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实用31篇)

时间:2023-12-15 08:09:15 作者:admin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篇

一、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监督检查减负和增效情况。认真落实一科一辅,杜绝多辅。

2、配合教务处做好教学日常检查和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监督检查课、课、作业和批改的准备情况。杜绝上课不备课,上课无特殊情况就坐,上课接手机,上课玩游戏的现象。

3、继续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开展中期质量抽检活动。

4、加强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的培养。

5、监督检查教研室、筹备组的活动。

6、监督检查学生社团的活动。

7、重视毕业班教学,复习备考,做好模考分析和反馈。

8、配合区督察参加讲座,指导教学工作。

二、监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定》精神,作业的轻重和难度应适当。小学一年级没有写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2、根据全区《课堂教学常规实施办法》精神,希望教师能及时批改作业,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配合校长办公室和教务处开展推门听课活动,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开展评课讨论活动。

4、教研组、备课组、学生会要做好“四个决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演讲者或主持人、活动前计划并通知、活动后总结、及时上传相关材料。社区活动将是这学期的重点。

5、毕业班的新班级应该在5月初结束,第一个模式在5月中旬举行,第二个模式在6月初举行。

3、监理工作日历。

二月:

1、超周班和学科规划检查;

2、了解教研组、备课组的.规划。

三月:

1、督促青年汉语教师开展白板应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2、监督社区活动的正常开展;

3、了解教材使用情况和星月书店开业情况;

4、欢迎区督学组来学校考察。

四月:

1、督导第17届家长开放日;

2、中期抽样和总结反馈;

3、期中教学定期考试;

4、督促青年数学教师开展白板应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5月:

1、督促综合学科青年教师开展白板应用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2、毕业班也一样;

3、监督和指导艺术节活动的正常开展;

六月:

1、毕业班第二模式;

2、开展评审和讨论活动;

3、期末教学定期考试;

4、配合教学部门和教研组做好最终质量检查和总结反馈活动;

七月:

1、配合招生工作;

2、暑期配合校本研究。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篇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真情关心、大力支持,全社会共同努力,教育系统教职工奋发进取,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生均经费有较大提高;突出民生导向,建立了从学前到高中比较完整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教育公平取得积极进展;注重内涵发展,教育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迈出新步伐,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和好做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整体提升;积极深化课程改革,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总得看来,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能上学”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教学点问题、择校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教师师德问题等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人民期待相比,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何坚持教育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确保“一个不少,人人都学好”,需要我们潜心思考,认真研究,科学谋划,下大力气解决。从全省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整体战略中把握教育,我们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从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下审视甘州教育,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还有诸多的不适应;从人民群众的期盼中审视甘州教育,群众对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仍然较低;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视甘州教育,我们距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尚有差距;从队伍建设审视甘州教育,教师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深化改革的广度审视甘州教育,教育改革的步子还不大;从教育发展环境审视甘州教育,教育基本是一条腿走路,出力不讨好;从实现教育治理的目标审视甘州教育,教育还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在招生入学方面,有的学校没有做到划片就近入学,“小饭桌”、跨区域、跨乡镇招生的现象依旧存在;在课程安排方面,有的学校总课时安排墙上一套,执行的是另一套;有的学校音体美课程开设不足、有的纯粹没上等。此外,一些学校在常规管理、校园安全、政府责任落实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校内减负、校外加负”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亟待我们去正视、去思考、去解决。为此,我们一定要头脑清楚,认清形势,紧抓新机遇,充分利用新条件,妥善应对新挑战,努力创造新优势,攻坚克难,为实现 “教育强区梦”而不懈努力。

二、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考

根据目前的现状,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教育兴区战略和教育强区战略,紧紧抓住新机遇,最大限度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施“九大提升工程”,启动开展“八项改革”,分步实施“八项发展项目”,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公平公正,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努力打造甘州区“美丽教育”品牌。

1.聚焦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实施九大工程,全力提升教育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着力实施诚信教育工程,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美丽学子。以诚信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以诚信教育为抓手,真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以诚信教育为出发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实践教育体验;以诚信教育为落脚点,广泛开展“三爱”、“三节”活动,引导学生真诚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设青少年道德讲堂,培养有责任感、懂礼仪、讲诚信,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心灵美雅的一代新人。

二是着力实施健康校园建设工程,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建设一批美丽校园。全面推进校园快乐一小时体育活动,每一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启动中小学生综合体育运动会、足球等单项体育项目竞赛活动;推进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或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三是着力实施艺术科技教育工程,提升师生的艺术和科学修养,培育一批爱美学子。加强艺术教师培训培养,开齐开足艺术类课程;探索建立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艺术和科技教育体系;建立丰富的师生艺术社团、科技创造社团。学生在校期间学会1到2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加强书法和民间艺术教育,广泛开展艺术和科技展示活动。

四是着力实施师资能力培养工程,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成就一批美丽教师。强化师德建设,制定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好师资培训项目,着力加强名师、教研和学科骨干“三支团队”建设;建立甘州区名师工作室,建立学科和师德教育专家库,实行教师梯队成长,力补农村教师能力“短板”,努力建设一支形象儒雅、言行优雅、情趣高雅、博学多才的教师队伍。

五是着力实施减负工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轻负担、高效率的和谐育人环境。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教案改革,聚焦作业创新,聚焦微课堂,聚焦微课题研究,研究制定甘州区减负增效实施意见,全面减轻教师、学生过重负担,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营造快乐成长的育人环境。

六是着力实施特殊需要教育工程,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确保人人成才。健全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关爱服务体系和支援体系;坚持差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科以外的多元智能,着力教育学生认识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坚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办法,兜住知识底线,实施特殊照顾和支援,努力让每一位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优异的发展和表现。

七是着力实施阅读工程,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树立一批最美书香校园。持之以恒地推进阅读工作,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校园读书活动,以书育人,以书启智,以书养德;推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读书十佳”创建活动,着力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创建学习型机关、书香型校园和文化型家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八是着力实施“一校一品”工程,整体提升学校品位,构建最美教育文化。坚持文化育人,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建设,倡导建立个性鲜明的教育文化系统,形成富有特色、立足实际的教育文化,推进“一校一特色”创建工作。

九是着力实施“家校”共建工程,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培养一批最美家长。建立健全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家长培训工作,建立甘州区家长咨询委员会;探索建立家长义工制度;建立家长、学生申诉制度,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家长主动参与校园活动,倡导家长评价学校发展。

2.聚焦关键领域,积极推进八项改革,集中力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教育改革纵向推进。

一是积极深化评价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成立社会评议教育和学校委员会,建立完整的社会评议学校和教育制度,教育质量接受社会检验,教育决策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学校检查归口管理;积极建立中小学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高中学生学分银行,以评价体制的改革推进教育综合领域的改革。

二是积极推进督导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并能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建立政府主导、骨干参与、社会各界组成的督导团队,提升督导权威;推行“大区域分片、责任督学挂牌”管理制度,实行“权责双向”分担机制;实行督导结果公开制度;推进学校发展性评估、热点难点问题专项督导,引导学校依法运行、良性竞争。

三是积极推进队伍管理制度改革。有步骤推进校长任期制、聘任制,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激发校长工作积极性;全面部署并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大支教力度;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着力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深入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农村教师周转房计划和教师两年一次健康体检计划,全力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及时从严处理严重违反师德事件,开展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四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推进中小学城乡同步备课系统建设。积极探索,鼓励试点,积极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多元化的生态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推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三大转变”;大力倡导“尊重、发现、关怀”的课堂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合作参与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坚持启发诱导,坚持以学导教,以学促教,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育坚定的学习毅力,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五是积极推进校本课程改革。围绕国家课程,按照学生实际需要,拓展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渠道,鼓励教师发挥专长,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研发和实施工作,积极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帮助;加强推进兴趣活动社团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丰富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力争形成“一校一本”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品位。

六是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围绕落实办学自,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初中升学招生办法;落实好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牢牢把握各类命题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学校和家庭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向综合能力提升方向转变。

七是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体化发展改革。进一步推行“互帮互助,以强带弱,对口支援”城乡学校共同发展模式,推行区域中小学共同体发展计划,实现管理的同质化,推进实现区域内每一所学校向特色化、内涵式发展。

八是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以第一幼儿园为中心,分片组建四个学前教育发展联盟,推行一体化管理,确保科学保教,办出水平,促进儿童“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切实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难题。

3.围绕热点难点工作,启动实施项目,以项目推动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启动实施标准化建设项目,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投入,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小学实验室装备计划,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艺术教育设施配套计划,办好村小和教学点,确保城乡中小学达到经费投入、办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水平、教育机会、教育质量“六个一样”标准。

二是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办好每一所幼儿园。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乡镇改扩建幼儿园,促成新增学位稳步增长。坚持以公益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民办幼儿园。加强科学保教,着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三是启动实施高中教育发展项目,提高区域高中教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大力扶持职业高中品牌学科建设、推进职业高中教师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出台新一轮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意见,探索特色化发展导向及评价新路径,促进普通高色发展。

四是启动实施教师培训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整合教师培训基地与教研、电教等力量,创新培训模式,全面实施校本研修提升计划、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计划、千名青年教师体育和艺术素养提升计划、百名专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计划、百名骨干班主任培训计划、百名名师和名校长助力农村教师成长计划等六项行动计划,全力推行“行政+基地+学会”教师培训模式,推进教师校长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加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一体化发展。

五是启动实施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建设甘州区教育系统数据中心,实施“宽带网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通计划;集中力量开发推广优质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完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启动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六是启动实施学业监测和评价项目,构建科学的质量观。积极和国家、省上对接,制订小学学业质量监测和评价办法;研究制定甘州区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办法;改进考试内容和办法,全面推进各类学科质量不定期检测工作,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七是启动教育交流合作发展项目,着力提升甘州区教育的知名度。拓展教育开放的空间,下力气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知名中小学、幼儿园的对接和合作;建设相对稳定“省外师资研训基地”;定期聘请一批公认的、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家和学者来我区讲学与合作科研,探索实施全区大中小学校长和青年骨干教师省外培训计划,积极拓展空间,有计划地实施名师境外培养计划,全面提升甘州区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3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 可持续 成效 困难 对策

北京服装学院自2011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成功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后,学校系统研究中外服装纺织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背景和方式以及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和完善服装纺织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提高学校工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近两年的探索,不仅取得了一些成效,更重要的是对“卓越计划”可持续实施的困难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审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效

“卓越计划”的实施使学校人才培养思路更加清晰。学校坚持“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将提升工程技术对艺术设计的支撑作用,培养具有交叉性特点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卓越计划”的目标重构培养方案,突出三个鲜明的特点: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办学特色;以企业实训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人才培养指向国际化。

“卓越计划”的实施使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大课程体系的整合力度,注重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安排更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聘请企业方面的高级技术人员讲授部分相关专业内容,强化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了解了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技术需求,进一步密切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深入。

“卓越计划”的实施使师资结构得以改善。学校积极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工程项目或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面向社会、行业和企业聘请高水平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使师资结构得以改善。

“卓越计划”的实施使人才的国际化培养获得强化。学校分别组织专家赴法、英、德、美等国家考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工程师培养经验,使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国际接轨。根据国际认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并将国际化的工程知识融入课程内容,学生毕业后将具备国际工程师认证条件。

“卓越计划”的实施使学校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建立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联合培养企业质量反馈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利用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对参与“卓越计划”学生的考核与评价机制;通过联合培养企业质量反馈体系,收集参与联合培养的企业对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培养和评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并整理学生对联合培养的企业所提供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的评价与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社会评价体系则帮助学校根据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及各阶段的分目标。

“卓越计划”可持续实施所面临的困难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确实得到较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然而,随着工作逐步推进,一些问题亦随之显现,在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等四个方面都存在影响“卓越计划”可持续实施的困难。

1.高校面临的困难

“卓越计划”的实施,旨在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人才观念,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如仅出于“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的需要而参与,则很难保持“卓越计划”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国家对“卓越计划”的支持力度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高校的参与热情,毕竟这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迫切需要辅以国家的财政政策和人事政策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才能更好、更顺利地推进。此外,校外学习与校内学习的合理分布和有效衔接给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诸多管理和实施上的难题,需要各部门协同创新、有效配合,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多方面支持“卓越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面临的困难

“卓越计划”致力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积极向“双师型”转变,以满足“卓越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要求教师能够自觉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满足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的需要;要求教师主动加强课程设计及评价方式设计的配套改革,以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上述变化:首先是对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挑战,迫使其走出“象牙塔”,努力建立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其次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呼唤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再次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不仅挑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会因现有管理制度与教学需求的冲突而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工作困扰,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学经费使用、学生实习安全、教师工作量计算等一系列后勤保障问题。

3.学生面临的困难

“卓越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这与学生争做白领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偏差,需要学生摆正心态,脚踏实地规划未来,积极参加实践环节的教学,使自身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另外,在校生大规模、长时间地进入企业实践对于学校和企业的管理者都是新课题,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建设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学生面临顶岗实习该不该带薪、实习安全如何保证、企业文化是否理解和接受等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有些解决起来还有相当的困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来面对现状。

4.企业面临的困难

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卓越计划”的最大亮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创新。目前,企业对所承担人才培养责任与义务的认识程度、追求短期效益与接待实习学生的矛盾、兼职教师的授课时间与自身工作的冲突、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双方利益如何保证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集中地摆在企业面前,会影响“卓越计划”的可持续实施。

八个“结合”促进“卓越计划”可持续实施

“卓越计划”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高教强国的重要一步。因此,在诸多困难面前更要建立其稳步推进的长效机制,从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促进“卓越计划”的可持续实施。

1.与学校内涵建设相结合

“卓越计划”强调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培养。该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师资结构,推动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恰恰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卓越计划”的实施与学校内涵建设相结合持续推进,是各高校进一步总结办学经验、提高办学水平、明确办学定位、打造办学特色的良好契机。

2.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如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竞赛和教师教科研项目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以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的现场教学模式,以名师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工作室模式等,有益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卓越计划”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带来教育教学、素质能力、学生评价等方面观念的更新,无论对工程类专业还是非工程类专业均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3.与提升学校协同创新能力相结合

“2011计划”实施后,“协同创新”成为高校耳熟能详的词汇,它所倡导的理念和要求的载体将科教兴国的国策进行了具体而完美的呈现,但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鲜有实践机会。相比较而言,“卓越计划”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涉及到校企之间、校内多部门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多种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若视其为“2011计划”的一个微观的点,将极大考验学校的协同创新能力。显然,以“卓越计划”为抓手,开启高校“协同创新”的探索,符合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益于高校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4.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高校承担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_大职能均须通过教师这一群体的活动才能够实现。换言之,教师的个人发展特别是专业发展是围绕上述四大职能展开的。“卓越计划”是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的最佳平台,教师在从事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寻找、把握科研方向,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从而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对于那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学校与社会三种关系结合得很好的教师,必然为个人的专业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学校应进一步在资源、资金、政策和人事方面为“卓越计划”提供更大的空间,逐步完善适合参与“卓越计划”教师的晋升考核政策机制。

