而兼职,这样往往“贪多嚼不烂”。因此,做什么样的兼职与个人的爱好、性格和心态有很大关系。但要想让兼职对自己的将来产生良性的影响,要靠自我调节,保持心态平衡。

(2)高校:应当有所作为

兼职出现在大学生这类特殊的群体身上,出现在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为了正确引导和管理兼职的大学生,学校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确保兼职学生不出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身心健康的发展,立足于学校、适应社会而又不脱离学校。

1.将兼职作为学生管理的一部分,加强指导。

大学生兼职等现象是市场经济深化发展中在校园的必然结果。但是,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在确保国家教育任务有序、按质、按量得到实现,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将兼职纳入学校管理职责范畴,主动引导大学生合理、合法、适当的从事兼职活动,提供兼职信息、保护大学生的兼职合法权益等应当成为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达到强化实践教学工作效果。

2.扩大“勤工助学”的职能。

将“勤工俭学”纳入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范畴,应全方位向全体学生开放勤工助学岗位,竞争上岗,形成某种长效机制。允许学生以平等身份谈判方式或公开招标方式参与勤工助学岗位的竞争,还要扩大勤工俭学岗位的数量和范围。另外,也可以把学校部分管理工作,及学生可以自主管理的事交由大学生承担,定职责、定目标、定时间、定报酬、定效能,应当充分相信大学生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3.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教育

大学生兼职易出问题与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有一定关系,因此学校应当利用自身充分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能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国家:提供保障,健全法制

大学生是一个最具潜力的群体,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未来建设祖国的质量和力量。因此国家有义务也有必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

1. 健全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兼职的权益 2. 整顿社会秩序、加强管理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综上所述,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当大量的在校大学生涌入社会之时,由于各项体制不够健全,其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大学生应当以学习为主,兼职必然会在时间、精力、思想上与之冲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个兼职大学生应当思考的问题;

二、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和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其身心能否健康的发展、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也是学生自身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关注和建设的问题;

三、大学生兼职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及其他权利保障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四、大量学生与社会的频繁接触,必将使社会的许多不良气息或者其他思潮带入求学治道的大学,从而冲击学习、学术氛围,于教育不利,因此学校也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把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第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以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为例

班级:动医10-2班 组别:其他专业第5组 组长:姜宏泽

任课教师:曾丽

联系方式:15281294470

其他专业班第5组成员构成及评分情况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工及 完成情况 姜宏泽 动医10-2 蒋野 动医10-2 雷学川 动医10-2 李锐 动医10-2 _ 动医10-2 刘洋 2010144问卷设计及1 统筹

1010144问卷设计 2 2010144课堂发言 4 2010144摄影及信息5 技术支持

2010144收集资料及7 调查

动医201014510-2 0 数据分析

徐璟 动医201014510-2 9 PPT设计及

统稿校核及

动医201014610-2 8

打印 摘要:我-,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国社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已经成为社会

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进程加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价值体系正经历着一个与日俱新而又痛苦嬗变的过程。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考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引领其形成积极科学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学习态度;恋爱观;消费观

一、调查准备

1.调查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了理性定位,他们做“平常人”,拥有“平常心”,务实性参与,在宽容协调中求发展,以理智、平静的态度投身于社会改-,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迷信“有钱就有一切”等观点,在价值观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对于人生目的趋于世俗化、庸俗化。

2.调查方法与目的

以调查统计为主,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并结合观察法与访问法,

选取校内各个学院内的同学,调查对象分散于各个年级。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传播正当意识,以探究当代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程度为目的,分析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调查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可以发现一些-,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照自身寻找不足,还可以为身边的其他人提供一定的参照争取共同进步。为未来参加国家建设打好思想基础。 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_人的价值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对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本部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的结-,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果显示: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全面客观、深入、客观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实践小组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30份,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活态度、恋爱观、消费观、职业观等。

男47%女53% 各个年级人数比例如下:

二.调查结果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分析。 (一)学习方面

首先学习目的方面,大一的同学中58%期望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我价值。显然他们还是比较认同自己所选的专业的。相对而言,大三、大四的接近四成选择了谋求理想的职位,不难看出就业压力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实用、功利化。此外很少的大学生为社会做贡献而学习,显然当代大学生更加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利益。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也颇有市场。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切要先为自己打算。

此外就各年级大学生学习态度而言,刚进大学不久的学子,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考试的态度是认真对待,融汇贯通。但随着进入大学时间的推移,许多学生的应试态度逐渐转变,大一的平时用功到大二的临时抱佛脚,当到大三之时,对于学习只抱着但求及格的同学所占的比例竟然高达50%。对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学风日下”。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同学,为了实现自己价值,为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一直努力。在大一的时候,许多学子带着好奇与热血开始了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那时候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有着崇高的理想,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学习的同学占了约6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一再放低,目标不再远大,理想不再崇高,近一半人的学习-,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目的开始变质,他们的学习目的变成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与地位。这种现象反映了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学习风貌,的确现在的大学频频出现学术造假问题,抄袭论文的闹剧不