5.与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相结合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象牙塔式的执教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迫在眉睫。“卓越计划”对“双师型”教师的任职要求,扩大了教师执教能力的外延,便于教师在后续的学习、培训或继续教育过程中主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师资知识结构的要求。学校在制定师资培训计划时,对参与“卓越计划”的教师适当倾斜,帮助其提高执教能力。

6.与学生职业规划相结合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需要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卓越计划”倡导的校企联合培养为学生铺设了进入社会、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的桥梁,提供了熟悉和体验未来工作环境、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轨迹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需要和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端正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质量。此外,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卓越计划”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评价标准,为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7.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

企业运作遵循市场化规律,有很强的功利性。“卓越计划”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就无法实施,因此,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是该计划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国家政策应予以倾斜,如财政上进行补贴或减免税,人事上对人才引进提供优惠政策等。另一方面,高校要争取主动,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遴选优质企业,如在行业中规模较大、技术水平先进、经营管理规范、影响力较大、合作关系密切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利用自身学术研究的优势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或开发新技术。尤其是行业特色型高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行业内得天独厚的条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确立它们在行业中的优势,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

8.与企业人才储备相结合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储备和补充优秀人才。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便于企业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评判,以确定其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此外,学校和企业应充分协商,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尽量为进入企业的学生创造安心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如减免学费、优先深造等,以进一步巩固校企的联盟关系。

“卓越计划”既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需求的有益探索。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国家、高校、企业三者思想高度统一、顾全大局,教师和学生勇于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迎接挑战,才能确保该计划可持续实施,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魏朱宝,刘红.“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4篇

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是强化教育学校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教风和学风的根本性好转,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和指导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学年度督导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推行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意识,坚持以“导”为主,“督”与“导”结合的原则,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行多侧面、多环节、多形式的督导,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推动良好教风、学风建设,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稳中有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工作重点

(一)教学教研工作

1、加强教师常规教学的质量督导,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对教风、学风的督查,树立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3、重点做好学生评教中问题突出教师的跟踪督导和整改帮扶工作。

4.做好对各教研室执行教学制度和计划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稳步发展。

5.结合新课标学习、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教学调研活动,加强对已经立项课题的课题研究督导。

6.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德育工作

1、每学期组织召开主题班(团)会的评比活动,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育。

2、有效组织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校本节庆活动,发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3、建立学生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5篇

为贯彻落实学院党委扩大会议的精神,按学院教务处和督导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继续全面贯彻学院和课部20xx年工作思路,结合我课部教学实际情况,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和督导,提高督导实效,完善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力争课部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目标和任务

1、日常教学督导人员和工作安排落实到位;

2、加强教学督导,指导、监控、评估教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制定并完成本学期的听课评课计划;组织青年老师开展青课赛前听课评课制度。

4、对教学督导工作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信息并提出整改意见。

5、由督向导过渡,侧重考核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

、工作措施

1、积极落实督导管理制度,督促教学管理人员详实记录。督导值班人员对检查情况要作好详细记载,并认真记录在督导笔记本上。

2、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监控督导工作

(1)及时上交学期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试卷、教学总结等教学资料,于期初和期末开展两次教学检查;

(2)全体教师听课节数参照学院安排;

3、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工作会议,每月一次;

4、教学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等负责日常教学检查(教师出勤、作业批改抽查、教案抽查等)。

5、配合参与二级学院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意见和建议给教研室和任课教师。

三、成立教学工作督导组

公共思政课部成立教学工作督导组,由课部负责人及各教研室主任组成。

工作督导秘书:李祎俐、尹喜云。

以上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课部全体教师积极配合,竭尽全力,携手共进,取得更大的成绩。总之,本期我课部将继续本着务实争先,切实肯干的宗旨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力争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6篇

关键词:护理教学;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

PDCA循环法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分为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1]。护理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2]。为了更好地规范护理教学管理工作,我院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所有护生。

2方法

2.1计划(P)

2.1.1择优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的选拔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选拔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并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护理技术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并从中选拔善于沟通、有管理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科室总带教,以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2.1.2制定教学计划

护理部根据大中专院校实纲要求,结合护生特点,制定总的实习计划,合理设计护生科室轮转表,使护生全面掌握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基本技能操作,熟悉各种操作设备和功能,了解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及最新发展动态。科室结合本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提出科室实习的具体要求,每月组织专科讲座、护理查房等教学活动。

2.1.3签定管理协议

通过签署医院、校方、护生三方协议,加强各部门监管力度,规范实习管理,增强师生的自律意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2.2执行(D)

2.2.1加强岗前培训

①带教老师培训:每年度实习带教工作开始前,护理部组织有资质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明确带教老师责任和义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②实习生培训:每批护生临床实习开始前,护理部统一组织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介绍医院基本概况,学习医院规章制度、有关法律法规、院内感染知识等。通过培训增强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强化制度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培训结束前进行入院考试,便于掌握各院校护生的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发现薄弱环节,制定合理的临床带教计划,实现个体化教学。

2.2.2实行分级管理

采取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总带教—带教老师。护理部负责制定整个带教方案,检查和监督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定期征求护生意见,及时解决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各科室由护士长、总带教和带教老师组成教学组,负责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具体实施,确保实习计划的落实。

2.2.3开展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

①护理部每月组织多媒体业务教学讲课1次,由各科护士长、总带教主讲,授课内容以各科室专业特点、操作规程及新开展的护理技术项目为主,强化护生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医院最新发展动态。②科室每月组织1次护理学术讲座、护理教学查房、技能操作培训等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更好地使护生掌握临床技能。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单一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护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护生思维能力,提高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③采用“一对一”带教方式,实行责任双签字制度,即带教老师与护生签订带教责任书,以加强双方自我管理。带教老师根据每位护生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教学。由基础的护理工作逐渐到专科性技术操作,放手不放眼,让护生参与到实践中,培养护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急能力,注重培养护生的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

2.3检查(C)

2.3.1临床教学质量控制检查护理部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计划及考核标准,定期查看带教实施情况、带教记录、护生排班表等;不定期检查科室带教方法、护生实践能力。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反馈科室;科室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认真剖析、提出改进措施,对总带教及带教老师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并汇总报护理部,护理部追踪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新问题,进入下一循环,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3.2开展评学评教活动

①护生实习情况考评。护生出科时带教组长对其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科护士长结合出勤情况、平时实习表现、实践能力,认真填写实习鉴定表;实习结束时护理部对护生进行理论技能考试,了解护生实习效果,做出综合评价。②教学质量评价。护理部对带教老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操作规范、带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护生出科前征求其对科室、老师带教工作意见与建议,及时了解护生的学习需求,反馈给科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既调动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又增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2.4处理(A)

针对教学质量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纳入科室质量管理考核、带教老师个人评定中。如一名新入临床的护生,未按规定戴口罩,进入治疗室,及时批评纠正,并按照教学管理条例,对带教老师、带教科室做出相应处罚并扣减当月质控分值,提出整改意见。每位护生出科前,进行理论技能考试,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生则延长实习时间,直至成绩合格后方可离开科室。通过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评价,对不负责任的带教老师,取消其教学资格。年度实习结束时,评选出的优秀带教老师年终予以奖励,优秀学员则在医院聘用时优先录取。同时,做好年度教学工作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以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3]。

3结果

通过对2013年6月—2014年3月我院实习的护生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顺利完成带教计划,每位护生均实现带教目标,掌握应知应会内容,理论操作考核优良率从84.6%上升到92.3%,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高,实习结束考核合格率达100%。开展临床教学质控检查和评学评教,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护生对教学管理和教师的满意度从86%上升到95%。4小结PDCA循环法其特点是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大循环套小循环,互相促进,呈螺旋式上升的管理过程[4],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法,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准确反映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信息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利于护生有效地自我管理,便于护理部对临床教学做出正确的规划和决策。

参考文献:

[1]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6.

[2]王淑香.带教护理实习生管理思路与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3(1):32.

[3]赖晓娟,黄燕梅,刘向群.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进修护士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1):99-102.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7篇

2011年我区教育发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围绕“13315”的工作思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今年,我们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科学发展,全面推进“13315”全区教育发展思路,将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教育内涵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和谐发展上来。按照“13315”的工作思路,我们将全年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一个工作主题”。即“质量、改革、和谐”的主题,全局上下广大干部教师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盯紧科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法改革和备改方法改革(三项改革)。通过“和谐团队建设年”、“两园”建设行动计划等抓手,深化和谐校园的创建,营造了宁静、有序的学校“三风”和追求质量、强化管理的教育氛围。

二是推进“三个建设年”活动。“教育管理年”扎实推进,切实加强了教育管理,狠抓了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招生入学行为规范、师德行为规范和教育收费行为规范等“四个规范”,增强了规范办学意识,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目前正力争全市“教育管理年先进区”,通过了省级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的检查验收,我区的创建工作得到了省教育厅、省纠风办、市教育局、市纠风办等部门的认可。

“和谐团队建设年”注重打造和谐团队,深化“两园”建设,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实施途径。目前,全区学校形成了风清气正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管理氛围。

实施“项目建设年”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落实市人大4号议案办理工作为重点,克难攻坚,加快了教育配建项目建设,四个项目全面竣工,其中79中、常码头中学、天顺园配建学校(博学初级中学)于新学年正式投入使用,古田教育园年底竣工,一职教建设完成了退耕等建设任务,配合全区开发的部分学校调整整合工作全面完成。

三是实施“三项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两园”建设行动计划,学校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的乐园、教师愉悦工作的家园的目标意识不断增强,并形成激励学校自主办学、个性发展的内驱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行动计划”的实施与“教育管理年”的推进紧密结合,将实施的关键放在提高学校领导的领导驾驭能力、常规管理的水平及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上,务实管理的作风进一步增强。继续深入实施“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化水平行动计划”,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的重点放在教师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备课与作业管理能力的提高和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上。

四是强化“一项管理”。即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坚持教育教学中心,牢牢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落实到抓课堂教学、抓作业管理、抓教研质量、抓课程改革、抓科学训练等“五抓”的环节上,既坚持教学常规基本要求的落实,又注重了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方法。

五是奋力实现“五项工作目标”。五项目标即和谐的教育团队、优质的教育质量、鲜明的教育特色、纯正的学校“三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前,全区学校办学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明晰,办学更为朴实,小学盯准“一流的质量、鲜明的特色、和谐的团队”目标,中学努力实现“一流的质量、纯净的‘三风’,和谐的团队”目标,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向上的势头明显,辖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学校的声誉显著提高。

二、突出“质量、改革、和谐”的工作主题,全区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

2011年,我区教育突出“质量、改革、和谐”的工作主题,在全面推进“13315”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教育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一是科学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造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新成绩。2011年的高考成绩在2010年的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高,2011年高考全市理科前10名我区占据2席,11中成为连续6年均有学生进入全市高考前10名的极少数重点高中之一,600分以上人数总量位居全市重点学校前几位。09年我区重点大学上线人数首次突破500人大关,总人数位居全市第三,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大学录取的籍学生达到100多人,各批次保优率位居全市第一,高考三批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二。中考成绩稳中有升,普高率得以提升,一次性合格率大幅增加,省示范高中上线率明显提高。今年我区3所省示范高中招生形势喜人,一大批区内外优秀学生进入3所学校学习。在“楚才杯”作文竞赛、走进数学王国等竞赛活动中,我区的成绩保持住了在全市领先的地位,小学的优质化建设已显现成效,09年成功创建了一批市、区两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在全省“黄鹤美育节”活动中,我区报送的2个项目均获得金奖,并推荐到教育部参加展演。今年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继续领跑全市学校竞技体育,再次夺得冠军(团体总分第一、高中团体总分第一、初中团体总分第一、小学男子团体总分第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在全区学校开展了“和谐教师团队建设年”活动,实施了“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化水平行动计划”,突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在学校实行了骨干教师向社会、学生、家长承诺做师德和教学引路表率的公示制度,扩大了骨干教师支教帮教的覆盖面,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得到更大地发挥。2011年,我区新增部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近10人,市级骨干教师20余人,全区中小学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贯彻干部选任条例,坚持德才兼备,在全局公开选任4名局机关科长,提任、调整基层校级干部68人,进一步选优配强班子,增强了工作活力。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是进一步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和合作,一职教中外合作办学有了实质性进展。区中法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基地正式揭牌。目前,就营销专业、酒店管理等专业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并积极探讨中法职业学历教育衔接方面的合作。

四是坚持人本理念,全系统安全稳定得到全力保障。坚持抓实安全一日常规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抓住了阶段安全管理的重点,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举措有力,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得到有效控制,加强师生校外活动安全管理和校内活动管理,加强建设项目学校安全管理,确保了安全施工及过渡学校过渡期间的师生安全。认真细致地做好稳定工作,稳妥地解决了几个突出的问题,确保了全系统的一方稳定。

五是坚持教育为民服务的宗旨,民生任务和十件实事产生良好社会效益。认真落实教育的各项民生任务,完成全区“十件实事”的办理。15所中小学计算机室免费定期向社会开放,8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及设施常年坚持免费对学生、家长、社会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加大扶困资助力度,2011年,全部免除学生借读费,惠及万余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全部免除义务段学校学生学杂费,学生上学不再有城乡差别;资助困难中小学生6592人,资助金额元(其中义务阶段4572人次,金额521460元,普通高中阶段2020人,金额元);对中职贫困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3330450元,共计发放5895人次,切实保障了全区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失学。

六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效明显,各项工作取得好的进展。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形成促进教育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内涵发展的能力。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得到区委的好评,活动经验在全区大会交流。以深化党务公开为抓手,完善党员发展“四制”,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六个一”活动为抓手,加强廉洁教育和廉政制度建设,巩固市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的创建成果。我区承办了“1+8”城市圈廉洁教育进校园展示推进会,教育所形成的廉洁教育模式和品牌特色,得到了省监察厅、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以迎接新中国60华诞为契机,开展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红色经典歌曲人人唱”,进一步激发了全局师生爱情情怀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

三、深化资源整合和优化布局结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1年,围绕“五化”目标,全区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小学、幼儿园优质化建设取得突破。全面开展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首批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成功创建,星火小学、崇仁二小、太平洋小学立足校本,科学谋划,提高质量,打造特色,创评工作得到专家评估组的高度肯定。同时,注重发挥首批特色校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批小学正在努力创建一流质量和鲜明特色。

我区学前教育也在探索优质多元化发展的路径,凸现科学管理成效和办园特色。今年,我们积极规划幼儿园布局结构,正在按照高品位、高标准的要求,筹办同馨花园配建幼儿园,力争1—2年内,形成东、中、西部优质幼儿园合理分布,民办、公办幼儿园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我区第三轮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借助全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策和市、区大力扶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79中、常码头中学和天顺园配建学校以全新的面貌实现新学期开学。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也加大了力度,校园文化建设坚持高品位、高水平配套,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高中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内涵发展得到深化。在完成我区高中布局优化调整以后,高中学校深化内涵发展,研究管理,务实办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中学校在全市的影响和在辖区老百姓心目中的声誉,我区几所高中高考成绩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市同类学校的前列。43中整体改造项目也提到了议事日程,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职业学校集团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随着一职教中心新建项目的推进,我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步伐加快,一职教中心与法国维也尔省合作办学意向已确定,区中法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基地正式揭牌。下一步,将正式启动职教资源整合,通过资源置换,筹措新一职教建设经费。此外,实施“实训基地工程”,完成了汽车应用工程学校实训基地建设。

2011我区教育发展形势良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要求还有距离,离全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还要一定的差距,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不断凸显,需要全区教育战线的干部、教职工继续发扬教育的“五种精神”,励精图治,克难攻坚,加快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12年,我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如下:

一是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教育强区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要擦亮品牌,发展特色,发挥示范园引领,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努力提升办园水平,跻身全市学前教育先进行列。小学要坚持“爱心、童心、细心”的育人理念,努力创“一流的质量、鲜明的特色、和谐的校园”,加快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步伐,完成15所优质学校建设目标任务。中学要盯准“一流的质量、纯正的三风、和谐的校园”目标,以教学与课堂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认认真真落实教学常规,稳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不断实现中考、高考终端质量的提升。职业高中要抓住职教集团建设契机,加快专业优化整合和品牌专业建设,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档次。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8篇

一、督导目的:

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需达到一致,真正使课堂教学研究成为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立足点和动力,从而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二、督导内容:

本次督导仅限于课堂教学督导方面,重点评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采用、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组织能力、目标达成情况五个方面,同时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等。

三、督导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培养教师,始终把教师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成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使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以发展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以服务意识帮助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发现、帮助与提高为目的。

2、科学督导,实事求是。根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尽可能使评价客观、公正、准确、有导向作用,真正达到发现、帮助与提高的目的。

3、坚持“督”、“导”、“研”相结合。教学督导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引导教师自我成长,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所以,督查是形式,指导教学和研究教学是本次督导的核心工作内容。

四、督导程序:

(一)准备与自检阶段 9月—10月

1、各教研组认真研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评价内容。

2、各组根据评价标准推出组内研究课、示范课,供全组成员学习、研讨。

3、各组进行自检工作,特别是帮助经验不足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争取在督导工作中人人达到优秀。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9篇

关键词:“硕师计划”;实施情况;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77-03

一、“硕师计划”实施情况及培养模式的调整

“硕师计划”是专门为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制定的一项政策,主要是选拔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经推荐免试将其录取为“硕师生”,并与各省、县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签约,正式聘为编制内教师,让其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县学校任教。“硕师计划”启动以来,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开始实施,累计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已达86所,承担“硕师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多达73所,共有9000余名优秀本科毕业生赴部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中学任教[1]。“硕师计划”的实施增加了农村教师的数量,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了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农村的教育质量。截至目前,“硕师计划”的实施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试行阶段(2004至2005年)

试点工作主要在中西部19个省(市、区)进行,共有33所高校参与了推荐免试工作,有21所高校承担了培养任务,吸引了1 125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到291个国家扶贫县高中任教,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2]。“硕师计划”的培养模式为“1+1+1+2”。即第一年,经推荐被免试录取的“硕师生”到签约扶贫县高中任教;第二年,“硕师生”到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注册学籍,采取脱产的形式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三年,“硕师生”在任教学校工作的同时,继续学习研究生课程,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撰写和答辩,论文通过后,方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明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第四、第五年,继续在任教学校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2.推广阶段(2006至2009年)

2006年,教育部在其公布的工作要点中强调指出,要“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的规模”,并认真总结了“硕师计划”实施两年来的经验,在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政策,扩大了计划实施的规模,将服务范围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学校,以中学为主。同时将培养模式调整为“3+1+1”。即前三年,“硕师生”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第四年,“硕师生”到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注册学籍,通过脱产的方式学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第五年,“硕师生”返回任教学校,在工作的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任务,并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通过答辩后,由培养学校授予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为其颁发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

3.完善阶段(2010年至今)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扩大“硕师计划”的招生规模,并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结合实施。同时,对“硕师计划”做出了如下调整。一是服务范围由部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大到所有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二是培养模式由“3+1+1”五年制改为“3+1”四年制(前三年在任教学校边工作、边学习,第四年到培养学校脱产学课程,完成论文答辩)。三是“硕师计划”与“特岗计划”相结合,凡被录取为“硕师生”的学生均可同时被聘为特岗教师。四是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和承担“硕师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在数量上均有所增加。

二、“硕师计划”实施的成效及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硕师计划”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吸引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此,该计划得到了各省(县)教育行政部门、各培养学校和农村任教学校的高度重视。在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应坚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阳光推荐,公平选拔,积极接纳,合理使用”的指导思想。 实施该计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农村贫困地区学校输送了一批本科毕业生,解决了农村教师匮乏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学科教师紧缺的困难。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拓宽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三是成功探索了一条为农村学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有效途径[3]。

在我国,“硕师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的工作,在政策导向、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实施的重点是把培养质量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大量的教师,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自“硕师计划”实施以来,所培养的“硕师生”总体质量偏低,与培养目标之间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0篇

教学督导处是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部门,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以及院教学评价系统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工作。而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作为二级督导机构成员,理应在督导组长的带领下,担负起学院二级督导的光荣职责,认真负责,切实做到:

1、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相关教学信息,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问题,为教学部门提供必要的服务;

2、定期或及时向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情况、通报督导工作相关信息、反馈意见,协调对全院教学工作的适时调控;

3、维护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正常运转,协同有关方面对教师进行教学业务考核,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效率等;

4、积极开展业务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和质量;

5、为教学基本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方案,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有关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为保证上述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电信学院二级督导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新模式。

采取“统一安排、分散实施”的工作方式,全面的、有层次的、协调的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督导作用。同时,督导工作紧紧围绕教学这一中心,既关注课堂教学质量,也重视课外辅导工作;既评估教师如何教,也检查学生怎样学;既督导教学一线,也检查教学管理。努力从教与学、教与管多个方面研究解决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切实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加强教学督导宣传,促进督导工作交流。

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宣传介绍教学督导工作和教学督导组成员;组织教学督导组成员到兄弟学院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兄弟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先进经验。

三、努力开展教学研究,致力教学工作水平提高。

作为教研室主任,要立足教学一线,密切联系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智囊作用,为学院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作为二级督导组成员,要结合学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学院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四、加强监督考核机制,有效解决教学问题。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1篇

指导思想

工作要点

一、突出质量中心,齐心协力抓备考,全面落实教学质量既定目标。

1、明确质量目标。2011年中考确保全市前五,全市前100名达到8人;中学、陈小教育质量综合评估进入全市前六,陈店镇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总积分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各级各项竞赛不掉项,力夺高名次;初级小学质量综合评价各项指标水平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学科合格率、优秀率以及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全镇中小学素质教育工程全面推进;教学装备大为改观,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有较大提高。

2、精细教学管理。一是认真落实《课程方案》,切实做到学科教学无主次之分、无长短之分。教学课表做到“三个吻合”。即:课节与《国家课程方案》吻合,课表设置与中心学校2011年秋《关于课表设置与作息时间安排的意见》吻合,课表科目与教师实际教学记载吻合。学生学习与实践活动两不误,特别是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理化生科实验操作、阳光体育锻炼活动。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继续完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做到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有结帐,其结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的主要内容。三是充分发挥教师潜能,合理安排教师任课,加大薄弱年级和薄弱学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教学的稳定提高和中学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的应考工作(政治、历史、地理改为闭卷考试;英语口语测试),学校适当予以倾斜扶持,逐步实现学科教师专职化。学校对薄弱年级学科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帮助分析问题,加大整改措施,落实改进意见,力求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学生整体进步。

3、优化备考策略。一是多渠道、多方式不失时机地进一步统一提高全镇教师对质量工作的思想认识,树立“质量为大,质量为先,质量为狠”的观念,把提高质量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镇、为陈店人民谋福利的大事来抓,摒弃高调空谈,推崇真抓实干。二是组织好非毕业(结业)年级学年度学科镇级调研考试,全力搞好毕业(结业)年级学科市统一调考和非毕业(结业)年级学科抽签检测迎考备战工作,把考试作为学校重大的育人活动和手段,充分彰显学校考试的教育本质功能,让师生得到诚信、守纪、公平、求真的教育,狠抓考风考纪和考试规范,以严肃的考风促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抓实学月学科知识过关检测分析,结业业(结业)年级学年度学科调学生体育项目学段达标校级竞赛活动;开好质量分析会,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评价、导向功能,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促进全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三是学校依据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结账方案》,分解、细化各类质量目标,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年级、到班、到组、到人,做到人人有目标,班班有目标,科科有目标,实行教学质量捆绑结账制,质量结账到班,结账到年级学科组。实行质量过程问责制,做到非毕业年级和毕业年级同样待,考查科目和考试科目同样抓,实行奖优罚劣,拉开奖励档次,重奖学校质量有功之臣,达到目标评价、目标Ji励的作用。四是学校组建备考专班,制定备考方案,明确分工,理清职责,包科蹲点抓备考,深入课堂抓备考,深入学生抓备考,深入教师抓备考,实行同奖同赔,捆绑结账。五是抓实集体备课,努力做到独立钻研、集中交流、因人而异、取长补短、反思完善,不断改进,充分发挥学科组全员的智慧,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精细备考,提高平时备考的效率和质量。六是学校依据校情班情,开展扎实有效的培优治跛、培优辅差活动,确保小学生合格率、中学生优秀率达标,确保校与校、科与科、班与班之间基本平衡,全面提升全镇的整体质量。七是加强备考的巡查与调控,年级力求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备考计划,统一备考进度,统一备考资料,统一备考检测与分析。及时反馈信息,商讨改进办法,做好查漏补缺,确保环环相扣,步步落实。

二、强化教师研训,多种途径促发展,确保教师业务素质有新提高。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动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求实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核心,确立目标,严抓三项制度,落实四项工作。

1、一个核心:以教学工作为核心,高举教学质量大旗,明确我校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全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

2、两大目标:一是整体提升,力争使我校注要学科质量总体进入全市中游水平。二是找好个别突破,主要是中考品均成绩进入全市中游水平,各学科竞赛成绩要有明显提高。

3、三项制度:即质量问责制度、教学成绩奖惩制度、行政听课制度。

4、四项工作:即抓队伍、抓教研、抓课堂、抓辅导。

三、具体措施

1.全面动员、强化意识

在总结上学期我校质量情况的基础上,寻找差距、反思不足、Ji发全校教师的质量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的严峻形势和主要任务,Ji发全校师生的工作热情、群策群力、以饱满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学习中。新班子组成后,早开学初召开的教学工作会、毕业班教学工作会和教研组工作会的基础上,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安排本学期的质量摸底监测和各科竞赛活动,培养良好的学风。把住质量的认识深入到全校每一名师生的心中。

2.质量问责,强化管理

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大价值取向是获得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一个部门、一位教师工作优劣与否的主要指标。为强化全校领导的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我校由一把手校长统领全盘,表现副校长具体分管,教导处组织落实。在此基础上,学校实行质量问责,把教师按年段分组,从上到下,逐级明确质量责任,上至分管教学副校长、主任;下至年段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均不例外,都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

3.“推门听课”深入课堂

为了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现状,采取不打招呼,“推门听课”的方式,确保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行政领导认真完成每周的听课节数。

4.关注教育教学流程管理

备课、上课、作业阅评、考查和辅导是课堂教学工作流程中最主演的五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我校将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检查制度。由教导处组织“月查”和“季查”。检查结果及时记录。及时做出处理意见。认真做好“三生”质量提升工作。做好“三生”档案和辅导记实。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5.突出重点,抓好“月考”

质量调研是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奖优罚劣的主要依据。我校继续实行月考制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月考效果,我校队月考工作进行了一番调整。确定了两个重点:一是六年级的毕业质量。把语、数、外三门学科作为重点。二是九年级的中考质量。抓好“中考”总复习工作和模拟应考工作,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6.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

为配合“月考”制度的开展,本学期计划开展各年段、各主要学科的竞赛活动,选拔和培养各学科的优秀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科知识竞赛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奋斗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自悟和创新能力。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3篇

根据[2006]38号文件精神,我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即“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部署了我省招生管理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在加强招生管理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

一是切实实行“三个严格”,加强招生计划的制定、管理和执行工作。严格制定计划。严格按照国家核定的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下达各分学校计划,不超计划下达,不跨越隶属关系下达。严格管理计划。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工作,按照教育部网上管理计划的要求规范操作,加强计划监督。严格执行计划。要求招生部门严格执行下达计划,严明录取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做到不擅自超计划投档、无计划投档。严明招生工作纪律规定,不允许擅自突破或无计划招生,坚决制止自行组织招生的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计划招生和超计划招生的,及时进行查处和纠正。

二是抓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要求招生部门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开透明招生工作体系,接受社会监督。对高考和招生录取中的各种舞弊行为,要依法严惩。同时,坚决制止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高校招生,严格禁止与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关的乱收费。

三是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省上成立由省纪委、教育厅、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招生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各高校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了招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夯实责任,落实到人。

(二)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措施: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特别是实验与实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本科生科研活动,建立学生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实习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强化教学管理,改进教风和学风。完善教学名师奖励制度,推进教授和名师上讲台讲授本科生基础课。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教学评估制度。加强重点专业、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举办“西部大讲堂”,设立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和青年导师培训中心,建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基地和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评选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开展学位授权点评估,进行研究生课程质量监测,加强和完善陕西学位与研究生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分类指导,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求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结构,大力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各方面发展的急需人才。坚持招生计划与高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就业情况相挂钩,引导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实施_985工程”和“211工程”,努力建成若干所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建设一批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学科和急需学科,使高校成为解决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加快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构筑陕西高等教育自主创新平台。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师资培训和引进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新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新人的扶持培养,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积极推行和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二、关于2008年招生计划管理工作情况