断上演,这些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态度和目的上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其中认为大学生学习功利性的原因是当前就业压力影响的人占了约30%,认为是当前社会风气影响的人占了近33%,认为是中国教育制度本身影响的人占了26%。

大学生上大学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因为“功和利”是任何社会组织、个人都必须追求的目标,大学生上大学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首先是源于社会潮流的功利化,和平的社会大环境是国民普遍追求功利的社会根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在这样一个国内国际社会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趋于多-,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元化、功利化。从形式上看,仿佛是国家利益已置于次要地位。因为人们的最大的生存威胁不复存在,导致他们的政治追求淡化,相反物质追求日益凸显了。除此电视网络的导向、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侵略都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造成了冲击。

恋爱方面

在调查结果中,认为不谈恋爱的大学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大学的有17人,占%的比例。不刻意追求,遇到合适的就谈有%,认为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谈得有3人,还有4人认为谈不谈无所谓。可见大学生恋爱或者恋爱的人占了绝大部分。而在恋爱的动机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刻意追求,但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寻觅毕业后的结婚伴侣。

在恋爱的对象上,更多人看着的是个人修养和感觉,%的人认为应该和自己有相同的爱好兴趣。而%的人看重对方家庭和自己的态度。在大学生选择对象中,容貌已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内涵,这种恋爱观也

是比较正确的。

在谈-,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到大学生恋爱对自身影响时,只有很少的人认为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也有22%的人认为恋爱可以使生活更有活力。而接近六层的大学生认为要因人而异,处理的好则可以帮助自己,处理不好就伤害了双方。

恋爱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取向。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大学生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的群体。但大学生毕竟没有真正体验社会的现实,因此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进一步的访问我们得知问题主要包括:处理爱情关系时不理智;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恋爱上;认为恋爱的前提是物质;不尊重恋爱对方等等。

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应提倡科学的恋爱观。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是美好的,它是人生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事业取得成功,其爱情之花才会开得更加鲜艳芬芳。所以,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这样爱情才有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

其次,恋爱要严肃认-,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真,感情专一。应该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共同进步。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面对一份爱,我们要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只有天长地久才是我们一生的完美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过得更幸福、更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消费方面: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反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们在学校里究竟是怎样支配他们的金钱,也是我们很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问题:您平时消费的方式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能省就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

C.盲目攀比,毫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它

调查结果显示%的大学生的消费观是适度消费;%的大学生会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其中女生的比例要更大些;很少有人盲目攀比,毫不在意,想花就花;-,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同时也有少部分人选择了其他消费方式。同时也显示出当代大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支出:伙食、交通、通讯、服饰、交际、恋爱、上网和学习等。学习费用在大学生总消费中占很少部分,学习方面的支出明显不足。相对而言,娱乐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则较重。说明当代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当代大学生已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人际交往技能作为大学生活的必不可少两大部分。此看来大部分大学生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调查结果基本反映出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

趋向理性的。虽然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大多数学-,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生在消费时仍以节约为主。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是其主要原因。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导致了不同程度上的铺张浪费。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为更好地服务家国和社会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到无愧于自己,无愧与天地。 自我定位及未来发展目标

对于“觉得自己是哪一类的大学生?”这个问题 , %的同学觉得自己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的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只有%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通过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接近四成的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的理想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在他们之间一定不乏成绩优秀者及各个岗位上的骨干成员,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来不断充实自己。大多数同学他们知道未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是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大学里课余时间充分,给同学们施展能力的机会也很多,但同时大学也同样容易使人堕落。学生的主观方面是主导因素,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教育制度在教育、监管、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方面还不是十分完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应该是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的大小。在调查中有47%的大学生认为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社会贡献。但仍然有相当的一部分人选择了社会地位、金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富二代、官二代大行其道,-,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地位至上的观点,出现了拜金主义,盲目崇拜金钱、社会地位,以所谓的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这种歪曲的价值观使得多少高官锒铛入狱,多少年轻人在追逐理想的时候迷失自己走上了歧途。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甚至断言“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可见,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一种轻松的自我感觉,而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负担。我们为社会、为他人承受得越多,付出得越多,我们的价值也就越大。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也很难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人。

通过调查数据来看在当代大学生眼里学历、政府政策已经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么重要。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导致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当代大学生更希望进外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及更好的工作待遇,大家都集中在同一

个就业方向,这样竞争就十分激烈,用人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必然对个人能力等要求更高。大-,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学作为我们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注重锻炼个人能力,学会为人处世,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也明显地看出了大学生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如何人际关系及扩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的必修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人际关系与人力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使一个人在工作中、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主动,左右逢源。拥有一个强大的人际关系网,就会比竞争者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

妨碍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特点,从理论与实-,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要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促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思想的免疫力同时还应该注重集体主义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生理想以及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使他们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通过这些教育,使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

(三)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共同理想教育。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

(四)坚持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对青年学生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坚持通过宣传教育,灌输正确的思想,要坚持对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正面教育,除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外,还要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以及民主法制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促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附件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开题报告