2008年,教育部共下达我省普通本专科计划万人,较上年增长%,其中普通本科计划万人,较上年增长%,高职(专科)计划万人,较上年增长%。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计划下达分学校计划,没有超计划安排。截止目前,我省共落实生源计划万人,较去年增加万人。其中本科万人,较去年增加6808人,高职(专科)万人,较去年增加6552人,单独招生4863人,较去年减少1269人,高考录取率为506%,较去年增长2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录取率57%低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下达高职对口招收中职生、五年制高职和普通专升本计划,均未超计划安排。

为了确保今年招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我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对高校招生章程、特别是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招生简章和广告宣传的审查监督。我们组织人力,对省属高校的招生章程进行了逐一审查,对不符合招生政策规定的,要求学校重新修订。同时,与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对民办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宣传进行全面审查,对没有通过审查的,禁止其对外。审查后,我们向社会公布了今年符合招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名单。我们还组织人力对民办高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广告和招生宣传资料情况进行了检查,对一些在广告和宣传资料中不按备案内容的,省教育厅及时作出通报,督促其改正。

采取措施,防范中介招生和违规招生、体制外招生。我们加大了招生考试政策宣传力度,教育考生和家长以平和、理智的态度对待高考,了解和掌握现行招生考试的相关政策和录取规则、程序,尽量消除中介招生活动赖以存在的市场。同时,我们规定,任何高校不准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组织、参与招生,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做虚假招生宣传,严禁违规录取考生,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学校,我们将严肃处理,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为规范独立学院招生管理,我们规定。所有独立学院的申办学校必须全程参与和监督其招生录取工作。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从2006年起,我省停止了部分中职学校同普通高校联合举办高职教育形式。对之前以联办形式招收的学生,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落实阳光招生的各项政策。目前,我省已建立了包括网站、报纸、手机短信、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全方位高考信息

公开体系,其中网站和短信向考生提供的所有信息全部免费。在录取期间,从公布分数开始到整个录取过程,考生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获取第一手信息,可以有效防止小道消息或中介招生诈骗。各高校也加强了校内招生网站建设,加大了公开力度。

三、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和继续教育,加强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按照教育部关于成人和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发展总要求,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将坚持大力发展成人和继续教育的方针,积极推进成人教育改革,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按照成人高等教育属性和特点,适度调减成人高校承担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任务,逐步核减成人高校举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校数和招生规模,促进成人高校根据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时,继续开展自学考试,大力发展网络、电大等现代远程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多样化、低成本的继续教育,为构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形成打好坚实基础。

对未能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我省出台了“人人技能工程”,力争使所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面向所有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实行“注册入学”、“四不限”的办法,采取“两自愿”的原则。即凡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持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直接到省内有关职业学校报名入学,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不限应届生、不限学制,考生自愿选择学校,自愿选择专业等优惠政策。

四、当前高等学校在稳定招生规模、提高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目前少数高校规模扩张的冲动仍然比较强烈,控制计划规模的任务比较繁重。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九五”末到“十五”期间,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适应扩张的需要,我省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据统计,全省50余所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新建教学行政用房 4万平方米,新建大学生公寓万平方米,新建师生食堂面积万平方米,高校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规模的校区建设使部分高校办学资源出现相对富裕,随着国家和省上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政策的实施,部分高校的办学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闲置情况。二是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由于我省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尽管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但是生均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高校为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状况,尽量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以提高办学效益。三是我省民办高校较多,计划规模总体偏小,计划结构也不尽合理。而民办高校主要靠规模来维系学校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生存。四是部分新批准设置的高校和独立学院,计划规模偏小,增加计划的愿望十分强烈。

提高教育质量任重而道远。由于扩招,各校近年来专业增加较快,由此而引起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基本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部分高校面临教师总量和结构双重短缺的状况,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4篇

关键词:美国2013财年预算案;教育财政预算;教育改革

2012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正式向国会提交了2013财年万亿美元的预算案,较2012年增长了万亿美元,涨幅达。该预算案预计,2012年联邦赤字为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由于“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资产估值下调,使得赤字增加210亿美元。预计2013年财政赤字约为9 010亿美元,占GDP的,较2012年下降4 290亿美元,降幅达。[1]

面对经济危机的巨大财政压力,奥巴马政府在本次预算中仍然为美国教育增加资金投入,教育预算总额达69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了17亿美元,涨幅达,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学生资助、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扩大就业机会等领域[2]。奥巴马政府希冀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帮助民众获得重振美国经济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继续授权并鼓励各州、学区及学校进一步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在奥巴马总统正式向国会提交2013财年预算案的当日,美国联邦教育部根据全美教育改革的发展实际,旋即了2013财年教育财政预算,提议将2013财年教育财政经费着重用于以下四大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全美教育改革

2009年,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力争上游计划”(Race to the Top Program)。同年11月,美国联邦教育部《力争上游计划实施摘要》(Race to the Top Executive Summary),宣告该计划正式实施[3]。时至今日,该计划已成为各州努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催化剂,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已有成果的发展基础上,美国联邦教育部提议2013财年对此计划继续投入亿美元,用以支持各州和地方消除学业成就差距、增加学生学业表现的改革和创新。其中,联邦教育部还将专门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计划(Race to the Top―Early Learning Challenge),继续推进全美学前教育改革。该计划是2011年5月美国联邦教育部与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联合的一项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的部级拨款竞争项目,通过竞争拨款的形式确保专项资金的落实,促使各州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改革,提升全美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4]

为了进一步支持全国性的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教育部提议为“投资创新基金”(The Investing in Innovation Fund)投入亿美元,鼓励其发展、评估和按比例增加基于证据的各种有效改革途径,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提升毕业率,增加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工作效能。该项投资的一部分将通过“高级教育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Education. ARPA-ED)的相关工作来支持突破性学习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教育部还将“承诺社区”(Promise Neighborhoods)项目总经费增加至1亿美元,用以支持综合社区项目的深入发展与贯彻落实,帮助弱势学生克服贫穷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教育和生活成效。

二、根据劳动力需求调整职业培训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技能,帮助其做好满足雇主需要的高技能工作的准备,开展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联邦教育部提议为与劳动部联合管理的社区学院职业基金投入80亿强制性资金,以期在社区学院与工商企业之间建立新的伙伴关系,通过职业技术培训为增长迅速的行业领域培训200万名合格工人。

这些资金也将为更多的社区学院提供成立社区职业中心所需要的各项资源,为民众提供学习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的培训场所。同时,雇主们将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帮助其在修得职业技能学习学分的同时,获得相关的工作经历。该项资金也将支持新的按绩效付酬的战略,确保实习生找到固定工作,鼓励诸多工商企业在美国长期发展。

此外,美国联邦教育部还提议投资11亿美元用以支持“职业与技术教育计划”(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的重新授权和改革发展,从而在学生的学习培训与劳动力需求之间实现更加紧密的联系,并进一步加强与高等教育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才会带来教育改革的真正落实。本次预算凸显了奥巴马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教师职前培养、专业发展、薪酬激励等方面的改革加大了资金投入的力度。

为了使教师赢得应有的尊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优秀教师的指导,联邦教育部提议为各州和学区提供50亿美元竞争资金,鼓励其进一步开展教育改革,切实做好教师预备、保持和薪酬等方面的工作。联邦教育部鼓励各州和学区将该项资金用于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从而实现奖励效益和提升绩效的初衷。

该预算同时提议专门划拨约亿美元资金,用于推动“有效教师和领导州拨款”(Effective Teachers and Leaders State Grants)计划的进一步开展,为教师与学校领导创立和扩大一条通往高绩效的职业发展途径,削减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师短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资金支持。为此,奥巴马总统也提议在本次预算案中增加8 000万美元政府开支,用以提升科学和数学教育的项目。新增资金将用于培训10万名专业教师,以期实现在今后10年内培养出至少100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宏大目标。

美国联邦教育部也将为总统教学研究生(Presidential Teaching Fellows)计划投资亿美元强制资金,为参加高级教师预备计划并有志于赴高需求学校工作的有才能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同时,联邦教育部还将在现有水平上增加1亿美元,为教师和领导创新资金(Teacher and Leader Innovation Fund)投资4亿美元,支持各州和学区通过实施大胆有效的方法,改进高需求学校教师队伍的工作绩效。

四、提升大学支付能力与教育质量水平

在高等教育领域,本次预算通过鼓励开展各州、大学、家庭和政府部门共同承担责任的计划,重点关注大学支付能力与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联邦教育部将在“力争上游:大学支付能力和完成率”(Race to the Top:College Affordability and Completion)的第一年内为其投资10亿美元,借此推动各州高等教育改革,帮助更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该投资将为抑制学费增长的大学提供超过100亿美元的奖金资助,并特别为发展不利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部分,联邦教育部将为补充教育机会拨款(Supplement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Grants)投资亿美元,并为联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增加11亿美元资金,并在目前约10亿美元的基础上为帕金斯贷款(Perkins Loans)增加85亿美元资金。

此外,联邦教育部还提议为“世界第一竞争”计划(First in the World Competition)提供5 500万美元的资金,用以促进高等教育的革新,包括为那些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按比例提升大学完成率的改革实践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该预算计划将佩尔助学金(Pell Grants)的最大奖金额提升至5 635美元,帮助近1 000万名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按照总统国情咨文的精神,联邦教育部提议冻结受补助学生贷款的利率,使之保持在的水平,并保持美国机会税收抵免(American Opportunity Tax Credit)长期不变,4年来美国税收机会抵免为纳税人提供了约1万美元的资金资助,帮助其支付诸如学费、服务费和教材费等方面的大量花销。

五、总结

除了在上述四大领域展开重点投资之外,本次预算还为“大学和职业预备学生计划”(College and Career Ready Students)提供145亿美元资金,为“学校改进拨款”(School Improvement Grants)提供亿美元资金,为《残疾人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增加116亿美元拨款。对此,联邦教育部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评价道:“这些投资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学生、教师和学校,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与未来。通过这些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推动全国教育改革,从根本上增强劳动力,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报酬优厚的高需求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民众希冀通过教育改革应对21世纪国际竞争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巴马上任不久旋即提出,美国应该在未来十年内再次成为全世界大学毕业率最高的国家[5]。此次美国2013财年教育财政预算,更是凸显了奥巴马政府通过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劳动力水平,重振国家经济的愿望和决心。

参考文献:

[1]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The President’s Budget for Fiscal Year 2013 [EB/OL]. .

[2] . Department ofEducation. .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3 Budget Continues Investments to Strengthen Workforce and Rebuild American Economy[EB/OL]. .

[3] . Department ofEducation. Race to the Top Program Executive Summary.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400 Maryland Ave., ., Washington, DC,2009-11-01.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5篇

面对挑战,有关发达国家正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整体考察发达国家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趋势。

一、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致力于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2009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是:为构建未来,现在就投资于教师吧!拥有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教育体系的坚固基石,是各项改革措施成功实施的保障,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更是学生成绩提高进而最终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保驾护航者。鉴于此,即使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育预算紧缩,发达国家仍然纷纷从国家层面强调招募、培养、吸引和奖励优秀教师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巨资,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

2009年3月12日,美国在其应对经济危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愿景中,把招聘、培养、留住和奖励教师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并计划投入60亿美元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2009年5月公布的预算中宣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将增加投入亿澳元用于改善教师培训,再配合其他“提高教师质量”的全国性拨款计划(未来四年共计亿澳元),致力于构建一支强大而分布均衡的师资队伍。新加坡政府视危机为机遇,加快并扩大教师队伍招募。2009年4月14日,新加坡教育部采纳了“小学教育检讨及执行委员会”报告书里的全部建议,计划在未来10年拨款48亿元,通过硬件和软件(主要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升,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二、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让最优秀的人从教

一流的教育体系应该吸引一流的毕业生当教师。而只有设立高标准才能让教师职业更富有吸引力,才能吸引那些有才能的学生。在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中,教师都是从成绩最好的5%~10%毕业生中进行招募。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最好的基础教育系统对于谁能够经过培训成为教师都制订了严格的条件,并从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教师。各国政府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纷纷从入口把住质量关,让最适合从教的人成为教师。

在美国,为了吸纳优秀人员从教,在奥巴马的教育改革计划中,政府创设“教师从业奖学金”,并要求所有学校通过认证,并创立一个自愿的全国教学评估计划,以确保新教师都训练有素,在进入课堂之后能够开展有效教育。另外“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目前已经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每年吸引着近两万名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申请其2500个支教岗位,为美国的教育公平事业贡献力量。此外,为了让每一间教室都有好教师,奥巴马教育改革计划还提供每年高达10亿美元的服务性奖学金(service scholarships),这笔巨资可以确保每年对4万名教师的培训,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教。奥巴马还承诺,政府将为所有有志于投身教学的人完成大学教育买单。

2009年9月,澳大利亚一家“为澳大利亚而教”的非盈利组织赢得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于2010年启动的“教学创新新途径计划”(New Pathway into Teaching initiative)支持。“为澳大利亚而教”的运行模式类似于“为美国而教”,让准学士到贫困校工作两年,两年之后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或更高的学历资格证书。另外,联邦政府还计划提高教师准入标准,规定成绩最好的25%高中毕业生才有资格注册教师教育课程,同时所有准备当小学教师的高中生必须在12年级学习英语、数学和科学,以保证最优秀的人成为教师。

同样受“为美国而教”计划的启发,英国为改善薄弱校的教学,也实施了类似的“教学第一”(Teach First)计划,吸引优秀毕业生到条件比较艰苦、教学水平欠佳的学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活动。2008年6月,布朗首相宣布,扩大“教学第一”计划,以吸引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毕业生到市中心的薄弱学校任教。布朗说,到2013年,每年计划招收的毕业生人数将翻倍,从380X增加到850人。

2009年9月17日,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在每年一度的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教师――优质教育的核心》的演讲,提出到2015年,新增的万教师从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中招募,同时保留严格的教师挑选程序,除了学术条件外,还将继续考察候选者的教学倾向,以及是否具备培养年轻人的热情。

三、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灵活的师资培养策略,加速优秀师资队伍成长

面临全球经济危机,一方面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面临失业;而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却面临严重短缺。为了吸引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行业,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变通的师资培养模式,让优秀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合格教师。

在美国的教育改革计划中,奥巴马建议师资培养应广泛采取“教师职业发展学校”的模式,就像教学医院一样,让新教师在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年的临床教学实习,以加速其成长。另外,奥巴马还提议启动一整套的市区教师驻留期计划。参与该计划的教师求职者可以得到最优秀教师的指导,并且可以到与之合作的大学进行学习。他们可以获得工资、硕士学位、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两年的专业教学指导。作为交换条件,这些求职者至少要在市区学校任教四年。以期通过该计划,大大加速教师的成长。

2009年3月,英国主管学校事务的大臣吉姆-奈特也宣布了一个新的教师聘用方案,目的是吸引社会各界的杰出人士加入教师队伍。根据新方案,参加杰出教师培训的申请人可以在6个月内达到合格教师的水平,以前则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的培训。新方案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便其他行业或领域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转行做教师。吉姆・奈特还公布了一项“领导加速”计划,该计划将于

2010年9月正式启动,帮助优秀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领导者。而对于那些具备领导潜能的备选教师,将通过快速培养通道使他们在四年内成长为真正的学校领导者。

为了培育新的师资力量,促进师资队伍的多样化,新加坡教育部从2008年1月开始,提高半路出家教师的工资水平,同时给予他们更快的晋升机会,以吸引更多其他行业的人转行从事教育。另外,面对市场上大量失业的专业人士,新加坡教育部还计划招募那些具备较强语言能力的、对教学有意向和兴趣的人员进入教育行业,充当外语辅导教师,与小学外语教师形成补充。而那些具备领导和管理经验的中途转行者也可以担任副校长,充实领导团队。为了帮助这些中途转行者实现顺利转行,教育部还启动了一些新的培训计划,帮助这些中途转行者尽快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如在幼儿园实施“快速培训计划”,加速幼儿教师培养。

四、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努力为教师打造能力提升和不断进取的阶梯

好的教育体系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而高质量的教师能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并能在其职业阶梯上不断获得提升。发达国家在其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培养中,非常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为教师打造一套完善的能力提升和不断进取的成功阶梯。

美国奥巴马教育改革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参考了欧洲和亚洲一些学业成就比较高的国家的范式,宣布不仅要推行切实有效的专业发展模式,而且要促进教师的集体学习。确保其专业学习时间。另外,奥巴马还提出“教师职业阶梯计划”,该计划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薪酬也相应有所不同。对于新人职的教师,他们可以通过职业阶梯计划从初级水平提高到专业水准,从而得到长期聘用,薪酬也会增加。对于一些高级教师,职业阶梯计划同样会为他们提供进一步获取专业知识和成长为学科带头人的机会。对于一些负责指导其他教师的专家,职业阶梯计划能让他们坚持长期从教,因为这些专家获得了与他人分享经验、向同行学习的机会。最后,职业阶梯计划对在某些高需求领域(比如特殊教育和双语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会给予奖励。

作为全面改革中小学薪酬制度的前奏,澳大利亚各州及联邦政府正在努力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新的职业晋升阶梯,以回报最优秀的教师,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新方案将为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晋升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的框架,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梯包括从本科生水平教师到合格教师、熟练教师,最后到“领先教师(leading teachers)”。

2008年3月,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也宣布在全国中小学试推行“特级教师”(Master teacher)计划。在计划试验阶段,教育部将从专业知识扎实(尤其课堂教学技能强、精通本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教师中挑选180名“特级教师”。除了所在学校的正常教学外,“特级教师”将在学科教学方面帮助其他同行,如传授课程评估方法,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培训,为新教师提供指导等。在校外,“特级教师”还要承担其他工作以满足当前的各种需求,如在教师培训机构为新进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开设讲座。被选中的“特级教师”有一年的服务期,政府每月提供15万韩元的津贴。为了提高效率,在一年服务期内,他们不允许承担其他岗位工作。教育部期望通过该计划鼓励在职教师继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宣布,作为2010年教育部工作方向之一,将扩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路线,通过新设“首席特级教师”与“主导教师”两个职位,给予专业领域发展的教师更大程度的肯定,鼓励教师们积极从事教学法研究与开发,从而让更多学生受益。同时为了继续保持新加坡世界一流的高绩效教育系统的地位,教育部提出让教育者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和鼓励学校建立“专业学习小组”,为教师提升教学专业水平提供一个新途径,增强教师自身走在专业提升前沿的能力。

五、实施绩效工资制,大幅度奖励优秀教师,使教师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职业

尽管工资可能不是当前教师选择该行业的重要原因,却是众多优秀毕业生选择不从事教育行业的最主要原因。为了让教师成为更加有吸引力的职业,各国纷纷希望通过更高薪酬来激励,以保证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从事教学,而不至于让这些人都成为医生。而实施绩效工资制即是各国为解决师资短缺和优秀师资城乡分布不均衡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6篇

根据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精神,路桥工程学院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为进一步深化教学督导工作内涵建设,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督导的积极作用,提高我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现制定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如下:

一、日常巡视

本学期将由二级学院院长亲自挂帅,组成了包括教学副院长、实训副院长、办公室主任、教学干事和各教研室主任及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在内的教学巡查小组。每天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全院的整体教学情况进行普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教师有无迟到、早下课现象;教师是否按教学规范上课;教师上课状态;学生课堂秩序;其他突发事件处理等,加强对教学运行情况的了解和调研。

二、随堂听课

本学期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督导听课活动,做好听课后的教学信息和意见的反馈工作,()组织一些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开展公开课,切实提高有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文件抽查

督促各教研室期初、期中和期末的三次定期教学质量的检查工作,继续配合学院教学督导部门做好不定期有关课程教学资料的抽查工作。同时,在学期中进行教学文件专项检查。检查任课教师相关教学资料(如教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等)和学生作业的布置、批阅情况。

四、评教评学

本学期将在全院师生中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对反馈结果认真研究并不断完善,使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更加和谐、科学、合理和规范。

五、例会制度

我院教学督导小组定于每周二下午2:00召开教研室及教学督导小组例会。及时了解及分析我院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讨解决措施。

六、考试督导

我院期末考试从出卷、审卷、判卷到试卷归档整理全部提前安排好专人负责,保证各项考试工作的效果。对期末相关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对期末试卷的出卷、阅卷实行教研室、系督导小组双重审核。各教研室的期末试卷实行交叉互审。同时,系督导小组严格考风考纪,全方位参与课程考核和各种考试的巡考工作,进一步促进我系考风学风建设。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7篇

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教学督导,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xxx年工作重点》,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督导”结合的原则,在认真总结过去教学督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学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推手,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良好教风和学风建设,促进我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工作形式

主要通过随机课堂听课、实践调查、学生调查座谈、教学检查、工作抽查等形式,完成预期工作任务。

三、主要工作

(一)督教

1、重点督导

(1)针对上学期ISO检查中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协助教务科对多媒体教学实施重点监控。

(2)对上学期学生反映出课堂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进行诊断性听课。

(3)对青年教师特别是被帮带教师进行重点跟踪听课。

(4)对学院申报省级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的任课教师进行重点听课。

(5)参与学院一体化教学课堂改革实施的跟进及评估的工作。

2、常规督导

(1)教学督导员通过日常教学检查的.方式,确保每天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过周反馈及月工作简报将情况与各教学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反馈相关信息。

(2)教学督导员采取随机听课的方式,确保本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通过听课与评价,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通过采取听课后评点或书面反馈等方式与被督查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反馈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3、专项督导

(1)对教案质量和课程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对本学期期中或期末试卷等进行抽查,每学期不少于2项,并反馈相关信息。

(2)对教学改革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进及指导。

(3)通过检查开课计划与培养方案是否一致,对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督导。

(二)督学

1、深入课堂,调查学生到课、听课等学习情况,本学期不少于60次,为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提出建议。

2、通过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教学的需求,并及时向相关教学部门反映相关信息。本学期拟召开学生座谈不少于3场次,教学评议1-2次。

(三)督管

1、进一步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

一是重点督查各教学系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

二是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情况。

三是规范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督导,重点检查教师授课及计划执行情况。

四是检查系部教师传帮带工作的落实情况。

2、加强对一体化教学的督导

重点是协助教务科对各教学系一体化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督已

教学督导工作也是教学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增强教学督导工作的规范性和教学支持服务功能的针对性。做到督导有依据,处罚有标准,导引有水平。

(1)进一步完善相关督导制度等文件,使教学督导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服务化。如完善督导反馈机制;重新聘请学院教学兼职督导员,健全督导队伍管理。

(2)召开学院教学督导工作会议,部署教学督导工作要求,总结交流教学督导工作经验。

(3)规范教学督导文书、报表的格式,并推进督导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统一教学督导评价标准,及时归档教学督导资料。

四、工作要求

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对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工作展开督查的基础上,重点是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学督导员在听课过程中,应加强对教风、学风的督查,须严格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课堂教学规范、教学日历与教学进

度是否一致;检查学生的出勤、听课状态及课堂纪律是否良好等,并及时向听课对象反馈意见、建议。

(二)在完成专项督促检查(如试卷抽查、授课计划检查等)后,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各教学系及教务科反馈检查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三)在完成日常教学检查后,每周对相关情况进行汇总,并就重要问题及时向各教学系及教务科反馈检查结果。

(四)做好教学督导工作简报的编制工作,内容以听课、专项检查反馈意见或其它有关教学督导为主要内容,每月一次。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遴选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卓越计划”的全称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在面对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下,教育部于2010年6月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的重要改革项目。2011年中国计量大学作为第二批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名单的高校,相继有“自动化”“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本文将以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动化专业的运行情况,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学生选拔与管理,为学生遴选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卓越计划”特点与要求

“卓越计划”具备三个鲜明的特点,包括让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中,依据国家政策和标准培养人才以及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这就对学生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学生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要求对工程实践、工程创新与研究有较强的兴趣等要求。学校需要制订适应于学校与专业优势特色的标准课程,建立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形式,完善建设教师队伍,增加校企合作与联合培养,将工程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并逐步面向世界。

三、“卓越计划”学生遴选与管理现状

“卓越计划”学生遴选目的是提高生源质量,从“卓越计划”试点实施以来,许多专家根据其培养目标和原则制订了众多遴选方案,一类如张安富鼓励高考中成绩优异学生报考“卓越计划”专业[2]。对于试点专业生源,可采取高考录取时以提前批次统一招收,或者向全校各类专业,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统一选拔。另一类如林健提出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积极鼓励“卓越计划”学生选拔来源应具有多样性,包括从校内各个专业中进行遴选,通过加强宣传与跟进配套政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参与选拔;本科层次学生的遴选主要通过高考录取、校内双向选择、自主招生等途径。在遴选实施方案中,因招生时段的不同,主要分为采用高考录取时招生、在新生入学后二次招生两种。上述两种主流招生遴选方案各有其优缺点,但在浙江省普遍采用新生入学后的二次招生,如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

“卓越计划”的管理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传统教育管理思想、教育管理组织、教育体系上;传统教育管理思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传统教育管理M织,主要以高校为主体组织,企业参与培养过程占比小;传统教育体系方面,其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

四、学生遴选的探索与实践

1.学生遴选组织框架

为确保“卓越计划”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工作组由院长、教学分管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事宜,同时负责试点专业学生选拔与管理,积极组织校内外教学活动,对接校企联合培养。根据自动化专业优势特色,给出了“卓越计划”实施修订意见,在这个组织框架下,成立了“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的学科必修课、学科选修课改革子项目组,强化实验室课程建设,增进校企联合与引进企业导师等事宜。

2.学生遴选程序

针对“卓越计划”的特点与要求,在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意见与因素下,经过机电工程学院“卓越计划”工作组的多次会谈,确定了新生入学二次遴选招生的具体程序,包括进行新生宣讲会,令学生全面了解“卓越计划”的培养方向与目标;接着采用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进行笔试,然后根据比例确定入围面试的名单,经过面试后对入围复试的所有学生进行综合排名,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该办法在我校2014级“自动化”专业已经实施。2014年,我校“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从2014级356名学生中,采取学生自愿申请、学校择优选拔的方式遴选出了“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试点班25人。

五、学生管理的考核与改革

1.评价考核方式

遴选入“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卓越计划”的培养方案学习并进行评价考核,学生管理由学生处、教务处及相关学院等部门协调分工与管理。“卓越计划”学生学籍管理应严格按学校的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由于“卓越计划”学生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分为校内学习(3年)和企业学习(1年)两个培养阶段。“卓越计划”自动化专业不仅是校内的优势专业,并且在与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要服从企业管理规定,企业也将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进行评价和考核。

同时,“卓越计划”学生具有退出机制,若在学校学习期间成绩累计挂科两门以上,或在企业学习阶段因不服从企业管理规定,造成责任事故等情况,该学生将被退出试点班。

2.教学管理创新与改革

“卓越计划”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与改革,在教学管理思想上,应重视以人为本的观点,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应建立起以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树立面向工程实践的教育新观念。在教学管理组织上,企业作为实施“卓越计划”的主体之一,需担负至少一年的学生培养任务,应逐渐让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构建出高校和企业共同管理与负责的教学管理机制,推进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在教学管理体系上,应建立创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推动我国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六、结论

总之,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和学校的要求,针对试点高校及专业招生遴选与管理方面的现状,以提升生源质量为目的,有机结合中国计量大学自动化专业优势特色,采用入学后二次遴选招生“卓越计划”学生,同时对学生选拔过程,教学管理的评价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学生遴选与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19篇

一、保障学前教育综合奖补资金落实到位

做好2015年学前教育综合奖补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工作,按照资金使用要求,认真制定分配方案并及时申报,确保资金能按时发放。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用途的审核,确保专项资金足额使用,保证政策资金落实到位。

二、加速推进委托办园改革试点工作

督促指导广盛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制订出与康宁幼儿园“公建企办”模式相适应的幼儿园章程及系列化规章制度,尝试建立在企业管理运营下的人事和薪酬分配制度,积极探索人才能进能出灵活的用人机制,以此推进学前教育体质机制变革。

三、努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早期教育发展

巩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8%的目标。与街道社区协调沟通,掌握辖区适龄幼儿信息,做好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重视0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康宁幼儿园先行尝试开办1-3岁托幼班,探索“托幼一体”综合教育模式,积极打造更全面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四、深化幼儿教育质量内涵,提升办园品质

1.以游戏促幼儿发展,提高保教质量。各幼儿园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类游戏活动,构建游戏课程,建立指向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以此提高保教质量。结合各幼儿园游戏课程构建情况,开展园际间的交流分享活动,促游戏内涵不断深化。

2.加大教育教学常态指导力度。区教育局将依据《区幼教骨干名师教育教学常态指导制度(试行)》,组织市、区骨干名师对幼儿园常态教育教学进行指导,保障幼儿园常态教育教学质量。

3.不断提升幼儿园自主办学能力。结合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从教师发展、幼儿发展、特色发展等方面着手,基于长远,合理规划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幼儿园自主办学能力。