题目 调查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观 小组成员 组长:姜宏泽 组员:_ 徐璟 刘洋 蒋野

雷学川 杨丹 李锐 选题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新的利益关系的出现和调-,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整,围绕着人生价值观问题,在大学生思想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新的观念。在这些观念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果对此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成为适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我们实践小组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这个问题展开调查。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1日至4日 地点:十教A座、杏苑食堂、老板山读书公园、一教、学生20舍 对象:四川农业大学本科学生 内容和方法:见附带的问卷设计

调查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和方法 1.填写调查问卷前,调研人员须向填写人讲解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但不能作任何形式的引导或代填。 2.认真阅读问卷后,请按实际情况如实、客观地填写,所有项目请勿空填、可以预见的困漏填。 难及解决措施 3.保证调查样本数足够大,发放对象随机,专业-,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随机,尽量保持男女几率相等 4.尽量保证调查对象答题的客观性 同意开题。 在调查时注意安全。 在撰写调查报告时注意联系我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原理等。 任课教师意见

2011年11月24日

附件二: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针对现今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以及其对成人成才的影响,特做此次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对我们尤为重要!

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下列问题,本问卷仅做调研之用,您尽可畅所欲言。最后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完成我们的问卷!

Section A

1.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的性别

Section B

1.您学习的主要目的

A谋求理想的职位,社会地位

B期望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我价值

C不辜负父母期望,支持家庭

D为社会做贡-,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2.你选择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专业选修)的标准是

A该课程的知识对将来有用

B考试容易,老师给高分

C兴趣使然

D无所谓,随便乱选 3.您对待平时考试的态度

A平时用功,融汇贯通

B考前拼命,高分就行

C心态平和,但求及格

D.懒得挣扎,挂科没啥 4.您对大学生活的看法

A.很愉快

B.愉快和焦虑并存

C.压力很大,前途无望

D.麻木

E.不知道

5.您觉得目前您是哪一类大学生?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C.无所追求,随遇而安,过一天算一天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不为将来担忧 6.你参加社团、比赛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B.兴趣使然

C.得奖拿综合测评分奖励

D.为日后增加求职资本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结识更多朋友

F.不喜欢参加活动 7.你觉得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事

A加强英语、计算机、第二外语和其他实用性知识的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B获得较好的成绩,评选奖学金、出国、就业时有优势

C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赛,以增加经验,培养综合素质

D培养提高交际能力,拓宽人脉,为以后工作建立人际网

8.下面哪句话最适合您?

A有梦想才有理想

B人生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生态度

C只有运气和勤奋结合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D人的生活怎样,关键是自己创造自己,外界对你的帮助是无意义的

9.您平时消费的方式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能省就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

C.盲目攀比,毫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它

10.您每月的生活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多选)

A.伙食

B.交通﹑通讯

C.服装﹑饰品﹑化妆品等

D.学习费用

E.上-,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网消费 F.娱乐﹑交际

G.恋爱

H.其它 11.您做过兼职吗

A.做过

B.没做过,但条件满足会去做

C.没做过

D.接触过,但半途而废 12.您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看法

A应该的,不谈恋爱大学不完整的

B不刻意追求,遇到合适的可以

C应以学习为主,不应该

D无所谓

13.您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是

A.家庭背景B外貌英俊/漂亮C有能力有才艺D品德素质高尚E.志趣相投F其它

14.您做事情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吗?

A.必须坚持

B 碍于情面,迫不得已

C有好处时,放弃原则

D涉及自身利益时考虑屈服

15.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趋向于

A实用化

B功利化

C前两者都是

D崇美尙真

16.你认为大学生学习功利性的原因是

A就业压力的影响

B社会风气的影响

C其他人影响

D教育制度本身的影响(如热门专业、热门学校的出现)

E自身要求太高

17.您认-,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为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有必要吗?

A.十分必要

B.必要的

C.不必要的

D.很不必要的 18.您认为青年人怎样才算是尽社会责任的表现?

A 满足家庭需要

B 尽力读书或者工作

C奉公守法,有公德心

D关心社会,响应国家号召

E主动纳税

D不清楚

19.您如何看待生活中路边的行乞之人?

A.确实生活有困难,会施舍

B.是假的,肯定不会施舍

C.即使有怀疑,还是会施舍

D.根据他的行为具体分析 20.未来五年的最大愿望

A.多赚钱

B.事业成功

C.学业有成

D.家庭安好

E.生活快乐

F.身体健康

G.其他

H.无愿望 21.您认为人的尊严和金钱的关系

A.人的自尊重要

B金钱重要

C两者都重要,但绝不以尊严换取金钱

D两者都重要,为了金钱可以失去尊严 E两者都不重要 22.您判断人身价值的标准

A.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

社会地位的高低

C.金钱的多少

D.说不清 23.您觉得妨碍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多选)

A.个人能力

B.财力 C.学历 D.人际关系

E.家庭背景

F.政府政策

G.其他 24.为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您认为高校应采取的措施。

-,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