五、多举措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夯实教师队伍建设

1.协作互惠,构建区域学前教研共同体。发挥幼教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以骨干带徒、协作研究、分层指导的方式,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通过区域协作教研,在区与园、教师之间营造并构建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建立起互助、互托,共同依存的学习共同体,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依托教研共同体,围绕课题“在区域教研共同体中改善教师观察行为,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实践研究”,着眼于教研的实践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2.各幼儿园需根据本园实际,结合幼儿园发展理念,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及个人成长计划,为每一位教师量身定做适宜的成长道路,打造符合本园实际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区教育局将定期组织市区骨干教师跟踪了解计划落实情况。

3.以赛促培,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围绕教学、教研、微课、个人才艺等项目,搭建教师展示、互动、共进的平台,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0篇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规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

师德师风建设成果显著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过去的五年,我省持续将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来抓。

从2013年起,我省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新教师宣誓制度,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训工作的首位,保证课时、记入学分。创新师德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采取理论学习、实践反思、案例分析、专题论坛等丰富的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印发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省以乡村教师为重点,抓住庆祝教师节等契机,大力宣传全省广大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甘于奉献、默默无闻、为人师表的优秀业绩和先进事迹,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9月7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省_会主任、省委书记王三运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上表彰了在乡村从教30年的教师代表和9家长期支持我省乡村教育发展的基金会,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 针对全省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实,我省坚持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岗按需招聘”为原则,统筹实施教育部和省政府教师招考项目,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破解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通过政策引导,着力解决“下得去”的问题,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_《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2012年,省政府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师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努力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省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计划、免费师范生等项目,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011―2013年,有900多名免费师范生补充到我省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当中。2015年,通过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引进、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等项目共新招聘教师7231人。其中,招聘中小学教师2911名,幼儿园教师4320名。特别是为农村中小学补充音体美教师558人,有效缓解了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同时,我省一些地区还积极探索实施音体美教师走教,通过学生不动老师动的方式着力破解教师编制紧缺、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

五年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教育部特岗计划等实施效果明显,共招录农村中小学教师32344名,其中幼儿教师10603名,为“三区”农村地区4475所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陇原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名优教师梯队,“十二五”以来,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陇原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评选工作。

2011年,省教育厅启动了“陇原名师工程”。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中遴选产生200名左右“陇原名师工程”人选,围绕师德修养、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术研究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与高级研修、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对名师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使名师人选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所教学科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鲜明的个性教学特色,在全省和学科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和声望,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和激励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陇原名师94名,特级教师127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55 名,省级骨干教师3586名,农村骨干教师3709名。基本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名优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加速

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十二五”以来,我省教师培训工作紧抓“国培计划”契机,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据统计,2010年我省教职工总数为万人,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经过五年的发展,全省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自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以来,我省教师培训经费逐年增加。仅2015年,省级教师培训经费就达到2500万元。2010年―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亿元(2010年1700万元,2011年2200万元,2012年3700万元,2013年4600万元,2014年6400万元),共为我省培训中小学教师31万余人次。

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了“三计划和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年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省培项目和各类基金会项目等,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育管理人员等共计万人次。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国培、省培和外援基金会项目,完成了全年教师培训项目整体设计,扎实推进“三计划两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全力打好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校本与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累计培训教师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85%。

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紧扣乡村教师实际,紧密结合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在“三计划两工程”基础上,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实施了“精准扶贫国培计划三行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50人以下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培训“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让最基层岗位乡村教师开阔视野,着力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为乡村教育服务的能力、水平。

在管理方面,重心进一步下移,采取以县为单位,自愿申报、分批推进、自主规划、联合实施的方式。培训更加重视本土培训团队建设,以遴选“金色教苑”和“金种子导师”为抓手,重点支持培训基础好、热情高的地区进行本土团队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同时,严格组织招标工作,精心遴选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加强评估监测,实行第三方绩效评估。

通过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等,五年来,我省累计培训教师万人次。

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师管理体制,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

2015年,甘肃省被列入全国试点省份。2015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了《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8月,召开了全省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国考”和注册试点工作。2015年首次国考,甘肃省14个市(州)设立18个考点,报名考生10196名,报考23483科次。首次定期注册工作也在兰州市城关区和榆中县试行。

此外,2015年,我省还投入亿元,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班班通教室万个,全省96%的中小学教师利用我省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率全国第一。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是甘肃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及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工资待遇等方面大力优先倾斜农村教师,增强农村教师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交流、任教,保证农村教师队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稳定性,促使他们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为了解决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10月,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实施办法》,力争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2015年6月8日,_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甘肃省把制定本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工作列入省委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的重点任务。

为精准把握我省乡村教师的实际困难与困惑问题,省教育厅围绕《计划》的八项主要举措拟定调研提纲,重点针对“留不住、教不好、下不去”三个突出问题,聚焦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14个市(州)开展广泛调研。通过走访乡村学校、访谈一线乡村教师、召开教育行政人员、乡村中小学校(园)长、老中青乡村教师代表座谈会,多渠道听取广大一线乡村教师的真实心声,收集到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起草我省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制定过程中,大力借鉴和吸收了一些地方(临夏阳光工程、天水市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的创新经验和成功举措,广泛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等院校专家、城镇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村民代表、村委会负责人的意见。

《甘肃省实施办法》提出,严格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效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各项待遇、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重新核定乡村教师岗位编制、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着力加强乡村学前教师队伍建设、逐级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十项支持任务,“到2017年,力争使全省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我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为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我省把改善乡村教师住宿、办公条件等与实施“全面改薄”、建设周转宿舍等工程相结合,整体推进。在修建食堂、宿舍的同时,建活动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室,重视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省政府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自2013年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2015年,我省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区,覆盖全省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截至2015年12月底,甘肃省共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10788所学校的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金额亿元。

2015年,我省还实施了《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到2017年,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人才培养和在各类教师培训计划中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落实国家有关教师的各项待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贫困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到2020年,力争使我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优秀教师得到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待遇保障依法得到较好落实,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贫困地区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补齐农村薄弱校短板,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1篇

一、夯实质量均衡基础条件,让学生进得来

一是优化布局。2014年以来,撤并校点94个,有效解决农村和山区办学点分散、管理难度大、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二是抓好项目。2014年以来,累计投资亿元,着力实施“全面改薄”等项目。采取投资回购模式,投资亿元,实施可容纳4 000名W生的中枢镇初级中学迁建项目。三是创新融资模式。2014年,采取融资租赁模式,融资亿元,建成以“一网三通两平台”为主体内容的覆盖全县村委会完小以上学校的教育信息化项目。

二、完善质量均衡管理机制,让学生留得住

一是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2014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泸西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完善了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升学率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主要指标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作为专项工作经费,建立覆盖义务教育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质量监测体系。三是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不断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全力解决特殊群体的就学问题。2014年以来,全县小学入学率均在以上,小学辍学率在以下;初中毛入学率在以上,初中辍学率在以下;残疾儿童入学率在94%以上;留守儿童入学率在99%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2篇

一、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

认真落实全省教育督导工作会议和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督导评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性督查,强化问责与监督机制,督促三区一市政府抓紧时间查缺补漏,加快评估进程,颍泉区、颍东区、界首市限时于1月17日前完成自评工作,颍州区将开发区及属地省、市直学校纳入重新计算后于1月31日前完成自评工作,3月底完成市级复评工作并报省政府申请接受省级评估;指导太和县、县、阜南县、临泉县按照均衡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对照均衡发展主要指标,加大投入,加快实施进程,在全省定期向社会公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公报中如实体现出各地努力程度和实际现状,接受社会监督。

二、坚持做好以党政干部教育工作考核为主的督政工作

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会同市委组织部按照省统一要求,继续开展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各县市区也应按照原定工作计划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督导评估结果要形成督导公告,向社会公布,在不断总结督政工作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充分利用考核成果,营造更加优良的教育发展环境。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教育强县。

三、加强对落实中小学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的指导与督查工作

在全面完成市县两级中小学督学责任区建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基础上,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注重督导工作实效,切实发挥督导作用。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分局、市直学校督学联系制度,划分相应的督查区域,加强市县两级沟通,开展检查与指导工作。

上半年举办市级中小学督学责任区制度培训班,对全市教育督导干部和部分责任督学进行业务培训,县市区也应在上半年完成本地责任督学培训工作。

四、针对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工作

认真落实_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精神,并针对社会关注的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教育教学质量等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性地开展专项督导;根据年度教育工作需要及省教育厅要求开展相应的专项督导。同时继续做好“人民满意学校”创建验收、复评工作。

五、逐步推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20xx年要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作为教育督导三位一体中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着手研究落实,力争在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启动之前,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并做好监测结果分析、运用工作。六、增强教育督导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通过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提升督学队伍综合素质。要深入基层学校、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精选督导事项、优化督导方式、完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各县市区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教育督导项目,丰富工作内容,切实提高教育督导工作实效和工作质量,增强教育督导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3篇

关键词:轻化工;卓越人才;教学质量;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05-0817)、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E2006)的研究成果。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倾斜的过程中,由生师比逐步扩大、教学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的教学质量下滑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造成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下降。[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要求[3-4],天津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1年开设机电、化工、食品、经管4个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大类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在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名师以及青年教学骨干培养的今天,建设高水平精英教学团队是落实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培育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5-6]教学工作内涵式建设的任务之一是质量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尤其是构建“层次化、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于轻化工卓越人才实验班教学工作,对提升卓越人才教学质量,挖掘教师教学的最大主观能动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卓越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

1.教学团队的整体化质量管理

我校在卓越人才实验班建设之初,即强调围绕核心骨干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老—中—青”三代教师相结合,构建年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合理、互补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成员依据分工不同,负责该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等工作,而教学团队本身又构成一个教研团体,教学过程包含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课堂授课、课后批改作业、考试及分析、日常教研活动等环节,对各教学环节实施整体化质量管理,可起到对教学团队所授课程的监督把控作用。

2.符合轻化工专业特点的特色化质量管理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是国家对高校教学的新要求。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贵在发挥特色专业的育人水平,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等“三动”能力方面获得深层次锻炼的机会。因此,应按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卓越人才实验班精品课和核心课为重点,开展特色化的质量管理措施。

二、卓越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层次化、体系化、常态化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由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共同承担,主要通过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方式实施。但校级和院级教学质量检查往往分别进行,存在标准不一、欠缺协调、不成体系、检查过于集中化等问题,一方面造成教学质量管理资源的浪费,存在针对某些课程以及教师反复听课、评课的现象,而忽略其他课程以及教师,另一方面造成突击式检查与常态式检查的矛盾,使教师产生“为检查而认真备课”的错误观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持久化、稳定化提升。

2.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强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目前,高校无论是精品课程建设还是教学团队建设,所采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管理手段多针对于课堂理论课教学,包括教学资料检查、课堂听课、课后评课、学生评教、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而针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手段还不够完备,这也与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时间分散、受限于实验场地设施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学团队为卓越人才实验班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为例,涉及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聚合物成型模具课程设计、植物纤维化学综合实验、制浆造纸工艺综合实验、高分子基础综合实验等多门实践课。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成为学院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时、学分在逐年增加,教学要求也在逐年加深。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质量管理及评价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青年教师工程教学能力尚需提升

2010年6月,教育部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各行业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一所工科高校,我校在开设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在教学中注重向工程技术应用以及工程设计及设备设计倾斜。如今,青年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多,而青年教师多为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研究生,没有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经验,工程意识与工程经验匮乏,平时无暇顾及对自身工程能力的进修,青年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强。

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手段

1.建立三层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以我院为例,“三层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如下图1所示。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一层次为学校教务处,即教务处对教学质量工作进行总体领导和监督,并制定《教学质量管理相关政策与办法》、《教学运行流程及其注意事项》、《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相关校级管理文件。第二层次为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由其负责对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细化检查。其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学院各系部听课计划、青年教师培训及新课程试讲方案,制定教案及授课计划质量标准,对学院重大教学事宜进行开会审议;教学督导委员会由退休老教师组成,发挥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课堂听课并担任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评委,开设教学督导示范课,为教师授课提供借鉴作用。第三层次为各教研室抓落实与反馈,各教研室利用每周教研例会时间对教学检查意见进行总结、研讨与整改,教研室以半学期为单位,将教研室教研计划、青年教师示范课安排等上报学院,由学院协调教指委以及教学督导教师深入教研现场指导工作,共同研讨重点问题。

2.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模式

二级学院教学督导队伍,是对校级教学督导的有力补充。其基本上均是本学院各专业教研室的退休教师,这些教师长期以来担任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有的还曾担任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等教学管理职务,有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把控的丰富经验,更了解本学院课程体系及教学团队建设及培养状况,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以我院为例,学院院级教学督导队伍由7名退休教师组成,其中含2名校级督导,以此实现校院两级督导在教学质量标准与问题交流反馈等方面的沟通;学院督导委员会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基本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针对学院实验班开设的“化工导论”、“仪器分析与实验”、“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验方法设计”等新课程以及实验班专业核心课进行重点听课与评课,担任学院教学基本功竞赛评委,为核心课教学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提供面对面授课指导,与青年教师签订导师制指导协议,为学院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讲座。

3.提升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我校卓越人才实验班将“厚基础,强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以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为例,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基础化学实验学时,并且在大三年级专门开设综合科研实践环节,对学生开展导师制下的科研课题专项训练。学院还鼓励实验班学生在大二年级就进入实验室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以及实验室开放基金,参加人数占到总数的60%以上。基于此,强化提升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创新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显得更加重要。学院于2009年在我校首次举办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竞赛,考查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操作技术,该竞赛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对实验教学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院各教研室还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和教学督导深入集中实践环节的实验室,现场听课,填写听课记录和教学效果评分表并进行反馈,教研室根据实验课程督导听课意见,每学期召开2~3次实验课专门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学院还围绕实验室开放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等学生实践类项目,在项目申报、开题、中期、结题等各时间节点,组织教学督导和教学名师作为专家进行评审,实施“一票否决”制,严把实践训练项目质量。

4.开展多种形式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工程教学的质量高低与师资队伍的工程素养、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密切相关。围绕工程教学能力专项提升工程,可着重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建立院级工程教学能力培养领导机构,由学院教学名师、教学督导以及校外企业工程师联合组成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为卓越人才实验班开设的专业课新教学大纲,提高相关课程工艺类、设备类、设计类章节学时,开设课内工程师讲座;二是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工程教学导师制,由在岗或退休的有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等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在企业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和新引进教师建立指导关系,将教师工程教学能力培养“早做”、“做好”;三是以国家及行业标准严格落实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工程教学内容,由机械制图、化工机械等相关教研室教师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质量手册等标准文件详细讲授工程设计教学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基于培养轻化工类卓越人才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涉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工程教学等多方面,需要结合轻化工学科特点,对现有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办法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新措施和新思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使轻化工类卓越人才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范爱春,程梅珍.应用ISO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08,(1):8-10.

[2]董志峰.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内部环境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3,7(1):81-85.

[3]董瑞.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5所名校学院建设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6):66-70.

[4]刘海兰,武荷岚,顾牡,等.坚持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卓越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31-34.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4篇

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学院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以督察督导为手段,全力保障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以新的业绩迎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具体工作如下:

一、开学工作检查

1、到各系部督察了解课任教师的安排、课表的发放、教材的到位及教室的`落实等情况(重点了解新系运转情况),以确保开学工作的正常、有序。

2、了解学生报到的情况和学生领取教材的有关情况。

3、对开学第一天的教学秩序及环境卫生、教室布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通报先进典型和不足之处。

二、日常教学工作督查

1、本学期将深入各系部,调查了解教研活动及课题研究的情况,重点关注教改的新措施和发明创新。

2、继续将课堂教学作为督学工作重点,通过听课、教案检查严把教学质量关。本学期计划听课60节(新教师100%)

3、为创建安全、和谐校园,经常参与晚自习情况检查并予以及时通报。

4、为严肃考风、考纪,配合教务部门,加强考场巡视,并对出卷阅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关注。

5、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继续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专项检查。

6、定期发布督学工作简报。

三、积极参加并组织各项教学活动

1、经常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对教学中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专访,及时推广。

2、定期参加教学例会,对教学第一线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调研,为学院的发展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积极参加教务部门举办的各类教学大奖赛、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等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督学队伍的自身建设

1、定期学习,加强理论修养;贴近第一线,强化服务意识;扩大交流,不断提高督导工作质量。

2、进一步完善督学工作制度,强化法制纪律意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逐步提升督导员自身素质。

3、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征求对督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创造条件,使学院督学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督导组在本学期将进一步探索教学督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行多侧面、多环节、多形式的督导,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和保障,推动良好教风,学风的建设。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5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创和谐校园总体目标,发挥督学的职能,对学校各部门、常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全面督查、以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为原则,全面评价各职能部门、各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达到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规范教学的目的。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加强对学校行政行为的督查,通过对各部门各专业部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督评,促进行政效能建设,提升办公效率与部门形象。

2.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督查,促进全体教职工教育教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3.加强督教工作,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督查,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5.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促进课程改革工作向深度发展。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对学校各职能部门各专业部行政效能的督查考核,促进各职能部门各专业部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2.对学常规管理常规进行例行检查。

认真做好学期初、期中、期末及不定期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工作,同时独立通过专项督导与随机督导等形式对教育教学常规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督导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

3.以有效教学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听课、评课、抽查、评价等手段,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督学听课不少于20节,并对被听课老师的教学常规进行随机检查,通过教学流程包括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检查与督导,作业及批阅情况的检查以及学情的了解把握,掌握第一手教学反馈信息,做好检查的文字记载工作,将听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同时强化相互间研究性听课,认真评课。

4督促检查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以及课改的推进力度。

5.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从规范教学常规入手,抓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环节,抓教学反思,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搭建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合格教师和骨干力量。

6.加强对学生常规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

常规管理无小事,通过不定期的督促检查促进班主任学生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上规范上水平。

7.加强督导制度建设,促进督导工作过程的进一步优化,提高督导评估的水平与艺术。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时期教育局改革发展“12345”工作思路为指南,以“全面提升质量”为中心,以规范管理、精细落实、分层指导为关键,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初中毕业生和向高一级输送合格优质新生为目标,努力实现初中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保持中考总平分、闭卷总平分、最高分、优生段人数、绝大部分学科人平分、及格率、优生率居全市前茅。

2、巩固率明显提升,学困生率明显降低。

3、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全县2015届初中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名单详见附件)。各责任区、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毕业年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科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要明确分工职责、分解目标任务、督促指导落实、建立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增添激励措施,及早谋划,精心落实。学科指导小组要切实担当起责任区、学校学科教学的指导职责,积极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学校、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要定期不定期开展毕业年级教学、教研、管理活动,确保人、财、物的投入,为全面提升2015届初中毕业年级教育质量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质量意识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抓好初中教育质量是带动小学教育,推动高中教育的需要,是“创全省一流,建教育强县”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的需要。各校要始终坚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不动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抓好初中教育、特别是初中毕业年级教育质量,要通过制定毕业年级工作计划,召开毕业年级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等渠道,宣传、讲解、研讨,将全体师生的思想、言行统一到提高质量上来。

(三)抓好关键环节

各校要抓住“科学决策、精细落实、分层指导”三个关键,将毕业年级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制定好毕业年级工作意见(含奖惩意见)并严格执行。将寄宿制学生早晚自习管理、体育训练管理、日常安全管理、实验训练管理、教学“六认真”管理、集体备课管理、新课教学管理、后期复习管理、教研工作管理、考前心理辅导管理、中考期间管理、职业规划管理等纳入《毕业年级管理意见》之中,向全面发展和科学管理要质量。二是要进一步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和深化素质教育的规定,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保障。要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的指导意见》,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三是要加强分层指导,提高初三毕业年级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学、复习、辅导的实效性。将“培优、治偏、补差”的分层辅导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打好毕业工作整体战,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四)加强常规管理

一是强化对责任区、学校的管理。教育局基教股、教研室等单位要强化对责任区、学校抓毕业年级工作运行情况的督查督导。二是各责任区要强化对学校的业务管理。责任区督学、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毕业年级工作,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一起分析现状、查摆问题、寻找原因、增添措施,及时解决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三是学校要加强对毕业年级的管理。学校班子要将毕业年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做到集体研究,领导分管,专人主抓,科室引领,年级落实。校长要深入班级、课堂,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切实解决毕业年级师生工作、生活、思想、学习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师生排忧解难。校长要深入毕业年级教研组,每期不少于10次。四是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加强对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要做好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说明的集体解读以及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纵横比较研究工作,狠抓教学六认真工作。召开有针对性的专题会议,专题活动每期不少于4次。要做好学情分析、早晚自习管理、心理辅导、控辍保学、向中职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等具体工作,打好毕业年级提质攻坚战。

(五)狠抓工作重点

一是落实教学计划。学校、年级组、班主任、教师要在深研学情、精研课标、细研中考走向、熟研教材、科学安排的基础上,拟定并落实好具体实在的年级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师学科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既要有新课计划,又要有复习教学计划,并分阶段安排好相应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计划,眼前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学校要加强计划落实情况中的过程管理,强化六认真督查工作,适时调控教学进度,向过程管理要质量。

二是抓好复习工作。一要加强复习教学研讨,结合学情,科学谋划复习工作。二要高度重视复习课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常规工作,力戒放任自流的时弊。三要精心梳理,把握重点,抓住考点,突破难点,有序有效复习。四要查漏补缺、精彩点拨、滚动训练相结合。五要收集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形成题库,反复研究,把握试题走向和体现的课改精髓,并精选试题,坚决避免耗时费力的低效复习。六是县教研室、责任区均要适时召开初三学科复习研讨会,加强对全县各责任区、学校复习备考的指导力度。

三是把握教学进度。四月初大多数学校、学科要进入分册、分专题、分模块复习阶段,五月要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学校要运用好综合、模拟试题,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月考、期考等检测中坚持端正考风、精心命题、认真监考、及时阅卷、科学统计、客观分析、认真评讲、适当激励的八项原则。

四是做细“培优、治偏、补差”工作。要大面积提升教育质量必须三管齐下,及早做好培优、治偏、补差工作,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较大进步。“培优”侧重抓好领导、班主任、教师对优生的联系工作,从思想、学习、生活、意志等方面帮助。“治偏、补差”要侧重化解任务,明确目标,分学科指定教师落实相关工作。

五是抓实实考体考工作。学校要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高度重视。要抓好晨跑、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的体训工作。抓好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做好实考体考方面的各项工作。

六是落实考前心理辅导和向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工作。初三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学生可能出现抑郁、烦闷、焦躁、悲观等心理现象,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度过紧张的初三生活,以充沛的精力和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同时,学校要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的高度,认识做好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热心宣传、精心组织、跟踪服务,做好向中职输送生源的工作,为普职高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七是做好学生控辍保学工作。学校在督促班主任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意从思想、学习、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与心理变化,调整班级管理策略。要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划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疏导工作。要加强家校联系,站在为学生未来前途着想,为学生规划未来的层面上与家长进行沟通,认真开好家长会,做好个别访谈,最大限度地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扎实做好学生控辍保学工作。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7篇

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是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教风和学风的根本性好转,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价和指导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推行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的办学意识,坚持以“导”为主,“督”与“导”结合的原则,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积极探索教学督导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实行多侧面、多环节、多形式的督导,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推动良好教风、学风建设,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教师常规教学的.质量督导,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对教风、学风的督查,树立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3、重点做好学生评教中问题突出教师的跟踪督导和整改帮扶工作。

4.做好对各教研室执行教学制度和计划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稳步发展。

5.结合新课标学习、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积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专题教学调研活动,加强对已经立项课题的课题研究督导。

6.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工作,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内容

1.随机抽查听课。听课的重点主要为本学期授课的教师,以随机抽查听课方式为主。教学督导员人均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2.进行质量评估。通过听课与评价,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实事求是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加强交流反馈。督导员应采取听课后评点、书面反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被督查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听取对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思路,反馈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4.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教学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督促已经立项的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阶段性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6.深入课堂进行调研,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等方面问题开展调研,将调研中的有关情况汇总,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和领导。

四、主要措施

1.督导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督导水平。

2.深入到教师中去,倾听教师的心声和意见。

3.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要求。

4.及时将教师的想法和领导的要求进行沟通,和谐干群关系。

5.认真填写各种表册,搞好教学督导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

五、具体安排

1.全期随机抽查听课,全校所有任课教师至少抽查一节以上的课堂教学。

2.第二周为教学计划和教案抽查活动周,进行全校任课教师教学计划、教案的抽查和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检查。

3.第五周为高级教师示范课教学活动周,要求全校所有任课教师至少听高级教师示范课一节以上。

4.第九周为教学检查,进行期中教学检查。

5.第十六周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周。

6.第十八周为期末教学检查活动周,进行期末各项教学检查,评选优秀教案。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8篇

根据xx师范大学教务处XX年度工作要点以及《xx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条例》,特制定本学期我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认真检查和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形成学校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能按规范进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课堂听课、教学检查,发现全校教学工作的亮点,并在全校积极推广和实施;利用师生调查座谈、课堂听课后师生交流,注意倾听校内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领导,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内涵式发展。

二、工作形式

主要通过随机课堂听课、实践调查、学生调查座谈、教师调查座谈、教学检查、工作抽查、作业抽查、文本审核等形式,完成预期工作任务。

根据计划所列专题,进行以专题项目为导向的工作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大会研究等形式,实施项目计划和安排,完成所研究项目必要的调研报告等。

三、工作内容

(一)常规工作

1.常规听课检查

委员通过实践调研和随机听课等方式,对所负责院(部)的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建议和意见,指导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听课检查,主要了解教师的讲授与教案(包括电子教案)准备情况,学生的到课率、评价、作业完成与教师批改等情况。要做好课堂听课记录并认真填写“教学督导委员听课情况反馈表”,将了解的情况和建议通过教务处,及时转达给相关院(部)和教师。

本学期听课重点为:(1)通识教育选修课;(2)外聘本科生任课教师的课程;(3)XX年拟晋升教授、副教授人员的课程;(4)新进教师试讲课。

同时,注意抓好各院(部)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关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举措,切实促进和提高我校的本科教学质量。重点做好全员听课评课检查工作。

2.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协助学校教务处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承担教务处委托的教学管理、研究、评估及检查等工作任务。

(二)重点工作

为了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本学期要加强对部分薄弱环节的质量监控。

1.随机抽查课堂教学

做好所负责院系和全校课堂教学质量随机检查工作,指导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按照委员所联系学院,随机选听任课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重点了解教师讲授情况、教案(包括电子教案)准备情况、学生到课率、学生作业完成和教师批改以及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意见和总体评价等情况。要做好课堂听课记录并认真填写“教学督导委员听课情况反馈表”,将了解到的情况和建议通过教务处,及时转达给相关院系和教师。

2.指导青年教师赛教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做好各学院35岁以下青年教师赛教情况的'检查、评估和指导工作,推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教师职称晋升教学评审

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师职称评聘中的教学考核方案,积极做好本年度教师晋升职称人员的教学评估与检查工作,配合教务处完成科学、公正、准确的教师教学评价。

4.新进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代表教务处,参加学校引进教师的教学试讲,从教育教学理想信念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等方面对拟引进人才进行评价,为学校教师引进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四、委员职责任务

1.以独立听课或小组集体听课等形式,完成各自主要负责的院(部)以及相关院(部)的课堂听课并签写听课情况反馈表,工作量不少于16节课。

2.根据委员会以及所在小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基地调查、检查等工作任务。

3.根据学期专题项目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并撰写专题教学调查任务,完成所承担的教学调研报告任务。

4.根据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职称评定教学考核等工作任务。

5.通过听课、调查等实践工作,积极撰写以个人或小组名义的教学意见与建议等。

附件1:XX-20xx学年学校教学督导委员联系院(部)安排.doc

附件2:xx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委员听课情况反馈表.doc

xx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

XX年9月1日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29篇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overall thought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faculty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mbined with actual situation of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carried out _Four Mechanisms_ with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ed _four plans_ of faculty building roundly through approaches, such as resources shar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college-enterprise bas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示范院校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共建;规划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school;faculty;college-enterprise base;planning

0引言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全国一千余所高职院校中优选出100所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以引领我国高职院校健康有序发展,找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认真学习研究教育部、财政部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调研了十余所示范高职院校,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不断开拓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建设框架体系,使学院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探索和实践表明,示范院校“内涵建设是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主要方面,也是制约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师资队伍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决定着教学质量工程的成败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素质。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切实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1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据教高[2006]14号、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办学特色,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院按照具有装备制造行业特色的“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以德为先、崇尚技术、培育名师、打造团队”的建设理念,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及与我院深度融合的企业和区域行业人才资源优势,发挥校企合作平台效应,坚持“内培外聘、专兼结合”的原则,围绕“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建设重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共建的建设思路,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强化专业师资队伍,造就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进而顺利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兼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等四项计划,打造具有“理念新、素养高、能力强、结构优”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2具体措施

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专门设立了“师资队伍建设小组”,由人事处牵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在示范建设办公室的统一指导下,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行具有高职特色的“四项机制”,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四项计划”,使我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推行“四项机制”,有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有序开展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经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校企共建新型运行机制、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长效培训机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提升机制和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等“四项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成立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共建”新型运行机制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我院牵头联合省内外11所职业院校、4家科研所和1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共同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展开校企深度合作,实行双向培养和校企互聘,建立校企共建师资队伍的新型运行机制。校企双向培养流程如图1所示。

通过双向培训,不但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理论技术水平,而且使我院的专业教学团队的工程实践技能大为提高。截至目前,我院已经为秦川机床工具集团、陕西柴油机重工集团公司、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训了数十名企业员工;合作企业也为我院培训了30余名专业教师。这为我院示范建设过程中“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和企业兼职教师的聘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院还与企业积极开展校企互聘,学院教师在企业兼职,学习行业新规范和新标准,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管理方式和职业岗位特点,参与企业项目攻关,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企业一线从事产品生产;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在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实践教学。通过校企互聘和双向兼职,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企互聘框图如图2所示。

彰显“前校后厂,校厂一体”办学特色,形成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长效机制校办实习工厂拥有与学院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匹配的产品系列及经营方式,是全国机械行业精密工具磨床定点生产厂,生产有五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的精密工具磨床,年产量600余台,可提供25个工种、300个实训岗位,每天可满足600名学生从事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具有师资共建的独特优势。通过校办工厂能工巧匠与学院专职教师实行角色互换、双向兼职等途径,建立理论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技师定期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协同提升的师资队伍建设新格局。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办实习工厂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高他们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制定相关政策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校办工厂锻炼一年才能上讲台。此外,针对校办工厂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对高职教学规律不太了解的特点,积极对他们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培训,加入取证行列。这些措施对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双师素质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力保障了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009年,机械系十余名教师参与校办工厂新产品“XMT”咸机牌数控工具磨床研发任务,和校办工厂技术人员互相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充实了校办工厂的技术力量;全院11名青年教师下校办工厂锻炼,加深他们对企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并考取了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校办工厂75名员工接受教学方法等培训,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极大地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内外并举,高起点、多层次,形成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提升机制为了开拓专业教师的视野和提升理论教学水平,通过选派教师出国(境)培训、国内重点科研院校进修、大中型骨干企业挂职锻炼、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学习以及参与国家西部项目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大量培训在职教师。

截止2009年,学院先后选派52名教师赴香港、22名教师赴德国、3名教师作为国外访问学者、7名教师作为国内访问学者进行研修学习,68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39名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另有149人次赴国内科研院校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师资队伍教学水平。2009年2名教师被评为“院级教学名师”,10名青年教师被评为“学院第四届教坛新秀”、10名教师获得“学院首届优秀教师”称号, 2名教师分别获得2008、2009年度“特夫奖”。其中,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电气工程系2008年参加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获得银奖一项、铜奖两项、优秀奖两项。

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我院初步完善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管理办法”、“关于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暂行规定”、“教师出国(境)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教学质量工程奖励暂行办法”、“教学质量工程奖励补充办法”、“大学生竞赛指导教师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开展教学评优活动,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师资队伍建设正常有序开展。

实施“四项计划”,全力打造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在全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学院全面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双师素质提升计划”、“兼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等四项计划。在重点建设专业中引入专兼结合的“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机制,打造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推行“双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学院从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引进或聘请国内、省内有影响的资深专家或领军人物和技术大师作为“银领教授”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发挥其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熟悉岗位能力需求的优势,主持制定专业职业岗位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及管理和顶岗实习等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

在本专业教师中选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熟悉高职教育,在本专业领域有较高造诣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通过国内外业务进修、专业培训和校际学者交流或访问学者等途径,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工程项目开发和技术改造,使其掌握职业教育理论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工程项目技术改造、技术应用开发和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提高研发和实践动手能力,成为“白领技师”和区域同类教育行业中具有影响的“领航人”。

学院专业带头人与聘请和引进的专业带头人一起共同组成专业建设领军团队,在教研、科研、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应用服务工作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共同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院已经聘请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等15名企业专家成为我院客座教授,担任我院重点建设专业的“兼职带头人”。在双专业带头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实的“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职业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了各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型课程体系”。

实行“双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团队中进行“双骨干教师”培育。聘请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担当“兼职骨干教师”,发挥其技艺精湛的优势,在实训教学、实训教材开发、项目案例实施、实训教学手段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选拔素质好、进取心强、专业基础扎实、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国内外进修学习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承担工程项目和技术革新,通过工程项目锻炼提升教师工程实践技能,使其在教学、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方面成为中坚力量。

通过双骨干教师培育,我院在课程建设中已取得可喜成果。目前已有1门课程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等部门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0个课件被评为学院优秀课件,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各类大赛共获得一等奖7个,二等奖14个。

进行“双师素质”提升计划继承我院“专业教师进车间、工厂技师进课堂”优良传统,通过校企双向兼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项目,帮助企业技术改造,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方式,提高专兼职教师的双师素质。

我院建立了专业教师轮岗、轮训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实习基地企业合作,加强专业教师在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兼岗,充分发挥校办实习工厂作为师资培养基地的作用和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分期分批安排中青年教师到校办实习工厂和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企业直接参与工厂管理、产品研发、工艺规程编制和工装设计与制造和销售等环节,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国内培训机构专业技能培训、国内外各种新技术培训和认证考试,使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参与精品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前,我院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已达到95%以上。

开展“兼职教师团队”建设计划与高校、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由教学名师、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从中聘任优秀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打造优质兼职教师队伍。

从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相关企业中,聘请一批教学能力较强、符合骨干教师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或学术顾问,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实训教学、顶岗实习,进行项目案例开发、岗位能力分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指导等工作,并选拔一些优秀的兼职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确保每门精品课程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至少有2名优秀兼职教师参与,以满足教学需要。

通过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职业规范、教学过程组织与评价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掌握授课方法与技巧,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此外,把兼职教师中教学效果好、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吸收到专业管理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我院已经完成聘请120余名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院“兼职骨干教师”,从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50%以上。

3结语

通过示范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的实施,我院已有2名教师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陕西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2名教师被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教指委、教育部考试中心等相关部门聘为研究员级专家,3名教师被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聘为高职组竞赛项目裁判。“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群”和“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2个教学团队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教学团队”。

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探索与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措施的实施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cn/,2009,9(7).

[2]金崇华.试论强化高职生的就业素质[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cn/,2009,9(16).

[3]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cn/,2009,5(7).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30篇

学校教学督导组继续开展以课堂教学听课、参加学校各种教学专项与教学环节检查、评估,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调查、分析为主要工作内容,从而向学校领导与相关职能处室及时反映当前学校教学状况,和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其具体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参加学校课堂教学听课和指导工作。

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主渠道。开展课堂教学听课以督促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于教学工作中,和检查教师能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根据教学督导组成员本身具有长期在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学经历,也负担起对新登上讲台的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听课后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尽快地适应课堂教学。

二、参加学校各类教学检查、评估工作。

不断总结与完善学校各类教学专项检查工作,通过对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新上专业和教改项目检查,不仅指出其在建设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求帮助总结经验和指出下一步如何改进,即相关的措施与方向。结合高教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为学校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些基础性的工作。

三、参加学校某些重要教学环节的抽查与评估工作。

为促进学校更好地规范地办学,也为迎接上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各类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作些准备,学校教学督导组将对学校一些主要的教学环节开展经常性、不定期的抽查、评估工作。这些教学工作环节包括:期末试卷,毕业班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计划制订的合理性,学生的实验、实习状况等等。

四、开展以座谈会形式为主的教学状况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及与教师、学生的个别走访,了解学校的学风与教风的状况。从学生的迟到、早退、随意缺课、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到根源,提出解决办法。从教师提前结束课堂教学,提早下课,未能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必要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及课堂上不同教师对同一班学生相同内容的重复讲授等现象,进行一些探讨。分析比较一些衡量学校学风状况的标志性数据,来找出海院与其它高校的差别与差距。这些标志性数据有: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成绩),省级计算机一、二级的通过率,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比例及实际录取率等常规数据;分析与了解诸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等各类大学生中开展的竞赛的获奖与取得成绩的状况。

20xx年度学校教学督导组将以上面四个范围内作为自己的主要日常工作,另外将接受教学研究与监控中心、教务处的工作布置,努力地去完成。

学校教学督导组定于每周二上午作为小组集中活动时间。活动主要内容:(1)交流与总结上周教学督导工作的心得体会;(2)讨论、确定下阶段的工作;(3)分析与归纳向学校反映或汇报的内容与意见;(4)学习一些与教学督导工作相关的资料、文件,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附20xx年教学督导组工作计划表

教学研究与监控中心

教学督导组

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第31篇

一、明确教学督导的角色功能

首先明确系部教学督导不是“教学监工”的角色。学校专职督导都是老资历的退休教师和领导,也很少听说点名批评谁的情况,更何况系部的教学督导,与同事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更不可能越俎代庖地肩负起行政领导的教学纪律检查的责任。我说的是大实话,相信开明的领导能够给予理解,只有让教学督导认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工作起来才能够排除没有必要的心理压力。进一步讲,即便行政领导也不应该是“教学监工”的角色,这是由教师与普通企业员工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具有良知的人群,教学管理氛围应该偏重于民主管理。在我看来,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不是“检查、监督、批评、惩罚”,而是“启发、引导、激励、培养”等,这是学院设立教学督导的主旨所在。

二、优化教学督导的人员组成

选择系部教学督导的主要条件不应该是教龄长短和职称高低,而应该看教学水平和专业课程背景。我个人认为教学督导应该按照专业或课程进行分类。就我本人是不太适合担任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督导,如果需要,我也只能局限于所熟悉或者能够理解的课程开展工作,如建筑制图、建筑CAD、建筑力学等课程。事实上,一个系部教学督导能够就几个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发挥相应的作用,就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事情,没有专业课程背景的督导听课,比如听美术老师的课,听了也就听了,想要给出符合美学原则的指导意见恐怕是勉为其难的事情。建议系部梳理一下各个专业相似的课程,根据课程群确定督导人数,或者干脆让教研组长直接兼任系部教学督导。教研组长的专业背景无疑是最适合的,本教研组的教学质量提高应该是教研组长的`关键职责。说句偏小气的话,我院目前岗位津贴,教研组长1000元,系部教学督导核减40个基本课时,让教研组长兼任教学督导,在承担本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同时(教研组长本应该听组员的课),略为提高些待遇,既是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好举措,也不失为是一种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改善教学督导的听课方式

既然不是“教学监工”的角色定位,那么“推门听课”也就不是系部教学督导听课的最佳方式。推门听课副作用比较明显,无人听课的教态或许自然些,突然有人听课,在紧张的情绪下,所反映的不是老师的真实水平。“通知听课”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的主动性,没有哪个老师知道有人听课,不认真进行教学设计的,在有所准备状态下发现的问题,才是真正需要改进的问题。至于1学期对1个老师只听课1次的方式无疑是断章取义,很难反映全面问题。人力不足的教学督导不应该追求全面听课,而应该是重点听课和跟踪听课。我建议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系部就应该与督导协商好本学期的听课对象,新来的、年轻的、某些特定课程(如实训类课程)的老师应该是优先的听课对象,每隔1——2星期听课1次,或者在课程关键的节点听课,如第一次课、随堂实验课、期末复习课等。在我看来第一次课是最值得听的课,第一次课对整个课程的走向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是我建议在开学之前明确听课对象的主要原因,甚至在放假之前就应该明确好下一学期的听课对象,备课分为“假期备课”和“课前备课”两种状态,假期备课是教师从容地进行课程整体设计的阶段,教师知道下学期有人跟踪听课,明智的老师恐怕会主动联系教学督导,商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了,督导“导”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展开之前,总比发挥在过程中和事后的效果好得多,“要我做”和“我要做”是两种效果完全不同的境界!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教学督导,不如说是“师徒结对”中的师傅更为准确,我校的“师徒结对”传统做法可以考虑与教学督导合二为一。师傅发现徒弟有什么不足,双方私下协商探讨,是不需要公开报道和处理的。1——2个学期跟踪下来,师傅感觉徒弟水平大大提高,完全可以让徒弟申请参加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等活动。

四、简化督导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不是由教学督导层面制定的,但它是系部教学督导开展工作的前提。按照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理念,“讲得好”不是课程的评价标准,“学得好”才是课程的评价标准,换句话说,教学督导在评价教师的时候,除了关注教师本身的教学过程,更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说得具体一点,教学督导发放学生调查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有所调整。首先说方式,当堂发放,一是时间紧促,学生来不及认真思考,二是老师在场,学生难以表达真实的想法,建议课后发放或者期末考试之前发放(考试后学生心态有所变化),并可结合学生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再说调查表设置的项目和内容应该大大简化,果断去除那些侧重于检查教师是否“讲得好”、概念空泛的让学生难以理解和选择的条款,按照“学得好”的标准可直接进行学习效果的调查,或许可以向学生询问以下两个主要问题:(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体情况,提供“较多、有、较少、没有”四个选项,并填写你获得的主要技能和知识等,比如你能够做什么?你理解了什么?(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的思维方式和做人品德方面的进步总体情况,提供“较多、有、较少、没有”四个选项,并填写出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人生感悟等。四个选项分别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不合格”的评价结论,注意这是督导通过学生获得的评价结论,在我看来,教学督导是否另外需要对教师再进行评价,都是值得认真推敲的事情!课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督导对课程的理解不一定高明于任课教师,督导无法找到评价教师的刚性标准。教师是为学生提供产品服务的人,督导是协助教师制造产品的人,课程是产品,学生是客户,只有学生才能够担当真正的“教学监工”角色,学生满意才是检验课程质量的刚性标准!再说检查教学纪律的途径,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调查表设置相应的项目,比如教师上课是否迟到?是否打手机?提供“从不、难得、经常”三个选项,“从不”需要肯定,“难得”可以宽容,“经常”就必须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了。

顺便说句题外话,教学质量提高涉及学院多方面的因素,教学督导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为了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院应该考虑如何将评价教师的权利真正地交还给学生,比如可以结合学院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逐年提高学生评价教师的权重,另外新生教育环节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通过新生教育环节让学生在起跑线上至少明确三点:(1)三年的专业学习,将获得哪些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专业技能?目标明确,学生才能进行三年的学习规划;(2)如何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应该告知学生,高中是以升学为导向,高职是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师只是课程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提醒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3)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应该坦率地向学生详细地解读评价教师课程质量的标准,学生理解了高职课程改革的特点,课程改革也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教学相长,除了教师给予学生教益,学生同样也可以推动老师和学校发展。我个人认为,让学生真正拥有评价教师的权利,是学院教学质量自信心的标志,也是学院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的标志!